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土地开发利用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随之不断提高,然而,在目前的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不合理的现象,造成土地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为了保证土地开发利用的合理性,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管理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水平。本文将对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做好相关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管理
1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正在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也随之大幅度下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管理工作。然而,在实际的共工作过程中,这项工作仍然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为了有效的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必须从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管理的现状入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改善这些问题。
2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管理现状
2.1过度重视土地整理面积,忽视了耕地质量管理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仍然是以增加可用土地面积为工作重点,而对于耕地质量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有效的开展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对耕地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等工作,与其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所以,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管理工作仍属于薄弱环节。
在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中,大部分地区的耕地仍处于荒废状态,可以直接利用的耕地面积十分有限,需要进一步提高开发力度,对这些荒废的土地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从目前的数据统计来看,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整理后的耕地质量却很难满足相关要求,不适合进行耕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目标是增加质量符合要求的耕地面积,并不是盲目的增加土地开发面积而不考虑耕地质量。衡量耕地质量的指标为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产品产量,只有这样,才能变相增加土地面积,所以,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耕地质量管理工作。
2.2忽视了土地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
在目前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没有对土地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整理后的耕地质量存在一定的隐患。所以,土地开发整理必须重视对土地生态环境与景观的保护,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地开发整理中使用混凝土建设交通设施与沟渠,过度重视美观性而忽略了实用性。使用混凝土建设沟渠能够有效的降低维护成本,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设计,这种设计虽然可以使沟渠发挥水利疏导的作用,但是无法实现对水资源进行养护的目的。这是由于混凝土沟渠大部分成直线,并且其表面光滑,不适合植物生长,导致对附近耕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土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稳定性下降,使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二,土地开发整理破坏了土地景观风貌。由于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没有对土地景观风貌的保护引起足够的重视,就会破坏原有的景观风貌。一些土地在经过开发整理后,形成了整齐的景观,利用道路、树林、沟渠等将耕地合理的划分为多个区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发展。然而,这种改造方式却破坏了一些有地方特点的景观,将大部分土地都变成的相同的模样,失去了自然界应有的美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完善的耕地质量管理制度
在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状态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耕地环境存在一系列污染问题,其中包括工业废水污染、农药污染等。在这种情况下,耕地质量大幅度下降,造成该土地利用率偏低。因此,在对土地进行开发整理时,必须建立完善的耕地质量管理制度。因此,我们需要对耕地质量进行监测,如果耕地质量无法满足相关质量标准,则这部分耕地将不允许使用。与此同时,如果耕地需要引水灌溉,则需要对水源进行水质检测,如果水源水质无法满足相关灌溉标准,则不允许用于耕地灌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耕地质量。此外,在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行验收时,需要将开发整理后的耕地质量与耕地前的质量对比,在确定评价结果均满足相关要求时,才能完成验收工作。
3.2建立健全的耕地验收评估制度
在《土地管理法》的内容中,规定了所有地方政府都需要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土地利用与规划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本地区的耕地资源总量不会有所减少。如果本地区内的耕地总量出现减少的情况,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按照规定进行开垦,确保耕地的数量与质量不会因此发生变化,开垦完成后应由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对开垦的耕地进行验收。与此同时,在省级地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中,不但要考察,耕地的面积,而且需要对整体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考察,保证补充的耕地和占用的耕地,在面积和质量上保持一致。此外,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对补充耕地面积以及质量进行验收,并以此为基础,保证补充耕地的合法性。在对补充耕地进行验收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验收工作中的遵循的规范性与使用的验收技术。保证验收过程中能够按照国土资源部门的相关验收管理方法进行验收工作,提高验收流程、内容以及方式的规范性成度。
3.3提高对宜耕土地的管理力度
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实际工作中,土地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包括盐碱地、沼泽地、滩涂地、芦苇地自己荒漠地等,这些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环境相对脆弱,气候相对恶劣的地区。在我国目前开发工地的工作中,当然存在管理不严格的现象,在对以上土地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开发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造成开发后的耕地质量相对较低,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我们必须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对开发方式进行进一步优化,有效的提高土地开发整理质量以及效率。与此同时,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人员需要对目前的土地实际利用状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在对当地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后备土地资源的调查力度,调查这些土地的土壤厚度、土壤质量、地形情况以及水源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提高耕地资源的管理水平,制定出与耕地管理相关的规划方案,减少对耕地进行过度开垦以及不合理利用现象的出现,避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不断提升耕地资源的利用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这项工作中,耕地质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关键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充分了解目前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改善方案,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滕国生,张国梁.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索[J].农业与技术.2014(04)
[2]郑斌.浅析土地开发整理中的质量问题与对策[J].浙江国土资源.2012(12)
[3]赵磊.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16)
[4]赵磊.浅析土地整理中的耕地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0(04)
论文作者:马英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耕地论文; 质量论文; 土地开发论文; 土地论文; 工作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土地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