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图书编辑工匠精神
□文│魏春玲 雷鸿昌
[摘 要] 从图书编辑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从出版肩负着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大使命、编辑的文化传承初心、当前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互联网时代内容生产和传播的特点来阐述新时代为什么需要编辑工匠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编辑工匠精神的养成要从精神锤炼、能力塑造、知行合一三方面着力。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图书编辑 养成途径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做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众多学者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信仰,是“志业精神”。[1]既然谈到了精神,就不只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一种文化。工匠精神就是工匠的信仰,其内涵是严谨专注、注重细节、精益求精。[2]工匠精神在出版行业至少有一种内涵,那就是选中一两个编辑方向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做下去,甚至用一生的心血做下去;加工好一部书稿,杜绝丝毫的差错,追求精品的高目标,“要使得这种追求和努力,渗入我们的血脉,成为一种习惯和品格”。[3]编辑的工匠精神具有三个特质:匠魂、匠心、匠行。[4]新时代图书编辑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五个维度:源于内心对编辑出版工作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所从事编辑工作的挚爱、敬畏之心,对编辑出版工作“精于道、勤于道”知行合一的职业追求,对编辑出版工作秉持严谨执着、一丝不苟的作风和态度,是一种追求卓越和极致的心理习惯。
一、新时代为什么需要编辑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出版内容建设主体的编辑,在对内塑造人民的文化自信、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中特别强调,编辑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打造精品为己任,以出版精品为立身立业”,这正是编辑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供应链各成员的最优订货量与供应链系统最优订货量相等,且各成员的期望收益与整体供应链系统的期望收益互成仿射函数,即为供应链协调的判别标准[17-18].
1.牢记出版政治属性,不忘先进文化传承初心
主动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编辑工作具有文化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引领、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出版向来就不是中立的,而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价值观,就是要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编辑不但要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更要主动作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找到选题策划的重点,讲好中国故事,推出符合时代要求、适合大众阅读、具有新媒体特征的主题类出版物,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变阅读为悦读,引导大众阅读取向,提升大众阅读趣味。
坚守阵地,确保出版物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编辑作为内容把关责任人,要牢牢把握出版物的思想内涵,着眼价值取向,树立意识形态阵地意识。西方某些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渗透从未停止,千方百计借文化的传播渠道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有些思潮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利用人们的好奇心,打着解密历史的旗号,肆意歪曲史实、丑化领袖、污蔑英雄,消解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等。如果任由各种社会思潮泛滥,必将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思潮往往以感性的、碎片化、隐晦的方式在各种媒介中快速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作为编辑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自身不被各种思潮所侵蚀,更要练就高强本领,善于鉴别各种形式的表述话语,杜绝错误信息的传播。
编辑工匠精神仍需加强。编辑含量是指蕴含在图书中的编辑劳动,编辑含量是编辑劳动的核心体现。“所谓编辑含量,不仅表现为直观的劳动含量,更多的是融于书稿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宣传促销等作业过程中的主体的素质含量。它是图书价值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图书的社会、经济效益。”[6]
2.当前编辑出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精品力作匮乏。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并强调:“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精品力作是出版的文化标志,[5]体现了出版的文化引领作用、文化符号价值、出版对文化的时空超越。塑造精品的主体无疑是一群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编辑,精品力作也必定倾注编辑心血、极富编辑含量,如陆费逵之于中华书局与《四部备要》《中华大字典》,张元济之于商务印书馆与百衲本《二十四史》《四部丛刊》等。
傣锦的纹样种类繁多,根据表现对象(即原型依据)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表现自然物类的象生形纹样,包括植物纹样(如刺花、芭蕉花、八角花等)、动物纹样(如象脚纹、孔雀纹、蚯蚓纹等)、天体纹样(常见的有日纹、月纹、星纹等);二是表现傣族的生产、生活及其宗教信仰的纹样,如绕线板纹、梭子纹、奘房、佛塔、净水瓶等;三是装饰纹,即指那些纯粹从装饰效果出发设计的,无特定意义的点、线、块、格、圆、角构成的符纹图形及其变化的图形,如齿纹、弯串纹、团纹、连接纹、角纹、线格纹等。
从图6的响应面图可知本实验的模型存在最大值,依据模型拟合结果,百香果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为:果汁添加量5.51%,白糖添加量7.35%,发酵温度42.67℃,百香果酸奶的感官评分预测值为93.9705。为便于操作,修订发酵工艺参数为:果汁添加量5.5%,白糖添加量7.4%,发酵温度42.7℃。在此条件下,百香果酸奶的感官评分达到94.33分,与预测值接近。
3.作为专业的内容生产提供者,更应该发挥工匠精神
从传播学的范畴看,筛选并传播是编辑的核心功能,这一点不管是纸质媒体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都不会改变。但是,互联网时代,各种内容平台都在发布内容,编辑功能的缺失,使得内容源的质量良莠不齐,尤其是不良信息的病毒式传播,其危害更大。大数据加上人工智能推送传播,读者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集群式的。编辑更要用工匠精神作为坚守,正本清源,为读者提供可靠的优质的内容资源,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发挥传统图书编辑的优良作风,做一个文化麦田的守望者。
二、编辑工匠精神的养成途径[8]
锤炼自我品格,养成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习惯。杜甫诗云“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编辑通过对书稿反复打磨,不断增加书稿中的编辑含量,追求一种极致的图书质量,这一过程最能磨炼心性。编辑个人要不断克服人性慵懒散的弱点,用自我进阶的主动方式,以自我约束为途径,经过长期磨炼,形成追求卓越的心理暗示,成为癖好,进而固化为渗入血脉的个人品质。
1.精神锤炼
牢记使命。“不知天地心,如何匠生成”,出版行业是具有道德性的行业,编辑要培养对出版的神圣感、对文化的敬畏之心,牢记编辑的崇高使命。[9]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取舍中,最能体现编辑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编辑要时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记化人育人的出版使命,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三俗”,弘扬先进文化,多出传世精品。
培育奉献精神。编辑工作隐藏在幕后,这是编辑工作基于作者的作品这一特性决定的,更需要编辑“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靠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心有情怀,行有定力。既然选择了编辑工作,就要认识到编辑工作的特点,以编辑出版的先贤为榜样,感知他们的文化情怀,学习他们的使命担当,甘愿隐于身后,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纵观中国出版史,涌现了像叶圣陶、张元济、邹韬奋等杰出的出版大家,他们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给我们这些后来人立了标杆,是当代编辑学习的榜样。
编辑含量体现在编辑工作的全过程。选题策划是出版的源头,对所策划选题立意、调研、作者的约请等,每一件事都需要编辑做到胸中有丘壑的把控能力,而且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编辑加工整理要依据科学原理、语言规范、出版规范进行全方位的规范整理,这一阶段最考验编辑基本功,凡事必做于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方能成精品。创新则是贯穿于编辑工作始终的理念,张元济先生早在1919年主政商务印书馆时就提出了“喜新厌旧”的编辑思想,[7]徐伯荣在《编辑创意论》一书中,将“创意”列为编辑构成的四大支柱之一,求新求异是编辑的必备素质。编辑含量与编辑工匠精神理念相通,途径一致,互相成就。编辑践行工匠精神,必然会提升编辑含量;换言之,一本蕴含着高编辑含量的书必定彰显编辑的工匠精神。
树立编辑事业观。职业还是事业?有编辑大家提及他与新入职编辑必谈的内容——职业理想和实现职业理想的三重境界:一是只是饭碗与谋生的手段;二是只是一种工作,每天认认真真完成即可;三是具有出版理想,把出版当成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作为一个出版人,要追求第三重境界。[10]因为编辑出版工作是既琐碎又平凡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把出版当作终身理想,才会热爱出版工作;因为爱,才会有激情,才会有所追求。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的职业生涯基本都是单调无趣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工作之余,为他们搭建其他兴趣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工作的同时学习到自身感兴趣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种氛围持续存在,员工才会自我要求进步,只有进步才能推动工作的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我国哲学先贤庄子对工匠精神有最精辟的论述——技进乎道。不管是庖丁解牛、梓庆削木为鐻,还是“工倕旋而盖规矩”,均达到了无我、无物、物我两相忘的境界,有一个渐进的修炼过程,修心、修技、修道,鬼斧神工,天人合一,技升华为道。可见,工匠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靠修炼的。编辑工匠精神也是要通过不懈的修炼,才能渐进到达一个高妙的境界。从编辑工匠精神的内涵看,编辑工匠精神的养成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创新意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编辑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但开放的心态、对信息的足够敏感、求新求异的追求等是基本要求。
目前,继电保护装置整机生产测试主要停留在手动测试或借助商用测试仪(如博电、昂立)和自主开发的测试仪进行的半自动测试阶段。无论哪种测试方案,整个测试过程都过于依赖测试工程师的参与:测试工程师要不断根据保护装置的类型选择测试线,并选择相关功能进行测试。缺点是测试过程复杂,劳动强度较大,测试时间稍长。为此,本文深入研究智能电网保护装置生产过程的各个子环节,通过对生产测试子过程的不断集成及优化,生产过程大数据的综合利用,整机测试仪的技术改进,气动系统的灵活控制等,设计了继电保护装置整机智能测试系统,实现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智能化大生产测试。
编辑工匠精神的代表可推开明书店创始人章锡琛。[11]在开明书店存续27年的历史中,仅出版书刊一千四五百种,数量虽少但质量之高,被学者们赞誉“几乎找不到一本不够格的书来”;他首次设计出版《活页文选》,广受欢迎;首次引入新四号、新五号字,创制“开明标点”“黄道林纸”等领风气之先。开明书店创造了出版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直接源于章锡琛身上所拥有的工匠精神。
2.能力塑造
做一个学者型编辑。这是出版界一个老话题,也是出版行业的共识。既要有相对广博的知识,又要在自己所属的专业领域有所深入,虽不求成为学科的专家,但求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有对书稿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与学科领域的作者有平等对话的资本,这一点对于策划编辑尤为重要。
修炼编辑基本功。编辑基本功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是图书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一个编辑不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就如战士打仗没有武器,何谈得上“编辑”二字呢?!就一般社科类图书编辑而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有三大类:第一类是语言文字素养;第二类是较为深厚的人文社科文化素养,包括中国地理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军史及重大历史事件知识、民族宗教知识等常识;第三类是国家出版法律法规、各种出版规范等。提高编辑基本功,唯有不断学习,“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编辑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善于学习、终生学习,学中干、干中学是编辑提高知识素养的现实途径。
3.知行合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编辑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知行合一,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工匠精神是靠日积月累修炼而成的,编辑只有在选题策划的项目中、在审稿编辑加工的字里行间、在图书设计的光影格局等实际工作中,将编辑劳动寓于书稿中,凡事做于深、做于细、做于精,不断提高编辑含量,时时处处践行工匠精神,才能实现自我蜕变,化茧成蝶。
三、结语
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出版肩负着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大使命。在东西方跨文化交流互鉴、出版新业态融合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编辑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担负起中华先进文化引领和传承的职责。时代赋予编辑神圣使命,唯有弘扬工匠精神,崇尚精益求精,内容为王、质量第一,倾心倾力打造传世之作,方能不辱使命、不负时代。
参考文献
[1]许纪霖.从文化角度解读“工匠精神”[N].文汇报,2016-08-26
[2]坚喜斌,申永刚.“工匠精神”在出版行业的传承与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6(6)
[3]郝振省.倡导工匠精神,做学者型编辑[J].出版发行研究,2016(11)
[4]赵雪芹.择一事、尽全力、终一生[J].出版参考,2017(6)
[5]于友先.精品力作是出版的文化标志[J].中国出版,2011(12下)
[6]金平.编辑的工匠精神与出版物的编辑含量[J].编辑之友,2018(10)
[7]李艳.张元济的编辑思想[J].出版科学,2002(1)
[8]杨迎春.编辑出版的工匠精神是这样练就的[J].出版发行研究,2017(12)
[9]魏春玲,雷鸿昌.试论图书质量过程控制及体系建构——以兰州大学出版社为例[J].中国编辑,2016(4)
[10]吴培华.“书比人长寿”应该成为编辑的终身追求——论编辑在打造精品力作中的主体地位[J].科技与出版,2017(10)
[11]章雪峰.中国出版家·章锡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本文系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培育项目(18PY1002)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