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产科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3450)
【摘 要】目的:通过实验对腹部手术后患有脂肪液化的病人进行探究。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9月到门诊进行诊治,经专科医生诊断确诊为进行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9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学的方式将90名患者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将90名研究对象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做基本生命体征的检查,如年龄,体重,身高,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等,随后将对照组的45名病人使用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的45名病人使用微波方法常规治疗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在所有病人接受治疗的一个月后,复查所有患有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病人的恢复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实验组共计45名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40名,占比例的88.80%;有效的患者共计4名,占比例的8.80% ;无效的患者共计1名,占比例的2.20%;总有效率是97.8%。对照组共计45名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10名,占比例的22.1%;有效的患者为21名,占比例的46.6%;无效的患者为14名,占比例的31.2%,总有效率是68.9%。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实验对腹部手术后患有脂肪液化的病人进行探究,可以促进创口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367-02
经过调查得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医疗水平也在逐渐超越,社会越来越趋向于高龄化,人类也因生活压力过大、食物质量较差、不经常锻炼等原因,人们肥胖的概率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疼痛协会对疼痛做出了新的定义,即可以让人主观上感觉到不开心或者不愉快,经过研究发现分娩时疼痛的感觉最为强烈,同时疼痛还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继发性疾病,如患者电解质出现紊乱,神经异常兴奋等,所以采取剖腹产进行分娩的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所以肥胖者进行剖腹产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果处理不好对腹部手术后患有脂肪液化的病人会带来生活上很大不便,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所以现如今国内外对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的研究越来越重视,通过微波方法治疗此种疾病的实验研究也不断增多,所以如何有效,经济,有方法并迅速的治疗此种疾病成为当前的研究热门[1],本文通过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9月到门诊进行诊治,经专科医生诊断确诊为进行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9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腹部手术后患有脂肪液化的病人进行探究,现公布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9月到门诊进行诊治,经专科医生诊断确诊为进行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9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2]。使用统计学的方式将90名患者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将90名研究对象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研究对象的其平均年龄为29±12岁,其平均身高为160. 11士5. 56 cm;其平均体重为56. 25士6. 96 kg,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在27±10岁,其平均身高为161. 11士5. 55cm;其平均体重为53. 45士4. 95 kg。对所有研究对象做基本生命体征的检查,如年龄,体重,身高,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等,随后将对照组的45名病人使用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的45名病人使用微波方法常规治疗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在所有病人接受治疗的一个月后,复查所有患有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病人的恢复情况。
1.2方法
对照组的45名研究对象使用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的常规方法,即将患者的切口处进行拆线并清洗,随后将因为各种原因坏死的组织剔除,将浸泡在庆大霉素盐水中的纱布进行覆盖并进行固定,每日三次[3]。实验组的45名病人使用微波方法常规治疗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实验组的患者将创口处的渗出液清除后,将创口处实验无菌纱布发覆盖后使用微波照射,每日两次,一次治疗30分钟。在所有病人接受治疗的一个月后,复查所有患有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病人的恢复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9月到门诊进行诊治,经专科医生诊断确诊为进行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9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学的方式将90名患者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将90名研究对象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做基本生命体征的检查,如年龄,体重,身高,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等,然后进行实验,将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时采用SPSS 16. 0软件进行操作,对统计后所得的数据进行X2检验,同时对组间比较所获得的基本数据使用t值检验的方法,计算得出P <0.05,所以可以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4]。
2 结果
2.1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经研究发现,实验组共计45名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40名,占比例的88.80%;有效的患者共计4名,占比例的8.80% ;无效的患者共计1名,占比例的2.20%;总有效率是97.8%。对照组共计45名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10名,占比例的22.1%;有效的患者为21名,占比例的46.6%;无效的患者为14名,占比例的31.2%,总有效率是68.9%。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n=45)40(88.8)4(8.8)1(2.2)97.8%*
对照组(n=45)10(22.1)21(46.6)14(31.2)68.9
注: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即p<0.05
2.2治疗时间对比
实验组的诊治时间以及手术后愈合时间较之于对照组显著更短,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有关治疗时间进行对比
组别例数诊治时间(d)术后愈合时间(d)
实验组453.4±3.6*10.2±2.6*
对照组458.8±1.518.6±2.4
注: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即p<0.05
3 讨论
脂肪液化即使不是细菌感染一类的,但是能够提高切口感染的次数,导致切口感染处痊愈的时间增多,为脂肪细胞破裂、受损、液化的过程,附近组织受脂肪崩解产物肥肪酸的刺激出现炎症情况,是较为多见的术后并发症,在某种意义上提高了病人的经济压力与心理负担,选择使用有效并且正确的方式对其立即进行处理,是减短治疗过程最关键所在[5-7]。现阶段临床过程中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仍旧没有具体的规定,基本上考虑为存在下述临床症状即能进行诊治[8]:①皮下组织存在游离症状,切口部分痊愈效果不佳,存在漂浮的脂肪滴,并均匀分布于渗液溶剂里;②在手术之后3-7 天出现,除了存在更多的黄色渗液之外,病人没有出现自觉现象,切口处进行正常检查时有黄色渗液处于敷料部位;③切口皮下组织部位以及边缘地带没有坏死情况,切口没有压痛以及红肿现象出现;④在进行镜检的过程中出现大量脂肪并滴于渗出液涂片镜中,实行3次培养后没有细菌滋生状况。
切口脂肪液化是由很多的因素所引发的,并且肥胖是产生此种疾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并且水肿、手术后咳嗽、怀孕期间贫血以及高频刀的使用等方面,均能够引发此种疾病[9]。并且切口脂肪液化现阶段仍旧没有具体的临床机制,此种疾病最根本性的原因是切口部分脂肪细胞出现无菌性变性坏死现象,细胞在这个环节里出现破裂,有脂滴产生,导致切口处有相应数量的液态脂肪,其属于无菌炎症,并且存在相应的巨细胞反应现象,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将会增加病人的住院所需时间,进而提高其心理压力与治疗费用。对切口脂肪液化实行及早的防治能够减少其出现率,例如针对于患有糖尿病的病人而言,在围手术时期内提高对血糖的控制情况,并保证血糖不高于<8 mol/L,能够发挥相应的防患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提高早期的防治。选用微波的方式进行医治,对排液实行挤压,避免出现缝线拆除任务,减少出现感染的几率[10]。在本文的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较之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并且其治疗所需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较之于对照组显著更短,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
综上所述,提高妇科手术治疗过程中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选用微波的方式对其进行诊治,能够提高切口处的痊愈速率,减短患者在住院时所需的时间,减少病人诊治过程中的痛苦,并且减少治疗所需费用,其改良了病人生活品质与水平,应对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芦延峰. 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98例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4,01:75+77.
[2]张琴秀.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J]. 中外医疗,2012,22:65-66.
[3]付琼.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29:115.
[4]董霞.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10例的临床治疗[J]. 中国医学工程,2013,06:153.
[5]杨卫华,李娜.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66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4,31:76-77.
[6]唐立,唐建. 妇产科33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5:872.
[7]余爱清.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2,31:113.
[8]龚玉荣.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防治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8:48-49.
[9]谢宗敬.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医疗美容,2014,04:43+126.
[10]凃爱风.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61.
论文作者:孙秀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切口论文; 脂肪论文; 腹部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