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警惕输家借入赢家的反对_宏观经济论文

中国加入WTO警惕输家借入赢家的反对_宏观经济论文

中国加入WTO谨防输家假借赢家的反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输家论文,赢家论文,中国加入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00)04-0009-04

从美国回来过新年的学生提起,美国的西雅图市——被安排启动世界贸易组织“千年回合”的城市,被数万愤怒抗议的美国人差点儿“砸”了!抗议者反对的,不仅是一般的自由贸易、一般的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贸易原则,还有具体的克林顿政府刚刚与中国达成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

与之“呼应”的,是隔了一个太平洋的中国人的“嘀咕”。当经历了13年艰难的“复关—入世”中美双边谈判终于达成协议之时,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在外界看来,即使不叫“上下同忧”,也可称为“各业皆愁”:叫唤了13年“狼来了”的“狼”终于真的来了!差别仅仅在于,有人准备“与狼共舞”,有人坚持“阻狼门外”、“驱狼出门”。

按照一般的经济学原理,除了缺乏政府能力和民众能力、不愿或不能顺应外界情况变化主动或被动进行自身调整的国家,自由贸易有利于所有国家。尽管每个国家内部一时间都有赢家与输家之分,但输赢相抵,都会有净收益,尤其有长期的动态净收益。这就是所谓的“双赢”、“多赢”。也因此,经过数百年的全球现代经济增长,尤其是经过战后50余年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终成浩荡之势,不可逆转。其中,全球及各国的赢家是自由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那么,为什么中美达成贸易协议之后,浮在面上的,都像是输家的反应,起码是焦虑——如果不是反对——的反应呢?就中国而言,赢家到底是哪些行业、哪些阶层、哪些集团呢?它们的声音在什么地方呢?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支持力量在哪里呢?

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贸易自由化实际上改变了各国的资源充裕或稀缺程度,打破了稀缺要素拥有者的国内垄断地位,扩展了充裕要素拥有者的国际空间,促使产品价格在各国之间趋于均等,并进而促使要素收益率在各国之间,在一国内不同产业、集团之间的均等化。这样,自由化的赢家,从全球各国看,是竞争力相对更强的国家,或者是原本遭受贸易不公正对待的国家;从一国内部看,是所拥有要素的国际稀缺程度高于国内稀缺程度(所拥有要素的国际充裕程度低于国内充裕程度)的集团,充裕要素密集型产业,或者是原本遭受歧视(负保护)的产业和集团。

作为农业经济学界的人士,我们早在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启动前就明确指出,中国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相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是中国最充裕的劳动力要素密集的产业;中国的农民,相对于拥有资本技术稀缺要素的阶层,最多拥有的是中国最便宜的劳动力要素;中国的农村,相对于长期并继续受到非市场力量保护的城市,是从来受尽歧视的集团。这样,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对于中国的“三农”而言,意味着自己的产品、尤其是其中的劳动密集型鲜活农产品和相应的加工制成品,将突破国内市场容量的限制,进入容量更大、更稳定的国际市场,这将有力地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自己所拥有最多的劳动力要素的国内充裕程度将随之下降,价格上升(收入上升);并能以更低的价格得到质量更好种类更多的生产、消费物品和服务。因此,农业方面的论者,完全不必跟在劳动力稀缺、历来受到高度保护的欧美发达国家农民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工后面“抗议”,更不必跟在国内稀缺要素拥有者、各种垄断势力后面叫唤“狼来了”[1]。

在中国,不仅农民,而且一般的工薪劳动者,相对于资本、技术要素拥有者,都会因劳动力要素的“升值”、资本技术密集型消费品和服务的降价而受益。即使是二元结构中的正规部门职工,在国际市场一元化推动下的国内市场一元化过程中,一方面因丧失对于农业和非正规部门劳动者的优越地位而受损;另一方面,却因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一元化,而有望向发达国家劳动者的高收入靠拢。更何况,传统体制时期整体城市工人受益的格局,早已被实际控制国有资产的强势集团打破,国有企业职工早已大量下岗、失业,社会保障早已岌岌可危,其中的部分,已经落到不如尚有土地自耕的农民的境地,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好再失去的。可以断定,外界的“狼来了”,只会增加对中国劳动力的需求,进而增加工作机会和提高收入。否则,大洋彼岸的美国工会在抗议什么呢?它们不正在抗议劳动密集型产业会更多地向中国这样具有“价廉物美”劳动力的国家转移,众多工商业主将更多地转移资本到中国这样资本技术相对稀缺的国家开业。

世界银行专门论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列表说明了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和集团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同损益。

表12005年之前因乌拉圭回合贸易协定导致的工资、物价变动百分比

国家或地区 名义工资变动消费物价变动经物价变动调整后工资变动

欧洲联盟 -1.8-2.1 0.3

日本 -0.1-0.8 0.7

北美 -1.6-2.1 0.4

发展中国家

东南亚国家联盟5.0 1.1 3.8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0.1-1.3 1.2

中国 5.6 2.8 2.9

拉丁美洲 -0.7-0.9 0.2

南亚 7.2 5.4 1.8

撒哈拉以南非洲-1.5-1.5 0.0

表2四类主要发展中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不同类别劳动者的影响*

劳动者类型工业化后社会主义国家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农业国

正规部门-+ --

非正规部门 +- ++

城市+- -+

农村-+ ++

妇女 +/-- -+

城市熟练工人++ ++

城市非熟练工人 -- --

*相对于劳动者的平均状况而言,+表示获利,-表示失利,+/-表示结果不明确。

表1显现了,基础工资和物价水平都较低的中国,因具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优势,随着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到2005年前将因贸易自由化提高劳动者名义收入水平5.6%,在全球各个组别国家中,仅次于南亚的7.2%;消费物价将上升2.8%;实际收入将上升2.9%,仅次于东盟的3.8%。

表2显现了,在中国等亚洲二元结构国家,正规部门的劳动者、尤其是正规部门的非熟练工人,相对于非正规部门劳动者,可能是失利者。而贫困的农村家庭会因偏向城市的价格扭曲、外贸扭曲的消失而受益[2]。

更何况在整体上具有健全的国民经济基础、竞争力相对一般发展中国家更强、又长期受到贸易歧视的中国,在全球的自由化收益总量中,会获得比其经济规模比重大得多的份额。世界银行关于中国的专门研究报告《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预测,以1992年美元计,到2005年前,如果中国兑现其对世贸组织的承诺,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就能因专业化分工、出口收入增加、带动优势产业发展、减少部门之间扭曲和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而获得每年平均830亿美元的自由化收益,同时世界其他国家能获得3400亿美元收益,仅占全球经济总规模不到3%的中国,所获得收益占20%;如果中国兑现承诺同时发达国家又废除多种纤维协定规定的配额,那么中国的自由化收益将上升到每年1160亿美元(这个数相当于中国90年代前半期的年出口收入),占总收益4480亿美元的26%[3]。概言之,作为整体的中国,中国的最大多数的劳动者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赢家。

这样,同一个全球化过程,在中美两国双赢的同时,资源禀赋不同的中美两国内部,赢家和输家正相反。赢家是美国的“强者”和中国的“弱者”,输家是美国的“弱者”和中国的“强者”——利用市场阻隔获取垄断高利润高收入的电信、金融、保险、外贸、航运、市场中介等服务业,汽车、机械、电子、石化、制药等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以及为维持市场阻隔,掌握许可证、配额,控制关税非关税壁垒以牟取私利的特殊利益集团。

中美的输家,都在发出与全球化大趋势不和谐的鼓噪。区别在于,美国的输家直白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中国的输家却在假借赢家反对赢家的利益。相对于赢家,中国的输家是强有力的、有组织的、声音洪亮的。它们不仅以“保护民族××业”、“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保护粮食安全”……作为维持自己畸高垄断利润的招牌,而且假借农业、农民、下岗工人受不了全球化冲击,而力图避免或拖延自己受冲击。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将一己私利冒充全民利益,都会授人以柄让对方提高要价,都会推迟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这种区别背后的区别在于,美国的赢家胸有成竹,而中国的赢家大量的还浑然不觉。

这里可以借用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引用的400多年前马基雅弗利《君主论》中的名言:“旧秩序下所有的幸运者都会成为革新者的敌人,而新秩序下可能获得成功的人们给予革新者的只是不冷不热的支持。”[4]尤其当改革中可能蒙受损失的强大利益集团构成政权基础时,改革会遇到更加强大的阻力。

“指证”自由化的赢家和输家,廓清赢家与输家各方力量的“阵线”,不仅有助于组织起自由化的支持力量,抵御反对力量,防止输家假借赢家的反对,从而促成这一进程的加速实现;而且有助于明确中方在谈判桌上“进攻”和“防卫”的方向,从而保持这一进程的正确方向。

必须指出,中国的这种输家假借赢家反对自由化进程以至于决策当局找不到支持力量的奇特现象,与公众的不知情直接有关,这直接是决策当局的责任。不让构成赢家的最大多数民众明了自己的利益所在,这只是输家的利益所在。所以,既然中国政府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然中国政府决心将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带入新世纪,就应该相信民众的判断、民众的力量。

收稿日期:2000-02-26

标签:;  ;  ;  

中国加入WTO警惕输家借入赢家的反对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