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晶,刘昌[1](2021)在《古典诗歌鉴赏中诗句再认过程的脑活动:一项ERPs研究》文中认为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探讨不同鉴赏方式下诗句再认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鉴赏阶段,借鉴猜谜-催化范式,通过呈现"诗眼"诱发诗句完形,并将诗句鉴赏分为"有顿悟"和"无顿悟"两种方式。再认阶段,呈现完整诗句,被试进行新旧判断。结果发现,"有顿悟"较"无顿悟"的诗句再认反应时更快;在550~750ms内,仅"有顿悟"诗句的再认诱发了顶部新旧效应。结果表明,顿悟促进了诗歌意象的整合与联结记忆编码,是诗歌鉴赏过程中一种特异性的深层加工方式。
谭艳丽[2](2021)在《朱光潜、宗白华和梁宗岱之诗论比较研究》文中认为
梁嘉颖[3](2021)在《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以桂平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色经典是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精神来源和培养土壤,是构建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中国价值的精神指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版)》中的学习任务群中就提到了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要求,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英勇事迹,感受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在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中,群文阅读是课改的一个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教师学者都意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以及现实意义,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对师生、对课程结构的建立等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本研究主要是把近年在语文教学上较为关注的两个热点结合起来,在桂平市第一中学这所“百年府学正,红色基因纯”的学校里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探讨如何进行红色经典群文阅读,从课堂教学与课外的阅读渗透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感受红色经典中的语言文字艺术魅力的同时,在比较阅读当中,提高阅读量,发展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践开展,红色文化进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的乐趣,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校园。本文分为六部分对高中生开展红色经典的群文阅读教学进行实践与探究。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内容和对象、研究现状、研究创新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介绍本文所涉及的一些基础概述。对经典阅读、红色经典以及群文阅读等概念进行阐述,并论述了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价值意义以及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设计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试验方案。首先从对试验学校的背景、研究课题以及试验学校高一学生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入手,确定以桂平市第一中学的高一(16)班为试验对象,从课内外阅读来设计切实可行的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方案,课内的群文阅读设计主要包括对议题的确定、文本的选择、问题的设计以及教学策略的采取等;课外阅读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拓宽红色经典的阅读数量、读写结合、积累阅读素材等。第四部分是针对桂平市第一中学高一(16)班展开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在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课内外阅读结合开展,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举办读书会、阅读成果展示、建立红色经典图书角等一系列语文阅读、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思维的提升以及传承红色文化。第五部分是对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评价与反思,并且总结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六部分是结语。在论文的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客观分析论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阐述在实施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开展红色经典群文阅读,并将红色经典与教学、写作、班级文化建设等融合起来,学生将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综合素质。
李建东[4](2021)在《“神女”超越理性 召唤与回应共鸣——在群文阅读背景下对李贺诗中神女意象的审美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美学思想上,克罗齐反对把艺术、宗教和哲学理解为绝对理念发展的不同阶段,否定"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主张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是心灵活动的初始阶段,不依赖理念,独立于逻辑认识和经济与道德实践。由此观之,诗歌的审美性,在于个性化抒情意象。"审美即直觉"的美学主张在诗歌鉴赏中的具体体现,无外乎通过独特的意象将作者情思予以寄托和延展,给读者传递出一种真实而强有力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悟,跨越时空,经久不衰,在任何时代都能引起情感共鸣。
粟凤焦[5](2021)在《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化教学探究》文中研究说明语文教学不应止于传统的解题式教学,还应关注文学本真的回归与审美价值的挖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其中包括“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这一具体要求。审美化教学是知识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审美体验的获取与文本审美价值的实现。它包括教学逻辑内在美与教学形式外在美两个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歌选篇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却因教学功利性的影响而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因此,笔者将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审美化教学的优势及初中阶段现代诗歌课堂教学的不足,探究初中阶段现代诗歌审美化教学须达成的目标及相关教学策略,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现代诗歌鉴赏能力。本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阐释本论题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第一章辨析审美化教学与现代诗歌审美化教学的相关概念;第二章为笔者实习期间对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分析;第三章结合审美化教学的特点及相关理念,从激发学生审美感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审美创造力三个方面去探究初中阶段现代诗歌审美化教学的目标及策略;第四章为笔者在实习期间采用审美化教学的方式教学现代诗歌的案例及评析。
王佩珺[6](2021)在《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及其应对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中对于传统诗歌作品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学者们对于高考语文考试中古典诗歌建设题型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地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新颖的研究角度与方式。本论文拟在江苏高考“3+1+2”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对近二十年来江苏语文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进行研究,从而梳理了一定的命题思路与规律。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论文主体、结语。绪论主要梳理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现状。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是对高考诗歌鉴赏相关题型的研究加以补充,同时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相关的教学与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本文的实践意义主要为江苏高考语文科目诗歌鉴赏在命题时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促进更加灵活、公平、有效的命题策略实施,以及帮助考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鉴赏的出题角度,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学习与应试能力。从目前现状看,近年来的诗歌鉴赏相关课题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析诗歌鉴赏理论、分析诗歌鉴赏教学、分析诗歌鉴赏命题。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命题原则、命题要求、题型趋势、命题概况等四方面对近20年的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进行分析。第二章具体分析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的变化特点,主要集中在题型、内容以及考点三个方面。第三章阐述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目前的教学现状,并针对实际中教学与考试的错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提升考生的基础诗歌鉴赏能力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杨玲[7](2021)在《初中生古代诗歌鉴赏课的模式建构——初中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现状分析及其进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华文化,提升审美品位,促进学生道德和思想的启蒙,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当前我国统编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典诗词数量不断增多,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生需要学会鉴赏古诗文作品。但是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并非朝夕可成,还需要注重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进阶和提升。本文旨在对初中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在实践中致力于古代诗歌鉴赏课的模式建构,并提出促进鉴赏能力进阶的有效策略。
高平[8](2020)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法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关键地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鉴赏水平、文学素养。文章阐述了现阶段高中语文实施诗歌鉴赏的必要性,分析了诗歌鉴赏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韦珺[9](2020)在《浅论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文中研究表明诗歌鉴赏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模块。教师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应充分展现诗歌文化和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地进行诗歌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知识及人文精神,并学以致用,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底蕴。文章主要对如何在诗歌鉴赏中渗透红色文化提出一些建议,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红色精神,完成对红色文化的学习。
丁嘉阳[10](2020)在《中国古代诗学“神”范畴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诗学体系中,“神”作为一个包容性和沟通性都很强的范畴,对中国文艺理论的创作思维、审美取向、价值追求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内涵宏富,有着多维的文化意蕴,但也可提炼出最为核心的诗学旨趣。“神”诞生伊始,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大自然中强大而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被奉为人们心中的“神”,这种信仰大致上经历了从自然崇拜到人的神化,后又回归自然的过程。从“神”字探原看,从示从申,其核心意义一为“祖先”,二为“神妙”,所以其意蕴就沿着两条脉络发展,一是作为本质和本源衍生的各种义项,二是其神秘玄妙的特性而衍变的意义内涵。“神”范畴在中国诗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儒、释、道多维的文化意蕴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内核赋予了诗学中“神”不同的特质,不同的文化意蕴在审美理想、艺术追求、诗歌创作等方面都丰富了“神”的意义。佛教“神不灭”的“贵神”理念渗透于诗法中,“虚空”与“悟”也为“神”提供佛理支持。玄学中“神”乃“道”的变体,促使诗学产生了“尚无”“自然”的审美法则,“神会”“虚静”“存思”都为文学活动提供思维借鉴。儒学中以“天”为“神”,神人关系作为天人关系的发端,推动了“天人合一”诗学观的产生。在诗歌创作中,“气”作为“神”的原质,是创作主体的生命之源,天地之灵气凝为作家之志而发言为诗,“气”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在诗歌作品的艺术呈现中,“神”经常以“形”作为其载体,形神并重,但更多的是“略貌取神”,贵“神”而轻“形”,追求含蓄和留白的诗学意蕴;在诗歌鉴赏中,“神”的审美维度主要表现在其生命性色彩和神妙性特征。在“神”范畴的创作动机、艺术呈现、鉴赏维度的具体实现机制的理论基础上,可提炼出“神”最核心的诗学旨趣,即其在文艺创作中的多重表现:第一是经由外物的触兴而生发的如有神助的灵感,第二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相统一的神妙的艺术创作思维,第三是诗歌之“神”所展示的风神气韵之美,第四是诗歌最为登峰造极的入神之境界。
二、论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古典诗歌鉴赏中诗句再认过程的脑活动:一项ERP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方法 |
2.1 被试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程序 |
2.4 数据记录与分析 |
3 结果 |
3.1 行为结果 |
3.2 脑电结果 |
4 讨论 |
(3)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以桂平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的创新点 |
(五)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一、经典阅读与群文阅读 |
(一)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 |
1.经典阅读 |
2.红色经典 |
3.群文阅读 |
(二)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3.生活与生命教育理念 |
(三)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
1.红色文化进入校园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
2.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
3.丰富教学内容,塑造有生命力的阅读教学 |
二、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教学试验方案 |
(一)试验的背景条件 |
1.学校的红色课题和红色纪念馆 |
2.《“生生语文”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 |
3.学情分析 |
(二)实验方案设计 |
1.课内阅读教学设计 |
2.课外阅读设计 |
(三)试验方案的评估 |
1.适应性 |
2.对话性 |
3.生成性 |
三、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
(一)组队和备课 |
(二)红色经典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 |
1.导读激趣 |
2.共读探究 |
3.自读内化 |
4.以读促写 |
(三)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课外延伸 |
1.对话阅读,分享体会 |
2.阅读与班级文化建设 |
3.生活化的阅读 |
(四)红色经典群文阅读后的一节公开课 |
1.教学目标 |
2.教学过程 |
3.课堂总结 |
四、红色经典群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
(一)评价 |
1.教师的教授效果 |
2.学生的阅读效果 |
(二)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神女”超越理性 召唤与回应共鸣——在群文阅读背景下对李贺诗中神女意象的审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神话幻境中凸显主观情绪 |
二、关注情感直觉而忽略神女容止 |
三、在清冷氛围中烘托出愁苦情感 |
(5)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化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审美化教学与现代诗歌审美化教学 |
第一节 审美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审美化教学的价值追求 |
第三节 现代诗歌采取审美化教学的必要性 |
第二章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教师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
第三章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化教学目标及对应策略 |
第一节 激发学生审美感知力 |
第二节 提升学生审美鉴赏力 |
第三节 发挥学生审美创造力 |
第四章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化教学实践案例 |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第二节 案例呈现 |
第三节 案例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二:初中生现代诗歌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6)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及其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2000-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分析 |
第一节 诗歌鉴赏题概述 |
一、诗歌鉴赏题的起源 |
二、诗歌鉴赏题的变化 |
第二节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原则 |
一、依据课程纲领 |
二、突出选拔功能 |
三、确保公平公正 |
第三节 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要求 |
一、传统文化继承的要求 |
二、高考考点考查的要求 |
第四节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题型趋势 |
一、诗歌鉴赏题出现频率 |
二、诗歌鉴赏题分值占比 |
第五节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命题概况 |
一、诗歌鉴赏题形式分析 |
二、诗歌鉴赏题内容分析 |
三、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
第二章 2000-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变化特点分析 |
第一节 诗歌鉴赏题形式变化特点 |
第二节 诗歌鉴赏题内容变化特点 |
第三节 诗歌鉴赏题考点变化特点 |
第三章 2000-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一节 诗歌鉴赏题在形式方面的问题 |
第二节 诗歌鉴赏题在内容方面的问题 |
第三节 诗歌鉴赏题在考点方面的问题 |
第四章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
第一节 教学现状 |
一、内容考查强调学生的理解度 |
二、题型设置重视设问的灵活性 |
三、材料选择注重诗歌的特殊性 |
四、评分细则确保操作的可行度 |
第二节 应对策略 |
一、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二、诗词鉴赏教学的相关建议 |
三、诗歌鉴赏题的解题对策 |
结语 |
附录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相关表格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初中生古代诗歌鉴赏课的模式建构——初中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现状分析及其进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现状 |
1.诗歌意象层内容感受力不足 |
2.诗歌意境层想象创造力受限 |
3.诗歌的意蕴层情感理解力不足 |
4.诗歌的鉴赏层评价力较弱 |
二、初中古代诗歌鉴赏课的模式构建策略 |
1.吟咏,加强诗词歌鉴赏中意象感知力的训练 |
2.创读,加强诗歌鉴赏中意境想象力的培养 |
3.悟读,促使诗歌鉴赏中意蕴情感的准确把握 |
4.赏读,解码学生的诗歌鉴赏和评价能力 |
结语 |
(8)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语文进行诗歌鉴赏的必要性 |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困境 |
(一)情感表达 |
(二)意象把握 |
(三)典故应用 |
(四)审题存在偏差 |
三、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困境的解决方法 |
(一)注重积累 |
(二)师生互助 |
(三)规范训练 |
(四)开展活动 |
(9)浅论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了解时代背景,体会写作意图 |
二、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体会红色情感 |
三、有感情朗诵或歌唱,品味红色意趣 |
四、抓住意象,领悟红色精神 |
(10)中国古代诗学“神”范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神”的基本意义及语义衍变 |
第一节 “神”的观念与基本意义 |
一、观念中的“神” |
二、“神”字义探原 |
第二节 “神”的语义衍变 |
一、“为本”“为宗”之神 |
二、“玄妙”“神秘”之神 |
第二章 “神”范畴的多维文化意蕴 |
第一节 “神”范畴的佛学意蕴及对诗学的影响 |
一、佛学“神”范畴的基本内涵 |
二、“神”的佛学意蕴对诗学的影响 |
第二节 “神”范畴的玄学意蕴及对诗学的影响 |
一、“神”范畴的玄学意蕴 |
二、“神”的玄学意蕴对诗学的影响 |
第三节 “神”范畴的儒学意蕴及对诗学的影响 |
一、“神”范畴的儒学意蕴 |
二、“神”的儒学意蕴对诗学的影响 |
第三章 “神”范畴在诗歌中的价值呈现 |
第一节 “神”在诗歌创作中的动力机制 |
一、“神”的原质 |
二、诗歌创作的原动力 |
第二节 “神”在诗歌作品中的艺术呈现 |
一、“以形写神”之神 |
二、“略貌取神”之神 |
第三节 “神”在诗歌鉴赏中的审美维度 |
一、“神”的生命性色彩 |
二、“神”的神妙性特征 |
第四章 “神”范畴的诗学旨趣 |
第一节 “神灵”之感 |
一、“神灵”感会的本质 |
二、“神灵”感会的来源 |
第二节 “神游”之思 |
一、“神游”的无限性 |
二、“神游”的有限性 |
第三节 “神韵”之美 |
一、含蓄传神之美 |
二、风神气韵之美 |
第四节 “入神”之境 |
一、以情入神之境 |
二、通神入化之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四、论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古典诗歌鉴赏中诗句再认过程的脑活动:一项ERPs研究[J]. 张晶,刘昌. 心理研究, 2021(04)
- [2]朱光潜、宗白华和梁宗岱之诗论比较研究[D]. 谭艳丽. 新疆大学, 2021
- [3]红色经典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以桂平市第一中学为例[D]. 梁嘉颖.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神女”超越理性 召唤与回应共鸣——在群文阅读背景下对李贺诗中神女意象的审美性分析[J]. 李建东. 语文天地, 2021(05)
- [5]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化教学探究[D]. 粟凤焦.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6]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分析及其应对策略[D]. 王佩珺. 扬州大学, 2021(09)
- [7]初中生古代诗歌鉴赏课的模式建构——初中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现状分析及其进阶策略研究[J]. 杨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06)
- [8]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法探究[J]. 高平. 学周刊, 2020(24)
- [9]浅论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J]. 韦珺. 中学教学参考, 2020(19)
- [10]中国古代诗学“神”范畴研究[D]. 丁嘉阳.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