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四川省骨科医院 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研究分析专科康复护士早期介入患者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 康复护理; 功能训练; 影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48-01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骨、桡骨上端构成,包括三个关节,即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可做前屈、后伸运动,也参与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肘关节骨折是临床中常见骨损伤,由于肘关节的解剖学特性,在发生创伤之后容易出现功能障碍的情况[3]。
近年来,各种因素所造成的肘关节骨折日益增多,而多数的骨折患者对骨折后的整复、固定和手术往往比较重视,认为复位固定或手术就达到目的了,却恰恰忽视了功能锻炼,最后造成骨折局部血液循环差,静脉回流不好,影响了骨折的愈合,造成骨折延迟愈合,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甚至骨不连。如何制定安全有效的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方案预防肘关节功能障碍,一直是临床上经常面对的难题[2]。我科对于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采取了早期运动康复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四川省骨科医院上肢科2013 年8 月到2014 年3 月所收治的40 例肘关节骨折患者, 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 例。观察组采取专科康复护士早期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指导、康复护理治疗及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指导、康复护理治疗。观察组中,男6 例,女14 例,年龄15-58 岁,平均年龄(43.7±9.4) 岁, 在骨折类型方面,10 例为肱骨远端骨折,7 例为鹰嘴骨折,3 例为桡骨小头骨折;对照组中,男9 例,女11 例,年龄19-54 岁,平均年龄(40.5 ±7.8) 岁, 在骨折类型方面,9 例为肱骨远端骨折,6 例为鹰嘴骨折,5 例为桡骨小头骨折。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情、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关节活动度(ROM)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心理康复指导 在患者手术结束后,为其讲解术后实施早期运动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好相应的训练方式,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里状态进行科学的评估,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关的心理疏导方式,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并鼓励患者家属予以患者必备的心理支持,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
1.2.2 康复护理治疗 在患者手术结束后第二天开始进行康复护理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包括针灸治疗1 次/ 日;中频脉冲治疗1 次/ 日;冰敷治疗,在每次功能训练之后进行(视患者受伤情况或给予持续冰敷);药物涂擦治疗,使用本院特制“三黄水”药水在距离手术部位10cm以外处进行涂敷,以防止药水侵入伤口发生感染。最终达到患肢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
1.2.3 功能锻炼治疗 肘关节经手术复位并进行妥善固定后,根据骨折稳定性、固定可靠性、软组织完整性综合分析早期康复训练的安全性,进行系统康复训练。
术后早期(0 - 6 周) 开始进行疼痛疗法、被动主动活动、淋巴引流:术后1 ~ 3 天开始手、腕、肩相邻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包括主动握拳、伸指、屈腕、伸腕、耸肩练习,10 ~ 20 次/ 组,每天2 ~ 3 组,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3 天后进行肘关节主被动伸直、屈曲练习及前臂主被动旋前、旋后练习,活动范围受限区域给与帮助让其被动达到最大活动范围,每组3 ~ 5 次,2 组/ 天。
每次练习后对患肘进行冰敷20 ~ 30 分钟,以减少出血、关节肿胀及防止骨化性肌炎的发生。夜间交替固定患肘于可忍受“最大”伸直位与“最大”屈曲位,以不影响患者睡眠为前提[2]。
术后中期(7 - 11 周) 开始进行疼痛疗法、被动主动运动(无外加阻力或加轻微阻力)主动活动范围受限区域给与帮助让其被动达到最大活动范围:在继续之前肘关节主被动伸直、屈曲及前臂主被动旋前、旋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对肘关节粘连的患者施以关节松动术,手法应轻柔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避免引起骨折移位或内固定松动。并逐渐开始对肘关节周围肌肉行渐近式抗阻肌力训练。每次练习后冰敷患肘20 ~ 30 分钟,以防关节肿胀、骨化性肌炎的发生。
后期(>12 周) 可以进行疼痛疗法(需要时)、主动运动(加阻力)、关节牵拉、稳定性功能锻炼:加强之前的康复训练、抗阻肌力练习,并逐渐增加负荷。指导居家训练项目为主,定期门诊复查及门诊康复治疗。
1.2.4 评定方法:①由专人使用通用量角器对患肘关节治疗前后的活动范围进行测量、评估并记录;②应用美国肩与肘评分系统的肘关节评价标准。该评定系统是一种设计严格、准确和客观反映肘关节的临床评定法,主要从肘关节疼痛程度、稳定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全面评估患肘关节功能。作者对照量表对40 例患者治疗后的肘关节的疼痛及功能状况逐项进行了评估。
2 结果对所有患者在术后6 个月进行功能评定。观察组患者活动范围、疼痛、活动能力与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 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 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研究表明,就现阶段来看,康复治疗是改善骨关节运动功能的重要手段,在康复治疗时,需要把握好干预时机与干预方式,着重进行早期运动康复训练。肘关节骨折不仅会引起骨骼连续性或完整性中断,肌肉、韧带、皮肤软组织等的损伤往往同时并存,甚至还涉及神经、血管的损伤,可能引起骨骼形态改变、关节软骨损伤、关节内粘连及周围软组织瘢痕挛缩等异常而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生活质量,因而,创伤后应尽快尽早的介入患者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越来越受到全球骨科医师的关注。
总而言之,专科康复护士早期介入患者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是治疗肘关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可更好的避免功能障碍的发生,对肘关节骨折患者开展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 刘晨红,高 强. 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Dec,21(34).[2] 张庆宇. 肘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疗效分析.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0 年 VOL.(2) NO.2[3] 龚 丽. 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论 著. 2014 年第3 期
论文作者:何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肘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关节论文; 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