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入手,探究建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意义,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现有高等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其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贡献与不足。
关键词:我国高等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评价体系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大学理念和发展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学者们所接受和认可。从功能方面来讲,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掘,注重以社会需求为优先,大力提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基础学科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的能力,注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新兴文化的传输,以驱动高校自身的创新创业战略向前不断迈进。从本质上看,创新创业教育的创建和发展模式与传统的教学型大学有很大的不同,它既不是进行单一的文化理论知识的授课型大学,也不是以培养具有专业技术技能为主的专科院校,与以基础性学科研究为主的研究型大学也相差甚远。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卓有成效,培养较多创业人才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式的总称。
二、建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创新创业教育较其他传统大学而言,更注重发展创新文化,在科研方面,更注重研究与社会实际相关、符合社会需求的科技成果,将研究商业化、产业化,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一般的基础课程之外,也开设了有关创业的课程,更注重技术开发与实用性,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培养的人才不会与社会脱节,能直接投身到实践中,符合企业的需要。在创业型大学基础上提出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这一命题,应该是更强调大学的培养的创新人才与创业人才是一种并重关系,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要注意培养创新型人才,也要培养创业型人才,在培养创业人才过程中,增强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2012年底,“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由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是我国产学研合作领域唯一的全国性奖项,旨在发挥社会力量设奖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在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广泛调动产学研的各方积极性,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国家设立了“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说明国家对高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视。
由此看来,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用来正确评价,规范指导,找准定位,并对创新创业型大学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起到指标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创业型大学在学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更好地带动我国高校的整体水平的发展和提升。
三、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比较
1.广院的《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指标体系主要是考虑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将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培养分别进行统计。科学研究中按照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分别进行统计,该指标体系对于综合性大学、文科和理工科学科专业比较齐全完备的大学在评价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单科性大学而言,在指标得分上会明显处于不公平地位。此外,在指标设计中也不能客观反映出大学在社会服务方面所做的贡献度。
2.中国校友会网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以衡量高校科学与人才的贡献能力为目标,连续六年开展中国大学评价和杰出校友研究工作,逐步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之一。但是评价内容中除了本科生质量以外,并没有其他投入指标,数量考察在这个评价指标里面占了较大成分。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综合声誉”三个指标构成。“二级指标”由科研基地、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培养基地、师资队伍、杰出校友和综合声誉构成。“三级指标”由科学创新基地、基础科研项目、重大科研成果、杰出人才、师资水平、学科水平、国家定位、校友捐赠和社会声誉等指标构成。
3.2013 网大中国高校排行榜指标体系。网大指标体系是 1999 年由民间独立机构发布的,历来由 6 个方面内容组成,坚持了注重人均效益和兼顾总量的原则,在指标体系构成中,包括了声誉指标、科研指标、学生质量和教学投入等指标,但缺乏了学生就业指标等重要产出指标。具体而言,声誉指标是在国内排行榜中首开先河的例证,科研指标比其他排行指标更详细具体,采用了总量和人均、绝对数和相对数的方法,权重较高,同时科研经费指标也包括在物质资源指标中。国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也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完善,比如加入了“校友捐赠”,“学校声誉”等高校产出评价指标,每年的评价指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这都标志着我国评价机构也正在积极向国际看齐,努力和先进机构接轨,而任何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是高校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没有投入指标就一定不会有产出指标,没有产出指标高校就得不到长足的进步,对于创新创业型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而言,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钱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25-28。
[2]王占仁 刘志 刘海滨 李亚员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2016,(08),89-94+103。
[3]洪涛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145-147。
论文作者:文超 金莉芝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指标论文; 指标体系论文; 评价论文; 大学论文; 产学研论文; 人才论文; 高校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