“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论文_周晋文

“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论文_周晋文

周晋文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南京输油处 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和互联网融合,档案管理工作只有通过实现信息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才能更好地发展。针对新时代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的特征,指出创新思维方式来转变档案工作模式,通过制定统一标准规范行业发展,加强档案信息化水平,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引进复合型技术人才等方式来促进档案工作有序发展。适应管道输油生产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档案管理;创新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信息化发展进程速度。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档案事业面临较大的机遇和挑战,档案信息资源在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之后越来越完善,对促进信息化进程起到了很大作用。在“互联网 +”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转型,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具个性化和智慧化。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过程当中应积极采用更加现代化、创新型管理理念,从而制定一套完善的综合管理措施,使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集合化的发展方向。

一、新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发展速度缓慢

档案是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或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全社会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但是在很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并未得到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还是停留在纸质档案管理的模式,发展缓慢,档案管理水平也难以提高。更有部分领导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能为其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因此不可作为发展中的重点,也未能摆正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1]。一些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有限,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动力。

2.档案信息化建设迟缓,共享水平差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识别、录入、关联等一系列加工处理,而且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见效慢、周期长的系统性工程,导致信息化速度迟缓。各行业之间及行业内部档案信息化工作各自为政,档案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每个单位的信息化数据也仅限本单位内部查阅,共享水平较差。

3.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水平参差不齐

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待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科班出身,缺乏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意识,如若有岗位调离的机会,他们就会抓住机会转到其他岗位工作[2]。在“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管理思维及工作方式还停留在原有水平。

二、“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的特征

1. 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丰富档案信息资源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主要是以纸质文件保存为主,通过人工方式整理归档,按案卷方式或一文一件方式进行归档,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利用的时候查找效率也不高。在信息化时代,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建立电子档案库,将互联网与档案管理融合在一起,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技术将网上各种相关的资源整合到电子数据库中,并建立关联关系,使各个资源之间不再是信息孤岛。

2.跨行业融合,促进信息共享

“互联网+”时代,行业间的融合变得逐渐容易,采取合作方式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是一种新潮流,也是一种共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大势所趋,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档案信息资源会呈现翻倍的增长,档案管理部门间通过协作配合、交叉作业的频次也会空前加剧。同时,档案信息的类型也会多样化、多元化,不仅有纸质文字,也有视频、声频、实物等载体,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数据存储、使用等方面也会变得方便、快捷、高效,为以后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快速查询信息资源,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拥有丰富的电子化档案信息是保证有效利用档案信息的根本前提和必要基础。“互联网+”时代就是充分运用数字网络的优势,开发各种网络利用平台,可以通过APP、网页、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业务办理,通过网络把档案数据直接推送给用户,大大提高了效率,也方便了用户。同时,通过互联网服务用户,也可以及时和用户进行沟通反馈,及时了解到用户的内在需求,有利于档案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方式,也有利于根据用户的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三、“互联网+”时代下档案管理创新的主要措施

1.创新思维方式,转变档案工作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摒弃传统档案管理观念,深刻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将档案视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做好档案的利用开发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大数据、大档案、大服务”的理念,积极运用大数据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档案数字化加工和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挖掘档案资源的价值,拓展档案利用服务功能,促进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现代化转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建立互联网社会化思维,采用共建共管方式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增强服务意识,从服务的角度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2.制定统一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数据的数量不断增长,如何实现各行各业之间档案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兼容及共享,首先要制定完善统一的系统标准,档案信息化的前提在于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为了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统一、标准的规范体系,有利于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目标。档案管理者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构,严格按照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等,确保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同时,为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档案管理者还要及时调整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内部监督与管理。为了确保档案监管机制运营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立法规范,以确保档案管理活动的“有法可依”,提高档案管理的社会地位。

3.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效能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以利用,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将档案资源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划分,并通过各种关系将各个独立的信息联系起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挖掘档案信息资源潜在价值的有效措施,不仅有利于资料的管理和查阅,促进档案资源建设的发展,进一步有效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水平,而且是破解档案信息孤岛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化的必然选择。只有将电子数据关联,才能使用户检索和获取档案信息越来越方便、快捷。

4.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引进复合型技术人才

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对档案工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档案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还要懂得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复合型人才。在档案的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档案从业人员的培训,开展包括档案管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培训,积极培养综合性人才。同时要加大引进信息化人才的力度,让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提升。

四、结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将互联网技术与档案资源建设相结合,既有利于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化和规范管理,也有利于实现档案资源满足社会大众的档案资源需求。因此,互联网背景下,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手段,更好的完成各项档案工作,从而为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何肖颖,李星月,王玥等.“互联网+”档案管理方案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30):40-41.

[2]盛梅,曹昊洋.“互联网”下档案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及优化途径[J].无线互联科技,2019(1):119-120.

[3]方玉侠.“互联网 +”时代的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8(17):219-220.

论文作者:周晋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论文_周晋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