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精神病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80%,对照组为85.37%,两组患者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为14.6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氨磺必利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同利培酮药物的疗效相当,且氨磺必利治疗的副作用更小,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较少,因此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临床疗效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且复发性较高的精神类疾病,目前我国该病的发病率为0.6%左右,精神分裂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患者的一系列精神活动无法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患者丧失意识,且智能出现障碍[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及工作的压力增大,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具有病程迁延以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其严重的影响患者以及对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社会以及患者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精神分裂症已备受社会的关注[2]。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氨磺必利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且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的诊断标准确诊,其阳性以及阴性的量表评分(PANSS)为>61分。将妊娠、哺乳期孕妇、有攻击自杀行为、酒与药依赖者、严重脑部疾病等患者排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男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9.5±0.5)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1±0.4)年;对照组男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0.2±0.3)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7±0.3)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时均不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抗抑郁类药物。对照组应用利培酮(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410)治疗,具体方案:治疗初期时剂量控制在每天1 mg,7天之后则控制在每天4~6 mg,其治疗时间为7周,若部分患者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则应用苯海索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氨磺必利(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230)治疗,具体方案:治疗初期时剂量必须控制在每天200 mg,7天之后则控制在每天500~800mg,其治疗时间为7周,若部分患者出现治失眠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应用阿普唑仑药物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PANSS评分情况;患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
1.4疗效评价[3]
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且PANSS 评分的减分≥65%;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有所改善,且PANSS 评分的减分64%~30%之间;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甚至加重,且PANSS 评分的减分在29%以下。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7.0程序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以(%)代表,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80%,对照组为85.37%,两组患者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一:
3讨论
近年来,社会对精神以及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类疾病中极为常见,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相关研究表明,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该药物属于抗精神病类药物,且主要作用为选择性对多巴胺D2 /D3受体进行拮抗,若应用高剂量氨磺必利可有效对突出后膜受体进行阻断,而低剂量氨磺必利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突触前膜受体进阻断,其具有双重性作用[4]。
氨磺必利治疗的主要机制为对突触前抑制进行消除,增加巴胺进入的间隙,从而使得前额皮质的多巴胺功能增强,其该机制与改善原发性阴性症状有着密切的关系[5]。本研究认为,高剂量的氨磺必利对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进行阻断的同时,还具有拮抗作用,可进一步减少多巴胺的结合点,同时将减纹状体乙酰胆碱水平降低,从而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目的,针对急性分裂症患者以及长时间治疗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其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应用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其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7.80%、85.3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氨磺必利与利培酮临床疗效相当,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提高生活质量;而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分别为4.88%、14.63%,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作为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已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但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若需对该药物的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还应抽取大量样本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林晶,刘家洪,唐伟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4):249-252.
[2]林涌超,欧文前,李凌恩等.氨磺必利与氯氮平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8):705-708.
[3]程林,李泽爱,朱春燕等.氨磺必利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和催乳素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10):1465-1467,1468.
[4]陈志强,周峰,陈惠萍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药师,2015,(2):280-283.
[5]黄继伟,李林,吕维忠等.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6):497-499.
论文作者:何杏桃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程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