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业的重要性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有效的作业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有效作业是发挥作业诸多功能的前提,也是我们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作业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情感性。语文课堂是具有生成性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作业就应该是具有生成性的作业,而不能枯燥无味,不能把作业仅限于字、词语、句子的层次上,通过抄写来巩固学生的记忆。
2.作业的时间长,作业量大。
据了解,不管是低年级还是中年级学生每日完成书面作业要用近1小时,而高年级学生则用去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而且在调查表上我对比发现,以班级为单位,语文作业所耗费的时间(不写作文、日记)平均在二十五分钟左右。若加上作文和日记所耗费的时间后,我相信这个时间会继续延长三十到四十分钟。学生讨厌写作文和日记的原因立即就会显现出来。
3.作业梯度不够,缺乏层次性。
有些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梯度不够,缺乏层次性,一律同样要求,往往就会产生“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潜能生吃不了”的现象。
三、作业的有效设计
1.调秀色可餐美味,令学生垂涎欲滴。
我认为,作业就好比是学生学习旅程中每天必不可少的“大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使得这一顿顿“大餐”更营养、更有味,那就需要老师在作业设计、作业量、作业形式等各方面精心搭配,使其迎合学生的“口味”、迎合学生的“食量”、迎合学生的“营养”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新奇感,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了激发学生做作业、学语文的积极性,我在作业内容的选择和作业形式的运用方面进行了适当创新,让学生一看到作业内容就跃跃欲试。
2.适时适量,作业更可心。
在学习中,有些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当然,相应的作业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那么,要达到统一的目标,我们是否也可以在作业的量上以及完成的方式上来一点灵活性呢?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作业量上做适当的伸缩,在时间上老师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在完成方式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那样不是更合学生的胃口、更让学生随心所欲吗?
作业在于精而不在于多,针对学习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要为孩子精心制作“免作业卡”作为奖励。对于一些学习优秀、作业习惯好、正确率高的学生,或者是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可适时奖励“免作业卡”,让他们自主免掉一些一看就会做的基础题。其实对于好生来说看一遍也等于做了一遍。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免掉一些太难的题目。这样学生作业的自主性就更强了,自由学习的空间也更大了,学生乐此不疲。
3.巧妙搭配,营养功效加倍。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其他学科的内容渗透到语文作业中,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如在数学《开国大典》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的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专题性的作业,即围绕一个专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完成系列调查报告。
4.做出不同口味,供其自由选择。
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们设计作业题应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作业的整体效果。平时可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难有易的选答题。我尝试着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的“果子”。
(1)基本练习: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如生字、词语、背诵等巩固练习,主要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
(2)综合练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主要适合于中等生。
(3)创新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一般适合于优秀生。
总之,作业是一扇门,推开它,应该是一桌丰盛的大餐。设计有效作业,布置有效作业,让学生有效地完成作业,就让孩子们享受轻松的“美味大餐”,实现“轻负高质”的理想教学效果。还孩子一个轻松的童年,是我们一线教师迫在眉睫的事,更是一个永恒的追求。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烹制“作业爱心大餐”,为孩子们创造轻松、幸福、快乐的明天。
论文作者:王成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大餐论文; 适合于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时间论文; 《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