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微时代背景下,微媒体技术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管理载体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何将新时代管理载体的创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内涵
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学者陈万柏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一书中说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大多依托高校大学生进行,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以表述为:是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以高校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体和以高校大学生为客体的主客体间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具体形态多种多样,包括课堂教学载体、管理载体、网络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等。管理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主要形式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区别于其他载体的明显特征就是它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以管理为基础、将教育和管理形成合力,在规范大学生思想品质、道德行为中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引导学生形成长期、稳定、良好的习惯从他束转变为稳定的自我约束。
1.3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是在传统管理载体基础上的新时代创新形式,它增添了新时代的“微”元素,适应微时代大学生特点,通过现代化的“微”平台,更好地完成管理载体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本文着重针对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创新举措进行探讨。
2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观念落后
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学习上,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毕业后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重要,就是一些简单理论而已,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正式由于这种情况,很难大会出实际效果,更多的是简单走走形式,没有对学生产生真正的触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非常简单,只需要向学生传递中心思想就可以。但实际效果却恰恰相反,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会投入进来,对于内容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没有感受到深层次的含义,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因此只有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才能确保学生受到先进思想的熏陶。
2.2方法单一
在应试教育体制环境下,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在课堂上大量灌输理论,认为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主要原因是学生会感觉到枯燥无聊,导致积极性普遍较低,根本没有心思投入进去学习,更多的是抱着应付态度。辅导员采用一刀切方法,这显然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每个人基本情况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差异,只能对少数人起到效果,无法满足整体需求。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比较模糊,觉得传授理论完就可以了,没有检验接受情况。因此要树立起创新意识,采用多样化手段,这样才能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3缺乏师生互动
通常情况下,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相互之间基本不交流,导致彼此不是很了解。在讲完之后辅导员觉得他们肯定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只有少部分人理解而已。长此以往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距离,即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不会主动去寻求帮助,根本无法实现有效合作。辅导员处理事务比较多,包括日常教学和管理等,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多少会存在欠缺。在提出问题之后,得不到预想的回应,上课热情会大大降低,只希望早点结束,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没有和实际联系在一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和实际结合在一起,收获的效果会差强人意。例如在讲如何做一名合格大学生的时候,告诉要注意自己一言一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学生会有一个初步了解,但是具体还不知道怎样去做,处于比较茫然地状态。经常会出现即使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但自己行为规范却没有发生改变,身上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好习惯。要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才能提高思想认识境界,用理性思维去看待事物。要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制定出一份合理学习计划,在进步中实现突破,变得更加优秀。
3“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3.1利用微媒体营造浓浓的人文关怀新环境
第一,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尊重学生的成长个性。只有尊重学生的成长个性,才能使其在“微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微空间”,在人文关怀新环境下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3.2强化软件教学,丰富微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思想需求
第一,利用软件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微时代”下,教师利用微信、微博或其他社交软件进行教学,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第二,因材施教,进行生活化引导。“微时代”下,教师利用网络可以收集到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从而满足大学生不同的思想需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利用生活点滴小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断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
3.3用好“微工具”的推广功能,推进全方位教育渗透
第一,利用微信公众号。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思政教育公众号,并按照学生的审美要求设置很多好玩的、有趣的内容。第二,利用微博评论。微博评论区一直是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吐槽社会时事的主要阵地。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微博评论大军中,甚至可以自己发帖让学生进行评论。
3.4会用微语言,引导微表达,实现微转型
第一,惯用大学生喜欢的流行语。教师通过理解惯用流行语来解读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处事观念。第二,创造自由、平等的微表达空间。“微时代”下,大学生的微表达空间也越来越大,而且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造自由、平等的微表达空间,从而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结束语: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时代,适应微时代,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吴迪.“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4):60-61.
[2]曹德欣.略论“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1):63-65.
[3]余佳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人民论坛,2014(32):141-143.
[4]刘君.“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议[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03):155-157.
[5]童卫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03):121-124.
论文作者:李丽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载体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时代论文; 学生论文; 高校论文; 教师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