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在初中生物学基本观点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逻辑推理论文,生物学论文,观点论文,初中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逻辑推理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还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联系实际,学会用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就用以下的例子来说明逻辑推理在初中生物学基本观点教学中的应用。 一、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以“人与自然”这一问题为主线索,在很多章节中都渗透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如,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与之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②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③管内血流速度最慢。那么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推理出这三个特点呢?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问①:物质交换如何在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进行?生答: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问②: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物质如何与组织细胞进行快速的交换?生答:管壁极薄,物质就易交换。 问③: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物质如何充分地与组织细胞进行交换?生答: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样物质交换就更充分。 再如:小肠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与之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①最长5~6米;②内表面积大,有环形皱襞、绒毛和微绒毛;③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④绒毛壁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⑤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那么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推理出小肠的哪些特点与消化有关,哪些特点与吸收有关呢?我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问①:小肠如何在短时间内充分地消化食物呢?生答:它的长度最长,内表面积大,同时还有多种消化液。 问②:小肠如何吸收已消化的食物呢?生答:它的长度最长,内表面积大,而且壁薄,它的绒毛内具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样物质就能被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在老师一连串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很快能推理出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除了以上两个例子外,心脏的结构如何与功能相适应、肺泡为什么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叶片为什么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等等问题,都可以用这种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教学。与老师直接灌输的知识相比,由学生自己推理而得出的事实性知识,更利于他们理解和记忆。 二、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初中生物教材中最能体现生物整体性观点的内容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如:在讲述“细胞是如何构成植物体的”这一内容时,我依次提出以下问题: 问①:一所学校是由一个个学生组成的,一棵棵大树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答:细胞。 问②:学生简单地在一起就能构成学校吗?生答:不是,要先构成班级,由班级再构成年段,一个个年段才能构成一所学校。 问③:是不是许许多多的细胞堆砌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呢?生答:不是。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花有果的番茄植株,并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说出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生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了这株植物。 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动手研究自己带来的用开水烫过的番茄果实,并引导他们复习“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这一内容。学生通过动手研究,推理出番茄不是组织,而是由组织组成的器官。最后我再用多媒体展示显微镜下根尖、茎尖、叶片横切片图,有了上面的推理过程,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推理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属于器官”这一内容。 像这样利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先整体——再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形成由宏观到微观和由微观到宏观的双向思考能力。学生具备这种双向思考能力后,对于事物的认识将会更充实、更深刻、更具体。 三、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就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有关这一观点,七年级上册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八年级下册的“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比较多的实例。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鸟类是适应飞翔的恒温动物”一课为例,大多数的同学只知道鸟类有了双翼就能飞翔了,而对它的其他身体结构特点却并不了解,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①人装上翅膀能飞吗?②为什么薄纸扔向空中,它只会飘飘悠悠地落到地上,而把纸的形状改变一下,如叠成纸飞机后,它就可以飞一段距离?③为什么家鸡可飞而肉鸡不能飞?是因为肉鸡的肌肉更发达吗?④飞机飞行需要大量的油,鸟的飞行要不要能量?学生结合鸟类骨骼的标本,并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推理和思考,很快就了解到鸟类适应飞翔的特点除了有双翼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①体形是流线型;②胸肌发达;③为减轻体重,鸟类的骨骼薄而轻,长骨中空,直肠短,没有膀胱;④有气囊,能双重呼吸等。学生认识到鸟类因为具备了上述结构或生理功能,才能够在空中飞翔,并因此确立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学观点。 同样在讲述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时,我围绕书本中“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的图示”这一内容,抛出了以下问题:①凯巴森林中有哪些生物?②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还会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③凯巴森林为以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环境条件?④黑尾鹿的生存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凯巴森林为了保护了黑尾鹿,捕杀了美洲狮和狼等天敌后,黑尾鹿的数量反而减少?学生通过推理和分析以上问题,初步建立了认知结构,树立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统一的、整体的生态学观点。 四、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体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遗传与变异、生命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等都很好地反映了这一观点。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内容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关系。 例如在复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先用逻辑推理中的类比法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把叶绿体比作植物细胞制造有机物的“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就是叶绿体,“动力”就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以淀粉为主的有机物和氧气。通过如此形象的类比及推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进而再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反应式进行类比推理、逻辑分析,学生很快就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通过以上的类比推理,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共性、差异和特殊性,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生物进化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现存的生物,是千百万年来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发展进化的产物。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植物的主要类群”和“动物的主要类群”两节都很好地体现了此观点。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主要类群”和“动物的主要类群”时,我在引入主题后,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依次对学习主题进行逻辑推理和探究,具体安排如下表: 在以上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推理分析,明白了现存的动植物都是亿万年来大自然进化的结果,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诸方面都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性。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逻辑推理的方法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初中生物基本观点的教学中,在生物学科其他知识点的教学中,这种方法也很适用。学生形成了逻辑推理能力后,就能发现不同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一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既能轻松、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又能拓宽自己的视野与思维,让学习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逻辑推理在初中生物学基本观教学中的应用_演绎推理论文
逻辑推理在初中生物学基本观教学中的应用_演绎推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