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南院区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 临床中胃癌筛查运用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p-IgG)检验与胃蛋白酶原(PG)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筛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接诊检查的268例胃部不适患者,检查其幽门螺杆菌IgG抗体与PG(包括:PGI、PGII及PGI与PGII比值)水平,并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活检及胃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病理诊断结果与Hp-IgG抗体联合PG检测结果(x2=3.707,P>0.05);对比Hp-IgG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PGI、PGII、PGR等指标差异(P<0.05)。结论 胃癌患者PG、Hp-IgG水平与其发病机制存在必然联系,临床中胃癌早期诊断,PG、Hp-IgG水平可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具有中药临床价值。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IgG抗体;胃癌;胃蛋白酶原
胃癌是临床中高发性恶性肿瘤疾病,早期有效诊断对延长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等至关重要;但早期胃癌并无较为明显、特异性病症,临床诊断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现目前,临床中最有效、可靠的诊断方法为病理活检与胃镜活检,但该方法不仅具有创伤性,同时对患者依从性、耐受性要求较高,无法有效推广[1]。因此,胃癌早期有效诊断成为临床重要研究课题。此研究,以我院268例胃部不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PG、Hp-IgG检测对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接诊检查的268例胃部不适患者,其中,男171例,女9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3.5±4.2)岁。筛入标准:入院就诊时均存在胃部不适症;年龄均大于38岁;能够接受病理活检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知情者。排除标准:入院检查前1月内使用过抑酸治疗或胃黏膜保护药物治疗者;存在慢性肝病家族史与消化道肿瘤病史者;存在胃十二指肠手术史者。
1.2方法
入院后,本组268例患者均抽取5ml空腹静脉血液作为检验标本,将血液标本静置30min后进行血清分离处理,10min离心处理,速率1000r/min,将血清保存于-80℃并行中待检。
应用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PG水平进行定量检测,仪器使用Luminex 200全自动生化仪,选用上海强生公司提供试剂盒。应用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血清Hp-IgG抗体,使用仪器为上海讯达XD236自动蛋白印迹仪完成检测,选用上海强生公司提供试剂盒。检测过程中,严格依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病理活检与胃镜检测,由相关专业医师分别在患者胃角病变处、胃体大弯、胃体小弯、胃窦大弯、胃窦小弯等部位分别取胃黏膜标本1块,后对标本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后,进行病理检测。检测结果Hp-IgG抗体、PG(PG阳性:PG I≤70g/L且PGR(PGI与PGII比值)≤7.0)均为阳性。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以病理活检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对比本组患者中,Hp-IgG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PGI、PGII、PGR等指标,并对Hp-IgG抗体联合PG检测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计量资料差异用t检验,使用(xˉ±s)表示;组间计数资料差异使用(x2)检验,使用(%)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对比,P<0.05则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PG联合Hp-IgG抗体诊断与病理检测对比
研究显示,268例患者病理检查显示,胃癌55例(20.52%),萎缩性胃炎77例(28.73%),慢性浅表性胃炎136例(50.75%);Hp-IgG抗体联合PG检测显示,胃癌49例,诊断准确率为96.36%(53/55),误诊或漏诊率3.64%(2/55)。对比病理诊断结果与Hp-IgG抗体联合PG检测结果,组间准确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3.707,P>0.05)。
2.2对比Hp-IgG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PG各指标
本次研究,268例胃部不适患者额,PG检测阳性患者72例,阴性196例,阳性检出率为26.87%;Hp-IgG抗体检测显示,阳性164例,阴性104例,阳性检出率61.19%。对比Hp-IgG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PGI、PGII、PGR等指标差异,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Hp-IgG抗体阳性、阴性患者PG水平[n,(xˉ±s)]
3讨论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起源于胃黏膜上皮,且该病症具有极高发病率,居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且该病症具有起病隐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等特征。现目前,临床中仍然以病理检查与电子胃镜为该病症诊断主要方法,但由于该方法具有侵入性、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临床推广存在较多局限性。因此,探究早期诊断胃癌准确的无创血清学指标,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2]。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等重要致病因素;机体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内亚硝胺会明显升高,影响DNA损伤修复,导致肠上皮发生异性增生与肠上皮化生,进而增加恶性潜能细胞病变率,最终诱发癌变。PG可在胃酸环境下被激活,是属于天冬氨酸水解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下可转换为胃蛋白酶具有良好消化能力,主要包括:PGI、PGII两种。其中PG I存在于胃底腺与胃体的颈黏液细胞与主细胞中,而PG II则存在于十二指肠腺、十二指肠近端、胃窦及胃体中[3]。细胞分泌出的PG仅有约1%会透过胃黏膜进入人体血液中,其余大部分直接进入人体消化道外;因此,血液系统中可检测出其含量,可作为诊断鉴别胃黏膜病变情况的可靠依据[4]。本次研究,显示,对比病理诊断结果与Hp-IgG抗体联合PG检测结果,组间准确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3.707,P>0.05)提示,早期采用Hp-IgG抗体联合PG检测胃癌效果显著[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中早期胃癌患者运用Hp-IgG抗体联合PG检查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患者不愿接受病理活检及胃镜检查时,首选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美娜.胃蛋白酶原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J].医疗装备,2017,30(14):62-63.
[2]谢庆,陈卫刚,齐翠花,等.胃蛋白酶原联合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11):1244-1247.
[3]刘烈辉,李捷壮.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高危人群胃镜检查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癌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2015,v.35(12):3392-3393.
[4]吴琼,骆钻芳,谢飚,等.血清Hp-IgG、PGⅠ与PGR水平对胃癌临床筛查的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7,17(6):736-739.
[5]张丽虹,王建忠,冯春,等.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122-123.
论文作者:徐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抗体论文; 胃癌论文; 患者论文; 幽门论文; 病理论文; 胃蛋白酶论文; 阳性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