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_李志坚,叶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普外科 新疆 焉耆 841400)

【摘要】目的:比较传统无张力修补术与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1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观察组(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各59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相关并发症,总体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9%低于对照组的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31%高于对照组的8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相较于传统无张力修补术,手术创面小,缩短了手术用时,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术后住院时间短,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成人腹股沟疝;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5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8-0083-02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多发性、常见性疾病,好发于男性,主要表现为剧烈活动或久站后出现腹股沟区包块,可触及,多数可于平卧时回纳。当前手术治疗是疝气治疗的首选,但传统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属于开放式手术,创伤较大,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随着微创技术的推出,腹腔镜下疝修补术(TAPP)逐渐应用于临床,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诸多有点,故被临床广泛应用且备受患者青睐[2]。为进一步探讨TAPP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笔者对本院118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TAPP治疗,分析其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1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均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B超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腹股沟疝;均在医师指导下同意行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合并有严重肝、肾疾病及凝血功能异常者;治疗依从性差,资料收集不充分。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18例,年龄21~72岁,平均(51.34±4.19)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25±0.76)年;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龄20~74岁,平均(52.51±4.42)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46±0.4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分组高度均衡,可比性强。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麻醉,麻醉起效后,对照组行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选择平行于腹股沟韧带,且在中点上方两横指处作为手术切口,长约5cm,手术刀切开皮肤,并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寻找并充分显露圆韧带或精索,在其内前方或是直疝三角处准确定位疝囊,并游离至颈部,疝囊高位结扎,安放补片,塞住内环口,缝补平片固定于圆韧带或精索下方,然后皮下组织、皮肤逐层缝合,贴敷无菌纱布。

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TAPP):①建立操作孔:分别为脐孔、两侧腹直肌孔各1个,充入CO2,保持气压为90~105mmHg,以便有足够操作空间;②切开腹膜:选择内环口上方3cm处为切入点,以脐中线为界,操作时注意避开腹壁下动脉、膀胱;③分离疝囊:仔细寻找内环口,将突入疝囊剥离完整,若精索粘连较为紧密,剥离时应将疝囊横断,防止术后并发阴囊血肿,剥离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睾丸动静脉、输精管等。在直疝分离中需从直疝三角完全分离疝囊,并将腹膜前脂肪一同分离,股疝需从股环内分离疝囊。④安放及固定补片:选用12×10cm补片,将补片固定于肌耻骨孔(内界为腹直肌、外界为髂腰肌、上界为联合肌腱、下界为耻骨支和耻骨梳韧带),缝合过程中要注意避开腹壁下动脉。

1.3 观察指标

(1)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阴囊水肿)。(2)疗效判定[3]:显效为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且无不良反应,术后1月几乎看不到切口瘢痕;有效为术后临床症状、体征逐渐好转,仅存在轻微不良反应,术后遗留瘢痕;无效为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改善,出现不良反应,有复发现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腹股沟疝是由于腹壁肌肉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而引起腹腔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缺损处向体表突出,常于剧烈咳喘、长期便秘、前列腺增生致排尿困难时产生,故腹股沟疝多发于中老年人。其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有包块形成,多数可进行回纳入腹腔,但有部分因疝囊内容物在内环口处嵌顿过紧而不能还纳,可出现严重的肠坏死等并发症[4]。针对成人腹股沟疝,若不采取手术治疗,不可能自行愈合[5]。

对于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传统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开放式手术,需要较长手术切口,手术创面大,术中出血量多,手术用时较长,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往往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6]。随着腹腔镜技术迅速成熟,腹腔镜下疝修补术(TAP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较好成效。TAPP在腹股沟疝治疗中有以下诸多优势[7-8]:美观:患者手术中只需要三个腹壁小孔,长约0.5~1.0cm,切口较小,术后几乎不遗留手术瘢痕;手术创面较小,不需要使用术后镇痛药物;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快,大大减少住院时间;腹腔镜直视下腹腔解剖结构清晰,可直接有效判断疝内容物,同时操作精细,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也形成了保护,尽量减少精索、输精管、血管、神经等的损伤,有效避免术后阴囊水肿、缺血性睾丸炎症等并发症发生;TAPP在双侧腹股沟疝患者中尤其适用,在不增加腹壁切口的同时可进行双侧疝修补;复发率较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论证了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手术创面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同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8.31%显著高于对照组88.14%,而总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69%显著低于对照组11.86%。也说明了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中疗效优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相较于传统无张力修补术,手术创面小,缩短了手术用时,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术后住院时间短,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有才,梅明荣,王仁庚.经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6,46(22):3492-3495.

[2]余国政,陈纪伟,胡航,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1034例临床分析[J].腹部外科,2017,8(3):173-175,181.

[3]黄河,王艳杰.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中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8,21(9):43-44.

[4]付强.成人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18(5):111-112.

[5]彭友,杨洪雷.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27(2):151-153.

[6]李炜宇,赵蕾.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4):302-303.

[7]夏联山,罗靖,古少东,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手术疗效的对比[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23(2):137-139.

[8]付健,唐博,孙建明,等.自固定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5(6):437-440.

论文作者:李志坚,叶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  ;  ;  ;  ;  ;  ;  ;  

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_李志坚,叶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