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16000
摘要:“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旨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与体制机制环境、消除经贸投资障碍、扩大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等国家贸易、投资、金融、文化等多边合作的战略宏图,是对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的陆海“丝绸之路”的新解构,是中国在当代语境下推动对外经贸繁荣、应对其他排华性区域多边机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选择。“一带一路”这一伟大系统工程无疑将造福多国,也必将遭遇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回顾“丝绸之路”历史变迁基础上分析“一带一路”构想的现实意义、成功实施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指出应对挑战的若干思路,以期对相关研究和政策研制有所启发。
关键字:一带一路,经济带,顶层设计
“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使绵延两千多年的陆海丝绸之路历经沧桑之后在新时代重新焕发活力,振兴丝绸之路构想不仅引发了沿边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共鸣,也激起了全球性的反响,显示出这一构想符合时代的要求。但是重振古道并非复制古代的商品车运舟载单一运输模式,其内涵、范畴、方式和意义均远远超出了古代陆海通道的含义和框架,被时代赋予了许多崭新的元素。要更好理解具有更多、更新实质内涵的重振丝绸之路构想,并寻求成功推进之道,有必要拨开古老丝绸之路的历史风云,剖析新建丝绸之路途中难以避免的风险阻碍,成功避开各种陷阱,悉心探寻通向未来丝绸之路的光明途径。
建设和开发新丝路带构想不失为一个对临边、沿岸以及其他区域国家互利共赢的经贸投资、金融合作、文化交流等均有助益的安排。但由于关联国家多、涉及领域广、实施期限长、推进这一构想不会很平坦。这一至少延续10年以上的伟大工程必然面临不少地缘政治风险以及由此衍生的种种不确定性等,需要未雨绸缪。
1、“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尚缺乏顶层设计
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陆续出版各种研究成果,但迄今还基本上停留在表象性、原则性、理论性层面,碎片化突出,尚没有与所有沿路国家进行战略磋商并取得战略共识、也缺乏固定性跨国磋商机制,更没有协商一致的实施规划。建设“新丝路带”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作为对于“欧亚一体化进程”概念的一种制衡和竞争,需要思考这一战略如何与中亚国家尤其是其背后的主导者俄罗斯的协调配合,避免产生冲突、影响中俄关系发展。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也举办了很多学术论坛。但总体上,推动丝路带付诸实施的理论论证与政策商讨薄弱、不足、匆促、单向化和碎片化,而中国现在大规模研究这项规划,形成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形。而且,国内研究方面,也存在中央提口号、下面找证据的情形。
2、“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不少质疑
虽然新丝路经济带构想总体上得到了广泛赞同,如荷兰、比利时、德国、波兰、埃及、土耳其、卡塔尔和阿联酋等国主流媒体认为,新丝路带让古老的贸易路线重生,它将克服传统的“零和理论”、“欧亚地缘政治中心理论”和“心态冷战”。但一些国家也对中国“一带一路”构想存在一些疑虑,如不久前在莫斯科举行的一些国际会议及国际关系问题研讨会上,出于新丝路带与中亚地缘政治息息相关,俄专家、学者和媒体人表达出对新丝路带的疑虑和不安,有观点认为,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构想没有同俄罗斯这个战略协作伙伴事先商量,没有顾忌俄罗斯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可能对俄罗斯的欧亚联盟战略取向以及现存的俄罗斯跨西伯利亚铁路存在替代;中亚国家的学术界、民众也对中国新丝路带存在不解和怀疑,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提出新丝路带倡议让各国有点摸不着头脑,中亚国家不愿主动提,则是怕引起俄罗斯的批评,怕遭遇西方国家冷待。这些国家的一些专家和官员担心,随着中国在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动参与度提高,中国企业进入增加,中国劳动移民输出的数量势必增加,有可能影响当地民众就业和福利,引起当地居民的一些反感,可能在积极开展经济活动的同时不被当地人民信赖和认可,将其视作一种“中国扩张”而引起负面情绪。欧盟内部也有观点认为,中国企图借助新丝路带向中亚国家商品扩张、资本输出、资源开发。西方也有舆论认为,该战略构想可能使中国对欧洲市场造成侵蚀,并对欧洲国际地位造成威胁。在2014年8月中旬于乌兰巴托结束的国际会议上欧美国家发起成立“国际中亚和亚洲内陆学术研究联合会”,总部设在欧洲,亚洲分布设在蒙古,完全排斥中国学术界的参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些国家甚至把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猜测中国将通过推行“一带一路”以破除贸易壁垒、消化过剩产能、扩大产品出口、提升境外直接投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最终确立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全球贸易及货币体系。
3、一些国家抵触和阻挠“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一些大国对“一带一路”构想并不抱理解和支持心态。如美国、日本等国对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构想视作零和博弈,伺机拆台,如美国提出将中国排斥在外的新丝绸之路计划。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路带”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将地理位置优越的阿富汗打造为区域交通贸易枢纽,以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新丝路带”计划。2011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召开的“‘新丝路带’部长会议”、11月的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会议、12月的阿富汗问题波恩会议,美国开始从注重北约作用并奉行军事第一、经济第二,过渡为倚重地区国家并以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转变,是阿富汗及美全球战略调整、战略重心东移的客观需要。美国的新丝路带战略目标是以阿富汗为中心,把中亚和南亚连接起来。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与“北南走廊”计划的目的是要通过促进中亚国家能源资源和运输线路的多元化和与南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削弱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影响,并达到遏制俄罗斯、伊朗和中国的目标,自然也是排挤中国丝绸之路构想的一种地缘政治设想。美国不仅拉拢拼凑TPP以抵制亚太平等合作机制建设,还游说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拒绝参加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创始国协议。日本也竭力从中作梗,拉拢中亚国家,对冲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一直稳步推进“丝绸之路外交”。美国组建了不包括中国在内而且还以中国为对手的亚太同盟体系。美国还拉拢日本、印度、越南等构建围堵中国的印度洋安全机制,东盟、南亚合作联盟等地区机构也均排斥中国。印度对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一直没有一个官方的明确表态,体现出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在疑虑。实际上印度早就通过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加强合作,如计划投资建设“南北走廊”、签订“关税协定”、改善货币流通机制、组织国际贸易展览会或洽谈会、加强官方及民间往来等深化合作,淡化中国的区域影响、争夺中亚油气资源。早在2008年4月印度就与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四国就在伊斯兰堡签署了计划在2015年开始输送天然气的《天然气管道框架协议》。2010年12月四国与亚洲开发银行签署协议,正式启动修建连接四国的天然气管道TAPI,印度也将TAPI称之为“新丝路带”并得到美国支持,美国的意图是支持印度与中国争夺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为该项目提供资金的亚洲开发银行有关让中国公司参与该管道线路建设的建议也遭到印度的反对。印度还曾以暂缓扩大从缅甸进口的计划威胁中国与缅甸间的两条能源管道项目;此外,印度还对中国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印度洋国家深化合作十分抵触。印度干涉操纵斯里兰卡2015年1月的总统大选是阻止斯里兰卡“亲华”领导人连任,给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使绊子,为实施抗衡中国“21世纪海上丝路”构想,莫迪政府最近明确提出“四季”(计划。其核心是利用印度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优势谋划一个包括东非、阿拉伯半岛,经过南部伊朗到整个南亚,向东则通过马六甲海峡和泰国延伸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印度主导的海洋世界”,与日美澳等联合组织的印度洋地区安全机构一起,反制中国的“海上丝路”计划。
4、“一带一路”构想落实环境差
“一带一路”沿边国家多,在经济、贸易、海关、货币等体制机制方面差异甚大,协调各国交通、贸易、投资、结算、交流、服务等殊为艰难。同时,沿“一带一路”国家也是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定,宗教冲突多,安全形势差、民族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猖獗等问题突出,阿富汗在美国和北约联军撤出后安全形势再次恶化,逊尼派伊斯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正试图用暴力手段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涵盖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约旦、以色列甚至包括中国新疆和印度等在内大片地区的泛伊斯兰帝国,使中亚和中东面临的安全形势急剧恶化。这些使得将众多国家撮合起来共同参与丝绸之路重大多边项目建设困难重重。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东南亚、南亚区域,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也存在国内政治不稳定,以及被美、日、印度争相拉拢,使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面临新的冲击和不确定性。印度甚至欲以“印度制造”、“季节”计划等对冲中国丝绸之路规划,防范印度洋国家与中国密切合作,与中国争夺话语权。
总体而言,一带一路的构想当今语境下远远超出了传统丝绸之路的单纯商品运输,是一个融合交通运输,海关,能源,产业,信息,金融,投资,旅游,法律规制等诸多硬件与软件建设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涉及多个国家的区域合作战略规划,由于涉及国家多,发展水平文化差异巨大,要协调一致达到互利共赢必须搞好顶层设计,有理有利有节,推进与各国各界的广泛深入合作,充分发挥数千万华侨华人的积极能动性。
论文作者:牟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中国论文; 中亚论文; 丝绸之路论文; 国家论文; 印度论文; 美国论文; 阿富汗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