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侯新玲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侯新玲

哈尔滨电机厂医院外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4±0.5)mmol/L、(7.4±0.9)mmol/L、(5.5±0.6)%;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3±0.6)mmol/L、(9.9±0.8)mmol/L、(7.3±0.6)%;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有趋于年轻化[1];糖尿病病程较长,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排除严重脑、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不同意参加本试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9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为(58.8±3.6)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为(5.2±2.3)年;对照组19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为(57.6±3.5)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为(5.3±2.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

糖尿病病程较长,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进行药物治疗,同时需要控制饮食,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为患者介绍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控制疾病;嘱家属理解患者的痛苦,对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使患者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1.2.2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规范,调节蛋白质、脂肪、糖类食物的搭配,教会患者及家属计算食物热量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饮食应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运动护理

适当的运动能够有利于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不仅能够降低血糖,同时能够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2];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运动项目多选择散步、太极拳、慢跑等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重在坚持;当患者稍有乏力、微汗为宜;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或有并发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运动,运动时应带糖果或饮料,避免出现低血糖。

1.2.4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病程很长,良好的健康教育对患者日常生活及自我保健十分重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述关于糖尿病的病因、治疗、并发症等情况,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合理运动的重要性,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定期进行测量;指导患者辨别低血糖或糖尿病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使患者能够对糖尿病有充分的认识,更加有利于血糖控制。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3±0.8)mmol/L、(12.2±1.2)mmol/L、(8.5±0.7)%;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2±0.9)mmol/L、(12.5±1.1)mmol/L、(8.4±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4±0.5)mmol/L、(7.4±0.9)mmol/L、(5.5±0.6)%;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3±0.6)mmol/L、(9.9±0.8)mmol/L、(7.3±0.6)%;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为表现的代谢性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糖尿病不及时控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出现,同时在生活中易出现低血糖等并发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多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良好的护理措施更加重要。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有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适当的进行运动,对糖尿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所了解,出现后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而能够使血糖控制平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高素红.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8(6):854-857.

[2]王玉兰,侯莉,赵倩,等.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38-40.

[3]高志红.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40-641.

论文作者:侯新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侯新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