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唐利娟,覃永安,冯华越,赵权,朱洪,许石隆,官志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唐利娟,覃永安,冯华越,赵权,朱洪,许石隆,官志

(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内一科 广西 防城港 538021)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择本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为历史对照组(n=60),行西医治疗,2016年1月—2017年6月入住于防城港市中医医院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为临床路径组(n=60),行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对比不同方案的效果。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历史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减分率、MBI评分均高于历史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疗效显著。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335-02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缺血性中风约为中风的75-90%,患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均较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当前医疗技术进步,中风患者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患者后遗症仍较多,严重影响社会及家庭发展。当前中医药治疗急性中风的疗效受到广大医生认可,研发潜力巨大,但辨证治疗侧重点不同,临床缺乏广泛化标准,使得中风的中医治疗受限[1]。临床路经是在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基础上建立的标准化诊疗程序。为构建标准化中医诊疗方案,本院对中医临床路径辅助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本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为历史对照组(n=60),2016年1月—2017年6月入住于防城港市中医医院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为临床路径组(n=6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历史对照组含有男34例,女26例;年龄跨度42~78岁,平均年龄58.6岁(s=9.5);临床路径组含有男33例,女27例;年龄跨度42~80岁,平均年龄58.9岁(s=9.2)。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独立样本检测结果符合对比研究标准(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内容。

纳入标准:参照《中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1996)》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2];病程<14d患者;患者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头颅疾病、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妊娠、哺乳患者;药物过敏及禁忌患者。

1.2 方法

历史对照组行西医治疗,如一般对症治疗、康复训练等。

临床路径组行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先建立临床路径小组,由小组成员根据循证资料及临床经验总结出临床路径表,按表实施治疗:(1)中药辨证治疗:肝阳上亢证行天麻钩藤饮加减,风痰阻络证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痰热腑实证行星蒌承气汤加减,气虚血瘀证行补阳还五汤加减,阴虚风动证行镇肝熄风汤加减,痰湿蒙窍证行涤痰汤配合苏合香丸,痰火闭窍行羚角钩藤汤配合安宫牛黄丸,元气衰败行参附汤加减;(2)辨证中成药治疗:(3)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实施针灸疗法,如体针、头针、耳针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方案下患者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减分率、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状况。NIHSS、MBI总分均为100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0%。

1.4 数据统计

用SPSS17.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路径组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历史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减分率、MBI评分均高于历史对照组(P<0.05),见表。

3.讨论

当前临床对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较多,西医认为缺血性中风的发生主要因颅内动脉管腔闭塞狭窄引起。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案较多,包括改善微循环、他汀类药物调脂及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治疗、对症支持、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研究较为深入、透彻[3]。目前临床对缺血性中风的中医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中医认为中风风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中风中医治法为活血化瘀、平肝熄风、清热化痰、通腑泻热、益气补肾等[4]。目前临床对于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方案研究较多,但临床尚缺乏规范化治疗标准。

临床路径是由专业医护人员协作下,经循证医学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的标准化诊疗模式和诊疗程序[5-6]。构建缺血性中风中医临床路径是促进中医综合治疗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中临床路径组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历史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减分率、MBI评分均高于历史对照组,说明实施中医临床路径辅助西医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疗效,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在中医临床路径中,依照中药辨证治疗、辨证中成药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后实施针灸疗法路径实施治疗,有效保证了治疗过程的科学性、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避免治疗随意性及过度医疗行为出现,既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也可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改善整体医疗质量[7]。但本次研究时间较短,未来需进一步了解患者远期疗效状况,进一步优化方案。

综上所述,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可降低成本,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利娟.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证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历史对照研究[J].河北中医,2017,39(6):851-854.

[2]江云东,董丽,朱玲,等.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路径实施疗效评价[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12(2):191-193.

[3]陈卫明,张小燕.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5):96-97.

[4]唐利娟,覃永安,冯华越,等.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4):42-44.

[5]叶思文,林晓敏,张小玲,等.脑梗死急性期使用中医临床路径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10):2005-2008.

[6]庄清芬.脑出血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4):130.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6427)

作者简介:唐利娟(1982-),女,汉族,本科,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脑病学。

论文作者:唐利娟,覃永安,冯华越,赵权,朱洪,许石隆,官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唐利娟,覃永安,冯华越,赵权,朱洪,许石隆,官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