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500
【摘 要】目的:探析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24例为良性结节,占47.06%;27例为恶性结节,占52.94%。良性甲状腺结节中,22例形态规则,23例边缘清晰,增强扫描后,17例表现为环形强化;恶性甲状腺结节中,23例形态不规则,24例边缘模糊,增强扫描后,10例表现为“蟹足状强化”,12例表现为“强化残圈征”;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MTT和BF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诊断,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还能有效鉴别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CT;恶性;良性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指的是甲状腺内出现多个或者单个异常组织结构的团块,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并且临床诊断难度较大[1]。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检查方法对诊断和判断患者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为(45.3±8.2)岁,结节大小0.4-8.8cm,平均大小为(3.75±1.03)cm。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
运用东芝Activion 16全身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参数:图像重建层厚、管电压、重建间隔以及管电流分别为0.5mm、120Kv、0.4mm以及150-200mAs,检查前,对患者有无食物或者药物过敏史进行询问,并对患者进行碘过敏试验。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颈部过伸位,从下颌角水平开始进行扫描,直到胸骨入口,扫描范围包括甲状腺的所有组织,完成平扫后,再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运用高压注射器将80-100ml欧乃派克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注射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速率,一般为3.0-4.0mL/s,完成注射后,再运用生理盐水40ml对患者进行注射,对比剂注射25-30s后,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早期增强扫描,待3min后,对患者进行延迟期增强扫描。
1.2.2图像处理
完成扫描后,向ADW4.2工作站传输容积扫描数据,由影像科的专业医生对原始横断面薄层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并分析灌注成像,即将圆形兴趣区(避免肿瘤囊变、坏死以及出血区)放在病变实质区的不同位置,对各处的表面通透性(PS)、血流量(BF)、达峰时间(TTP)、血容量(BV)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记录,并选择平均值。
1.3诊断标准
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将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①良性结节。具有清晰的边界和规则的形态,进行增强扫描后,不存在“蟹足状强化”或者“强化残圈征”;②恶性结节。具有不清晰的边界和不规则的形态,内部存在明显的微小钙化影,进行增强扫描后,可见“蟹足状强化”或者“强化残圈征”,且颈部存在明显的淋巴结肿大影。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2.0软件处理数据,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运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表现
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24例为良性结节,占47.06%;27例为恶性结节,占52.94%。CT表现包括以下几点:①病变形态。良性甲状腺结节中,22例形态规则,23例边缘清晰;恶性甲状腺结节中,23例形态不规则,24例边缘模糊;②病变边缘。良性结节的24例患者中,21例边缘清晰,占87.5%,其中7例向纵膈内生长或者突出于甲状腺轮廓之外,但病变与周围结构存在清晰的间隔;恶性结节的27例患者中,24例边缘模糊,占88.89%,其中1例为滤泡状癌,23例为乳头状癌;③病变钙化。良性结节的24例患者中,12例合并钙化,占50%,其中10例为蛋壳状、斑片状钙化,2例为颗粒状钙化;恶性结节的27例患者中,11例为结节钙化,占40.74%,其中6例为颗粒状钙化;④增强特点。良性结节的24例患者中,行增强扫描后,17例表现为环形强化;恶性结节的27例患者中,行增强扫描后,10例表现为“蟹足状强化”,12例表现为“强化残圈征”。
2.2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对比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MTT和BF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甲状腺结节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诱发该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炎症等,均可诱发甲状腺结节性疾病[2]。通常情况下,在CT平扫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低密度区明显不同,并且病理基础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低密度往往为无供血的坏死组织和玻璃样变;而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低密度则是因为肿瘤血管内形成癌栓使肿瘤坏死而致[3]。临床上在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CT增强扫描时,其囊变区不会出现强化,而实性部分则呈现出强化特点;良性结节的强化环比较完整,而恶性结节则呈现出浸润性生长,并且呈现出“蟹足状强化”和“强化残圈征”特点,所以临床上在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时,可以将“蟹足状强化”和“强化残圈征”作为重要的诊断标准[4]。同时,CT灌注参数MTT、BV、TTP以及BF等可以将肿瘤的动态血循环状况充分反映出来,并且PS可以将肿瘤微血管表面的通透性反映出来。在本次研究中,甲状腺良性和恶性结节在MTT和BF值之间差异明显,说明可以将其作为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性和恶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诊断,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还能有效鉴别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周荣华,姚尉,李成杰.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四川医学,2014,03:394-396.
[2]杨凯.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2.
[3]刘智君,宋瑞娟,关长旭.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06:537-540.
[4]王鸿林,黄怀钱,徐启怀.CT增强扫描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02:220-223.
论文作者:段利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甲状腺论文; 患者论文; 表现为论文; 形态论文; 肿瘤论文; 边缘论文; 价值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