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论文_李洪波,刘喜玲,王秋英,刘凤丹

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论文_李洪波,刘喜玲,王秋英,刘凤丹

大庆市中医医院 163311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有效途径。[方法]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选取6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改良中药保留灌肠组(简称改良组)和常规中药保留灌肠组(简称常规组),30例采取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及中医护理,30例采取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及中医护理。[结果]改良组30例,显效18例,60%,有效10例,3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常规组显效10例,33.3%,有效10例,33.3%,无效5例,16.6 %,总有效率66.6%。[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及优质的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UC)较之常规处置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方法改良;免煎中药保留灌肠;小儿肛门管;溃疡性结肠炎;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effective way of improving the retention enem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UC).

Methods to select 60 patients[]2014 January -2015 year in July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improved retention enem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improved group)and conven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tention enema group(conventional group),30 cases of modified nursing method of retention enem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30 cases tak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ema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ult]the improved group of 30 cases,markedly effective in 18 cases,60%,effective in 10 cases,33.3%,ineffective in 2 cases,6.7%,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10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33.3%,effective in 10 cases,33.3%,ineffective in 5 cases,and 16.6%,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6.6%.

[Conclusion]the im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tention enema and high quality nursing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UC)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keyword]method improvement;non fri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tention enema;anal canal in children;ulcerative colitis;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与遗传及免疫有关的非特异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在于结肠的粘膜与粘膜下层,主要症状有腹泻、粘液脓血便和腹痛,病程慢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其癌变率与患病时间呈正相关[1]。中药保留灌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而要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灌肠技术的水平是关键。对于灌肠器的选择,国外先于我国使用各种一次性灌肠袋,而国内常规的灌肠法肛管较粗、灌肠深度较浅,患者不能有效自主控制灌肠药液,保留时间相对短,影响灌肠效果[2]。近2年来,本院尝试采用改良法,肛管选择小儿肛门管F10,遵医嘱采用免煎中药60-70毫升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果显示,患者痛苦小、中药保留时间长、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改良组病人共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29岁,平均年龄53岁。常规组病人共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33岁,平均年龄51岁。以上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炎性肠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

2、灌肠方法

灌肠液的配制,遵医嘱用药,免煎药粉加入60毫升—70毫升开水,将药粉搅拌均匀,待温度降至39-41℃时。改良组(选择一次性小儿肛门管F10)、常规组(选择一次性灌肠包内灌肠管)连接50毫升注射器,以正压脉冲式的方法,注入灌肠液。灌肠在晚间睡前进行,先嘱病人排净二便,用温水洗净肛门。病人取左侧屈膝卧位,取两块无菌石蜡油纱布分别充分润滑病人肛门及肛门管,排净管内空气后,轻轻插入25cm-30cm,推注速度不宜太快,及时询问患者的主诉。

3、治疗结果

①疗效评价: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减轻;无效,患者不适症状未见明显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改良组30例,显效18例,60%,有效10例,3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常规组显效10例,33.3%,有效10例,33.3%,无效5例,16.6 %,总有效率66.6%。

②患者临床处置舒适指数自评量表,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0分无不适,10分严重不适难以忍受。

改良组患者30人,24人1分,3人3分,3人4分,平均得分1.5分,总体舒适。常规组患者30人,20人3分,8人4分,1人5分,1人6分,平均得分3.4分,总体感到轻度不适。

4、护理体会

4.1饮食辩证施护

食疗在我国起源很早,素有“药食同源”之说。《黄帝内经》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谷为助,五蓄为养,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制原则。中医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本草纲目》的食疗方中也早就体现出了辨证施膳的思想。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

4.1.1湿热型患者宜食用清热利湿之品,如山药、冬瓜等,食疗方可采用马齿苋公英粥(马齿苋15g,蒲公英15g,粳米100g)。

4.1.2气滞血瘀型患者忌食生冷酸涩、辛辣刺激之品,以免阻碍气血运行,可食海带、藕等活血化瘀之品,食疗方为土茯苓丹皮绿豆粥(土茯苓30g,丹皮10g,粳米60g,绿豆30g.将土茯苓、丹皮洗净后装入布袋中。扎紧袋口,与淘洗净的粳米、绿豆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煮至稠粥,取出药袋即成)。

4.1.3脾虚患者宜食健脾除湿之品,可食山药莲肉粥(山药250g,莲子30g,大米30g)。

4.1.4肝肾不足患者忌食耗气损津、肥甘厚腻之品,可食用鸽子蛋、板栗、枸杞子等强肝补肾之品,食疗方可采用当归乌鸡汤(当归10g,枸杞10g,乌鸡500g)。

4.2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强调七情致病,《素问》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素论。经脉别论》中说:“当是之时,勇则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说明精神愉快、身体强壮的人气血畅行,不会出现或很少出现病变;反则气血留滞,就会出现或加重疾病。临床医学已证实:发怒或忧伤时,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由于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认知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高。因此,情志护理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尤为重要,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其介绍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让患者对病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其焦虑心理。教会患者应用情志相胜法、移情法、陶冶法等舒缓抑郁、焦虑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我们具体的情志护理如下:

4.2.1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且缠绵难愈。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与反复就医的影响,对治疗多抱有顾虑和希望并存的心理,加之需要的疗程较长,有时患者往往不能坚持。为此,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中药保留灌肠的益处,消除患者的紧张疑虑心理,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4.2.2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应热情主动与患者交谈,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并关注患者的感受,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精神放松,主动配合治疗。

4.2.3患者出现情绪烦躁时,使用安神静志法,指导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也可指导患者通过适当运动、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等移情易性,保持乐观开朗情绪。

4.2.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4.3灌肠护理

选择粗细合适的小儿肛门管,并用两块无菌石蜡油纱布分别充分润滑病人肛门及小儿肛门管,以便减轻对肛周皮肤黏膜的损伤。

灌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灌肠液的温度及推注的速度是否适宜,如出现腹胀或有便意,可嘱患者深呼吸放松腹肌,并放慢进液速度或暂停片刻,如出现脉速、出冷汗、剧烈腹痛等,应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灌肠液的温度39-41℃,防止过冷过热的刺激。肛门管插入时动作轻柔,深度25cm-30cm[4]。

4.4灌肠后的护理

灌肠将要结束时,可用20毫升空气将肛管内剩余药液鼎入直肠内以免浪费,灌肠结束后拔出一次性小儿肛门管,嘱患者放松,取左侧卧位-膝胸卧位-右侧卧位,多变换体位,并尽量将中药保留2-6小时,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痛、腹胀、排便等情况。

4.5起居护理

4.5.1腹痛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4.5.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势,如下蹲、屏气。不宜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5、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最常累及直肠与乙状结肠、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甚至累及全结肠。病变主要位于结肠黏膜及粘膜下层。治疗难度较大,易复发,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危害较大,临床观察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中药保留灌肠法,常规灌肠方法患者插管时痛苦大、副损伤大、药液不易保留,治疗效果一般。本院采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选用小儿肛门管F10,插入深度25-30cm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保证药液的浓度及更直接吸收,方法简便,加之免煎药粉只需要60毫升-70毫升开水溶解,减少了过多药液保留在肠道的不舒适;以及小儿肛门管的细度、柔软度对直肠肛门黏膜的刺激性小,利于药液的保留具有较好效果,能较快缓解患者症状,以利溃疡面修复,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从而发挥出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使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34-739.

[2]张明兰.中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Apr.2011 Vol.18 N0.4

[3]欧阳钦.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4:236.

[4]殷磊,于艳秋.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0-331.

论文作者:李洪波,刘喜玲,王秋英,刘凤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论文_李洪波,刘喜玲,王秋英,刘凤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