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装检测中质量问题分析论文_任玉荣

电梯安装检测中质量问题分析论文_任玉荣

浙江赛福特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 3100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梯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电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故障,影响着人们的乘梯安全,特别是近年来,通过一些报道可以发现电梯事故频发,并且很多都是严重的事故,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精神恐慌,保障电梯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首先需要从电梯设备的安装方面入手,做好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检测工作,就每一个安装环节严格把关,如果没有做好安装环节的质量控制,那么电梯设备在安装完成投入运行之后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运行故障。所以针对电梯安装检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意义重大。本文围绕电梯安装检测中的质量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首先分析了安全规程,然后分析了电梯在安装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如果针对电梯安装检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电梯设备;运行;安装检测;稳定性;安全性;安装质量

1.前言

为了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电梯设备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了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电梯设备结构非常复杂,特别是电梯设备在初期安装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控好质量关,否则当电梯设备投入运行之后,其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

2.安全规程

它是在实际检验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作业行为进行安全评价和分析,并进行优化优选,从而制定的检验行为规范。其目的是消除检验人员的不安全作业行为,维护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要保证被检设备的安全),使检验过程更加安全、有效的进行。同检验实施细则和检验工艺不同的是,它更侧重于检验过程的安全性。安全作业规程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应明确规定对电梯整体或其某一部分进行检验的作业顺序,以免因作业顺序的混乱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如进出轿顶程序、进出底坑程序等。

(2)作业的位置、姿势、动作检验的作业位置、姿势和动作均应符合安全、舒适、准确、高效的要求。特别是在动态检验时,更应作详细规定。在电梯运动状态下进行检验,检验动作要做到快速、准确、不拖泥带水。有必要的话可明确某个作业动作中所包含的动作要素和运动轨迹范围等。

(3)安全要点提示即对检验工作中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检验过程和检验部位做出重点提示及如何防止发生意外的操作要领,如明确电梯的所有旋转部件、运动部件和高电压部件,并要求检验员之间在对以上部件进行检验时应事先相互提醒。在电梯启动前,检验员之间、检验员与安装单位人员之间如何呼应配合;明确万一被困于轿厢、井道顶、底坑时的解困方法等。

(4)电梯的检验过程除了涉及到检验员(一般2人以上)外,还涉及被检设备(电梯)、检验环境、使用的检测设备、防护用品、电梯安装单位、管理单位等许多方面。因此电梯的检验作业从广义上讲实际上是人-机配合、人-人配合的问题。所以安全作业规程除了规范检验员的作业行为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如对被检验电梯的事前了解、卫生条件检查、检测工具设备安全性检查、防护用品穿戴、与安装单位和管理单位配合等诸多方面。

3.电梯在安装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3.1机房空间尺寸不足,未能给修理人员或施救人员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GB7588第6.3.2.1规定,机房的尺寸必须足够大和足够高,以保证维修人员安全和容易地接近所有部件,特别是电气设备,要有一块不小于0.5m×0.6m的水平净空面积,供活动的净高度不应小于1.80m。原因分析:设计部门对电梯机房尺寸规范要求没有足够的了解,造成机房空间尺寸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3.2机房内楼板孔洞过大

GB7588第6.3.4条规定,楼板和机房地板上的开孔尺寸必须减少到最小为止,物体有通过位于井道上方的开孔包括通过电缆用的开孔而坠落的危险。应用圈框并且凸出于楼板地面且不小于50mm。原因分析:预留孔洞位置不对或预留过大,由于安装人员的疏忽,安装后没有及时对过大的孔洞进行封堵。

3.3机房有与电梯无关的管道,

如整栋楼的消防水管、设备、电线、电缆等。GB7588第6.1.1规定,机房内不得设置与电梯无关的管道设备、电线电缆等设置。原因分析:设计人员对电梯使用规范没有足够的了解。用户有时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造成上述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轿厢超面积问题

有的额定载重量1000Kg的客梯采用1530mmxl650mm的轿厢,而规范只允许不大于2.4m2,面积最大不超5%,但特殊运输情况的病床电梯和载货轿厢超面积的情况较为严重。有的货梯用户或许认为通常只运输一些轻质的材料,因而不遵守规定。笔者曾遇到过额定载重量为1000Kg的货梯,其采用额定载重量2000Kg货梯以上电梯轿厢面积。GB7588第8.2.1条明确规定了额定载重量与轿厢有效面积之间的关系(表略)。其目的是通过轿厢面积来限制乘客人数或载重量,避免超载现象的发生。原因分析:一般是制造厂家应用户的要求而导致轿厢面积超出规范,另一方面可能以为加了超载安全装置就可起到保护作用。实际上它不能防止因曳引绳在曳引轮槽上的打滑或制动力矩不足所引起的溜车。

3.5承重梁入墙深度未过梁的中心线,支重端采用的垫铁规格、数量不规范

GB7588第4.1.7条规定,曳引机承重梁埋入承重墙内,支承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20mm且不小于75mm。原因分析:安装人员只注意入墙深度不小于75mm,而忽视了必须同时满足的另一个超过墙厚中心20mm的条件,垫铁也随意采用现场的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代替。

3.6接地保护线未采用黄绿色电线,线径、连接方式也与规范要求不符

GB10060第4.1.3条规定,接地的颜色为黄绿双色绝缘电线,接地线应分别直接接至地线柱上,不得相互串联相接后再接地。GB50054第2.2.10条规定,PE线采用单芯绝缘导线时按机械强度要求,截面积不应小于下列数值:有机械保护时为:2.5mm2,无机械保护时为4mm2。

4.对电梯安装检测所提出的的对策

4.1做好电梯安全技术检验工作

(1)型式检验

国家对电梯的安装监测有明文规定,使电梯在安装和监测方面有了依照和保障。为了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对电梯的安全必须严格的检验,来保证电梯的安全运作。电梯的安全技术检验包括型式检验、出厂前检验、定期检验以及监督检验。型式检验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机构对电梯的安全部件进行性能和功能方面的全面检验。

(2)监督检验

电梯在使用前,安装人员要对电梯进行质量的检测,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时要按照相关的检验规定进行检验工作,检验下合格不允许使用。

(3)定期检验

4.2增强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电梯正常使用、避免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使用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生产和检验的相关资料、维修记录以及故障原因等。

4.3提高维护和使用人员的技术素质

电梯的安装人员应颁发上岗证,要求他们不断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品牌维修原理、技巧和特性。对于电梯的维护和使用人员应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使电梯安全运行。

5.总结

近年来,随着电梯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电梯事故频发,我国对于电梯设备的安装检测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在电梯安装检测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就影响安装检测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针对性的采取解决对策是目前需要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柱强.电梯安装检测质量安全分析[J].广东科技,2009(18):287-288.

[2]曾均长.电梯安装检测中质量问题分析[J].广东科技,2007(7):155-156.

[3]徐文君.浅谈电梯安装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33):81-81.

[4]李琴.浅谈电梯安装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9):237-237.

[5]刘国峰.电梯安装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2).

[6]曾均长.电梯安装检测中质量问题分析[J].广东科技,2007(7):155-156.

[7]赖晓明.现阶段电梯安装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的探究[J].环球市场,2017(7).

[8]宫建龙.电梯安装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00044-00044.

论文作者:任玉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电梯安装检测中质量问题分析论文_任玉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