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效果。方法: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恩替卡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改善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疗效显著。
【关键词】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022-02
【Abstract】Objective Study ofentecavir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results.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ach of 45 cases, control group for basic medical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tecavir.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liver function and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Entecavir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Entecavir; Treatment;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Efficacy
慢性乙型肝炎,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炎症型,多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病程进展具有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的特点[1]。该疾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最短为6周,最长则可达6个月,因患者免疫状态及病原菌性质而异。该疾病早期在临床上表现为身体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肝功能受损,胆红素摄取、分泌、排泄出现障碍,血液胆红素浓度提升,出现黄疸症状,部分患者存在肝区疼痛症状,到了晚期,“广泛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会出现肝硬化,脾大”等症状。此次实验旨在探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的盲选法作为标准,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5:20;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3岁、67岁,中位数年龄(43.17±5.28)岁;最低、最高乙肝病程分别为17个月、15年,病程中位数为(8.12±2.37)年。对照组45例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6:19;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4岁、70岁,中位数年龄(43.75±5.14)岁;最低、最高乙肝病程分别为18个月、15年,病程中位数为(8.51±2.18)年。根据以上各项基本资料可知,两组对比不明显(P>0.05),存在对比研究的价值。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患者乙肝病毒检测呈阳性,合并急性肝衰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肝衰竭诊断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且肝功能指标异常;②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患者均知悉此次试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1.2.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肾、心功能障碍者;②其他慢性肝炎病变者;②存在用药禁忌症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应用甘草酸二胺(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609),将150mg药液注入250ml的5%葡萄糖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362),将80mg药液注入250ml的10%葡萄糖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此外,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酌情小剂量输注新鲜血浆。
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同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141)治疗,空腹服用,每日1次,0.5mg/次。两组均连续用药8至12周,疗程结束后对比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
1.4 判定标准
1.4.1肝功能指标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患者于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5ml,进行血清生化检测,记录患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3]。
1.4.2远期疗效 疗程结束后,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死亡例数,同时采用PCR法进行HBV病毒定量测试,若检测结果小于500IU/L,则为阴性,记录两组阴性例数,评价替恩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治疗效果。
1.5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在计量资料方面,采取(x-±s)加以表示,本次两组之间数据对比采取t进行检验;在计数资料方面,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本次两组之间数据对比采取比χ2进行检验,如果P值低于0.05,代表两组的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在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四项指标水平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两组上述四项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肝脏是人体重要脏器,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生物转化、免疫防御等多个生理过程,在受到病毒、药物、酒精等因素作用时,会发生坏死病症或者炎症性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这六种症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发病时大量肝细胞坏死,导致肝功能障碍或失代偿,继而引起凝血机制障碍,诱发以黄疸、腹水、肝性脑病为主要症状的肝衰竭。肝衰竭是慢性肝炎发展到终末期的征兆,在临床上表现为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皮肤黏膜黄染进行性加深、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
乙型肝炎病毒在患者体内不断复制,会引起肝脏慢性活动性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导致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患者免疫力降低其降解活性不足,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极为肝纤维化,随之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演变为肝硬化。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携带者人数是比较多的,因此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是引起肝衰竭的主要原因。肝衰竭病程进展极快,因为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坏死,使得肝脏的生理功能严重障碍,随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必须及时予以治疗[4]。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主要治疗方式有内科基础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和肝脏移植治疗,后两种治疗方式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其可行性较低,因此,内科基础治疗在肝衰竭临床治疗上应用较为广泛。
有学者研究发现:要想治疗肝炎肝硬化,就必须有效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才可以使肝脏慢性活动性炎症慢慢缓解消除,延缓肝内组织的纤维化病变,防止肝硬化,因此其早期诊断对于肝炎肝硬化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恩替卡韦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进入人体后可磷酸化,形成与乙肝病毒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有竞争性作用的三磷酸盐,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的启动,阻碍前基因组mRNA逆转录负链的形成以及DNA正链的合成,具有极强的抗病毒活性,常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恩替卡韦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从而避免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的情况,能够有效延缓肝硬化及肝衰竭进程,对于延长患者生存年限具有积极意义。此次试验中,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恩替卡韦,治疗12周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且远期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赵直光,王彩生,曹赛霞,杨书彦,曹艳玲,王梅.恩替卡韦联合自拟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6):7151-7154.
[2]李保欣,张岁,段卫,杨大伟,郭力红,王海舫,贾蓓,佟立新.两种恩替卡韦制剂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对比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03):298-301.
[3]李忠东.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近期临床探究[J].当代医学,2017,23(19):117-118.
[4]姬会春,张振江,朱芳,刘军权,刘庆德,庞伟.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合并腹水的乙型肝炎肝衰竭效果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11):2151-2154.
论文作者:钟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乙型肝炎论文; 患者论文; 肝功能论文; 两组论文; 病程论文; 肝硬化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