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文明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首要论文,政治文明论文,党内民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3)06-0032-03
党的十六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1、50页。)这表明党正式把建设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任务。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又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者,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从党内入手,特别是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来推动政治文明,不首先发展党内民主,政治文明建设根本无从谈起。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党内民主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达到的政治进步状态和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它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法治文明等基本内容,其核心内容是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1、50页。)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1、50页。)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包括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三个有机统一的方面,其中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突出的特征。这个特征决定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性质和方向,而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才有资格也才有能力成为推动政治文明的领导者和主要力量。
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恩格斯曾经指出:“民主已经成了无产阶级的原则,群众的原则。……民主这个概念中包含着社会平等的要求。”(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64页。)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是指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全体党员平等地享有党章规定的在党内当家作主的各项政治权利,它既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制度表现,又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中的体现,它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工作方法及一系列党内民主制度。它的基本原则和特征可以概括为平等、集体领导、少数服从多数等。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政治文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党内民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前提
如前所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括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三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从发展党内民主入手;发展人民民主,实现依法治国,也要从发展党内民主入手。没有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民主化,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一)发展党内民主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键因素
坚持党的领导是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浪潮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挑战面前,要坚持党的领导,使党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而发展党内民主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首要一环。党的十六大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1、50页。),这充分说明党内民主对于党的生存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发展党内民主是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性、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首要因素。毛泽东曾对党内民主与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处在伟大斗争面前的中国共产党,要求整个党的领导机关,全党的党员和干部,高度地发挥其积极性,才能取得胜利。……这些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党内缺乏民主生活,发挥积极性的目的就不能达到。”(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8、529页。)在战争年代,我党依靠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领导人民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也要依靠发展党内民主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江泽民强调指出:“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注:《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页。)只有充分发挥党内民主,才能使广大党员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党的工作,在党内形成生动活泼、团结奋进的局面,保证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才能凝聚全党的意志和力量,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永远站在时代前列。
发展党内民主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基础。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集中全党的经验和智慧,集思广益,使党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党的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化;有利于激发广大党员的参政议政和执政意识,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更加自觉地执行;有利于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总揽全局等各项执政能力。
发展党内民主是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保证。腐败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引起的,和平演变也是首先在内部打开突破口。历史的经验教训也一再证明:一个政党缺乏党内民主,就不能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还是执政党内部民主缺乏,致使腐败盛行,给了和平演变以可乘之机。我党历史上之所以多次出现“左”、右倾错误,直到发生“文革”那样的大动乱,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其重要原因也是党内民主缺乏,权力过分集中。因此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对党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实行制约和监督,是反对腐败,防止和平演变,战胜各种风险的有力武器。
(二)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首要推动力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其实质就是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个方面,但在现阶段,发展党内民主应优先于发展人民民主。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邓小平就指出民主的局面要首先在党内造成。党的十三大以来,党多次强调“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思想,党的十六大具体指出“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由此可见,以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是我党长期以来的一贯思想。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由我党所处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我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是党组织起领导和核心作用。在执政党内首先发展民主,必然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养成民主的习惯,也必然使党的各级组织更加民主化,这样必然会对政府部门、社会各行各业产生极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只有执政党民主化了,国家才有可能民主化,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
这是由我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新党章明确提出我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锋队性质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由全国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是全社会全体人民的表率。就全国而言,人民的民主意识、民主习惯还有待培养,文化水平还参差不齐,因此发展人民民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即如有的学者提出的“先精英后大众”的民主发展途径。我党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精英组织,首先在党内发展民主,对全国人民起表率作用,具有必然性。首先发展党内民主,也具有可行性。因为与全国人民比较而言,中共党员的整体文化程度是最高的,他们的民主意识较浓,民主要求较高;另外,中共党员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在这部分人中间发展民主,易于施行,易于见效,也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
这也是由我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党所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人民民主是我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一直追求的重要目标,并为此经过了长期的英勇奋斗,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人民民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建国以来,人民民主的发展却充满了曲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党内民主发展不充分。因此,总结历史经验,我党要实现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首先发展党内民主,并以此为起点,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三)发展党内民主是依法治国的先决条件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突出表现。依法治国要求党依法执政,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求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些都有赖于党内民主的发展。
党内民主是党依法执政的基石。要实现依法治国,首先要实现党依法执政。党要做到依法执政,首先要有党内民主。党内有健全的民主生活,党的领导干部有良好的民主作风,他们的行为首先在党内受到监督,这样就会使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办事,提高依法执政的水平。这样就有可能保证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如果党内没有良好的民主习惯、民主作风和有力的民主监督,党的领导干部就不会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出现家长制、一言堂、封建特权思想及腐败现象,这样就谈不上依法执政。党不能依法执政,必能导致政府不能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不能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这样还谈得上什么依法治国?
党内民主制度化建设是国家法治化建设的基础。从根本上讲,党内民主体现在一系列民主制度中。由于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备程度,必然影响到国家各项制度、法律的完备程度。邓小平指出:“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应该说,我国之所以长期以来法治化建设滞后,与执政党的民主制度化建设落后是分不开的。党内民主制度化建设加强了,必然带动国家的法治化建设,这样,实现依法治国就有了可靠的基础。
三、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途径
(一)首先在全党范围内加强民主意识的培育
党内民主意识(民主精神、民主观念、民主修养)是党内民主的思想基础。刘少奇曾指出:“扩大党内民主,首先就要我们的干部有民主修养。(注:《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8页。)党员有了良好的民主意识和修养,党内民主制度化建设才能做到合理和科学,各项民主制度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培育党内民主意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党内民主的教育、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毛泽东在建国前曾指出:“必须在党内施行有关民主生活的教育,使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生活。”(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8、529页。)为此,首先要使全党明确认识党内民主的地位,明确认识党内民主对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其次,要用“三个代表”思想为武器,肃清封建遗毒。不可否认,封建专制主义、等级特权思想、奴才主义、帮派思想等在我们党内还有所表现,如果不把这些封建遗毒彻底清除,民主意识是树立不起来的。因此全党要大力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彻底清除封建遗毒。
2.吸收人类民主思想的精华,加强党内民主理论建设。要在继承党内民主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借鉴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创造的丰富的民主思想和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民主理论,以加强我党的民主理论建设。没有科学的民主理论的指导,党内民主就不能得到发展。
3.大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的文化素质。
(二)要着重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以完备的制度确保党内民主的发展
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发展党内民主的中心环节。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就会走向反面。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当前要着重加强以下几项制度建设:
1.改革党的代表大会、委员会和常委会制度,形成一个责权明确、有效制约、相互配合的科学领导体制,这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中之重。现在党的代表大会的实际作用主要是选举,其最高领导机关的作用实质上由党的委员会尤其是常委会代行,这种状况不利于党内民主的发挥和决策的科学化,必须改革。为此,必须实行党的八大提出过的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使代表大会真正成为党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必须改革党委制和常委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会全体会议的作用,防止常委会成员个人专断。
2.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科学的党内选举制度对党内民主至关重要。要健全和完善以下几方面:(1)改革代表和候选人产生办法,提高代表和候选人素质。(2)扩大差额选举比例,杜绝等额选举。(3)全面实行候选人与选举人见面交流制度,提高党内选举的透明度。(4)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竞选制。
3.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没有党内监督就没有党内民主。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1)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充分发挥它对党的委员会的制约和监督作用。为此,应该按照列宁的思想将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各级党的委员会并列,而不是现在的上下级关系,它们都只对产生它的代表大会负责,两个委员会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2)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确保领导者手中的权力置于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之下。(3)拓宽党内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党代表和广大党员的监督作用。
4.完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离开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发展党内民主就是一句空话。当前主要应当建立健全以下几项制度:(1)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和情况反映制度,拓宽党内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渠道。(2)健全党内重大决策征询意见制度。(3)建立党内言论自由制度。言论自由是产生正确决策的基础。要从制度上保障言论自由,党的宣传部门要真正贯彻“双百”方针,要允许党员在党报党刊上发表不同观点和批评意见,以利于改进和监督党的工作。
(三)发展党内民主的一般程序
发展党内民主应该以自上而下为主,即中央带头,领导带头,以自下而上配合,即基层推动,党员推动。中央带头、领导带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中央不带头、领导不带头,各项制度下面难于贯彻,即使贯彻了也难以持久。我党从1987年起自上而下推行党的委员会差额选举的成功经验证明自上而下发展党内民主也难以成功。因为从根本上说,发展党内民主依赖全体党员的参与。在目前相当数量的党员民主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在加强教育的同时,必须通过直接的民主参与来提高全体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水平。如果基层党员民主意识不强,民主实践缺乏,中央即使有好的设想也难以实行。
总之,发展党内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首要任务,以党内民主推动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只有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上,才能推动党的建设,推动人民民主,推动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收稿日期:2003-08-29
标签:政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人民民主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政治文明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依法治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