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武器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_军事论文

世界武器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_军事论文

世界军火贸易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火论文,发展前景论文,现状论文,贸易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下,世界并不安宁。科索沃战争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国际安全局势,也使得国际社会的军控进程严重受挫。国际关系中军事力量依然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作用还在上升。当今世界军事经济的状况仍然是各个国家间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的重要一环,而且还影响着21世纪的整个世界形势。因此,对90年年代以来世界军事经济的发展轨迹及其趋势做一番探讨,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西方国家仍然是世界军火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通过确立和保持军工产业优势的途径,在军队员额压缩、军费裁减的情况下,使军队战斗力有所增强。为了适应新的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西方各大国的军工产业也正在经历着变革:改革产业结构,加强军品民品生产的相互作用和一体化,加紧研制高效能的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等。从整体看,西方各大国正在形成军事建设的经济保障新模式。

最能反映军事经济压缩趋势的是各国的军费预算。冷战结束以后,许多国家都在压缩和减少军费开支,从1987年开始,世界军费开支较最高时期的1976年减少40%,90年代又呈逐年下降趋势。1998年全球军备开支继续减少,比上年减少3.5%,总额为7450亿美元。

90年代北约国家军费开支情况表1 (单位:10亿美元,以1990年固定价格、汇率计算)

1990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比利时4.64.63.83.63.63.53.43.3

丹麦 2.62.72.62.72.62.62.53.2

法国 42.6

42.9

41.5

41.1

41.3

39.2

38.4

37.1

德国 42.3

39.2

37.7

34.0

31.6

31.5

30.5

27.1

希腊 3.93.73.83.73.83.84.03.7

意大利

23.4

23.7

23.0

23.1

22.6

20.6

23.1

18.3

卢森堡0.10.10.10.10.10.10.10.1

荷兰 7.47.27.26.66.36.26.28.0

挪威 3.43.33.63.33.53.13.43.7

葡萄牙9.08.88.18.87.98.28.16.9

土耳其5.35.55.76.36.26.26.34.6

英国 39.8

41.4

37.1

36.3

35.1

31.9

31.5

35.5

加拿大

11.5

10.4

10.5

10.4

10.29.58.86.7

美国306.2 268.9 284.1 269.1 254.0 238.2 226.4 262.3

北约501.4 464.0 470.9 451.1 430.7 406.8 394.9 422.2

资料来源:(1)《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年鉴:1997年》

(2)《军事力量对比》,(1997~1998 年度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

从表1中可以看出90年代北约国家军费开支减少的情况, 但近年来的下降幅度却有所减缓。与此同时,军费开支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最明显的特点是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设计的费用持续增长,在国防预算中的比重1991年为11.3%,1998年则已经升到14.4%。这种变化反映出北约国家军事经济结构的新动向:重视发挥科学技术的潜力;保持并维护美国在全球的军事优势;完善和改进军事技术以及研制新的具有前景的武器系统和种类。

对于军火生产的大国俄罗斯来说,由于政局动荡和经济的持续下滑,用于军队物质技术装备和科学研究的经费已经大为减少。根据前苏联官方的资料,70年代未80年代初苏联军费预算为170.5亿~190.2亿卢布,实际数字则还要大得多,包括一些武器种类的生产就没有列入其中。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和许许多多的其他原因,对俄罗斯军费的实际情况作出较为正确的评估已变得相当困难。

军费的减少,使得军产部门生产压缩,就业人数急剧减少。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估计,世界各国在防务工业直接就业的人数,1987年为最高峰,达1750万人,到1995年,已锐减至1110万人。

军火工业也愈益走向集中化、垄断化,从表2 就可以看出这种变化情况。

另据有关资料,1996年世界100家大军工企业销售额已超过1500 亿美元(见表2),其中前10家公司占了706亿美元,即全部销售额的47%。

100家大军工企业销售情况表2(以现行价格计算,括号内为占总销售的比重, 单位:10亿美元)

1991

1992 19931994

1995

100家大公司 178.8 167.7 151.1

148.1 154.0

销售总额 (100.0)(100.0)

(100.0) (100.0)(100.0)

其中:美国108.9

99.9 97.489.3

87.7

(60.9) (59.6)(62.4) (60.2) (57.0)

法国 21.4

22.0 18.816.7

20.4

(11.9) (13.1)(12.0) (11.3) (13.2)

英国 18.4

16.5 14.315.6

17.7

(10.3) (9.8) (9.2) (10.5) (11.5)

德国

8.78.4

8.1 7.47.8

(4.9) (5.0) (5.2)

(5.0) (5.1)

意大利 5.65.3

2.8 2.73.3

(3.1) (3.2) (1.8)

(1.8) (2.1)

其他国家①11.3

11.2 10.912.3

13.3

(6.3) (6.7) (7.0)

(8.3) (8.6)

①系指日本、加拿大、以色列、印度和南非。1995年还包括土耳其。

资料来源:《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年鉴》(1993~1997年)

当前世界军事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日本和俄罗斯。

1.美国

美国军工企业正在经历着重组,其中包括减少军品供货单位,裁减就业人数,关闭企业,缩小工厂规模,改进和优化产业结构。在冷战时期,国防部的定货单位近12万家。到90年代中期,只剩下近四分之一的厂家,其他四分之三厂家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它们或是退出军品生产领域,或是已不复存在。

竞争中留下来的大企业也不得不进行根本性的结构调整,重新确立其合作伙伴,为了获得定单,从临时性联合到建立联合企业。合并、兼并是90年代军工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对许多公司来说几乎是生存下来的唯一办法。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年英国登记合并或兼并的企业超过1万家,总价值达6600亿美元。

在1992~1997年间,出现了三个超级巨型军火公司,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同罗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合并),年军品销售额超过210亿美元;波音公司(同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合并), 年销售额为160亿美元;第三位是雷铁昂公司,年销售额为130亿美元。企业兼并的结果,使就业人数大大减少,1991~1996年,美国在航天和军工企业就业人数为121.4万人,到1996年减少到79.2万人,1997 年又有所回升,达86.9万人。军工企业也正在压缩剩余生产能力,据估计,当前美国军工企业中满负荷运转率约为60%左右,而整个工业企业的满负荷运转率都在83%左右。

美国的军工企业特别是航空航天部门最具发展前景,被各国普遍看好。美国国防部计划在今后15年中购买3700多架现代化战斗机,总价值可达1500亿美元。而用于购买陆军武器和技术装备的费用仅占全部定货的10%,而且分散于20多个大项目。美国舰艇的生产能力已超过需求的近一倍,目前处在较为复杂的情况之下。

美国军工企业军火销售额占世界销售总额的一半以上,雄居霸主地位,全世界最大的20家军工企业中美国就占了10家,1996年的销售额为594亿美元,利润达64亿美元。

2.西欧

西欧地区的大国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都有发达的军事工业。但它们由于受国内军火市场的限制,无法独立实施其大型军事技术项目,于是不得不采取各种不同的联合形式,由国家间的承包合作到建立联合企业再到国际康采恩,联合研制和生产欧洲战机——欧洲2000就是一例。西欧各国还进一步试图组成统一的军火市场,但是,它们每一个国家又都想保持各自独立的军火工业基础,实现真正的联合尚有诸多困难。

1992年12月,英、法、德三国政府(这三国约占西欧军品生产的80%)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对西欧各公司的航空和军工部门进行根本改革,目的是建立一个大商场,能够保证改组后的工业正常运转,以便同英国军火厂商进行竞争。1997年4月,西欧武器组织成立,有3个国家参加,统一制定出军品需求和联合进行科学研究的计划。 此外, 还有一个于1996年12月启动的武器联营协议,有德、法、意、英等国参加。西欧试图今后设想将以上两个组织联合起来,形成能与美国军火巨头相抗衡的力量。

3.日本

冷战结束后,日本的国防开支继续增长,但又有所抑制。为确保国防工业的发展,日本在《1996~2000年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中,对军工部门有具体规划。日本军事工业是亚洲技术水平最高的,这首先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政府每年的军事定货近70亿美元,其中90%是向本国厂商订购的。其次是对科研的高投入,1986~1996年这10年中科技投入增长了一倍,达到13亿美元。

日本军事经济的独特之处是,国内专业军事工业企业并不是主要的定货厂家,军品生产大多集中在大型工业企业,其中又以三菱重工公司为最。该公司不仅是日本而且也是亚洲最大的军工企业,其军品生产占其生产总额的10%。现在三菱已与石川岛播磨——住友重工、三井——日立形成三大舰船业主干公司。

日本军事经济的另一特点是,其军事工业对于世界军品市场而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1967年起,日本就禁止出口军事技术,这给国产军品价格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阻碍了日本军工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军事技术项目。

4.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80%的军事经济潜力。俄联邦从其成立之日起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导思想,即保持俄作为政治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与此相适应,将前苏联在数十年中所建立的庞大的军工综合体系的原有形式保存了下来,这显然与俄经济利益相悖。叶利钦政府曾试图推行非军事化方针,但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原有的军事经济管理体制遭到破坏。但适应现代条件的体制却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军工企业的管理职能过去一直由俄防务计划委员会、国家防务计划委员会和国防工业部三家行使。从1997起则归由经济部管理,军工综合体的改革处于无序状态,改革的实行困难颇多,这也与俄罗斯缺之军事建设的新概念有关。

在旷日持久的俄罗斯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军工企业自然也处于困难境地。据俄经济部的资料,1992年~1996年间,俄军品生产几乎减少了六分之五,民品生产减少了三分之二。国家作为其唯一的定货人,无论是防务定货,还是作为转型计划,始终没有给予全额的财政拨款。这样,军火转向出口成为自然的选择,1996年,俄武器出口为3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的17%),1996年为45.12亿美元, 仍位居第二位。

据一些俄罗斯有关专家估计,俄实际上已经停止了许多复杂系列的武器和技术的生产。许多公司的产销渠道遭到破坏,技术外流现象严重,据说已流失了数百项重要工艺技术。人才外流更是与日俱增。政府制定的转型计划,即1995~1997防务工业转型计划,1997年拨款只相当于计划的25%,1996年更少,仅及11%,而1997的资金计划实际上并未到位。

根据俄经济部统计资料,截止1997年11月1日, 俄军工企业有1700多家企业和组织,共8大军事工业门类(不包括核工业企业), 就业总人数约200万人。

1997年底,俄联邦经济部又制定了1998~2000年联邦国防工业改革和转产计划,计划决定从效益好的企业中组建新的国防工业综合体核心,其设想是,到2000年,该核心将有近670个企业,同1997 年相比只相当于31%左右。

到2005年,还要再减少35%的企业,据估计,从1997年到2000年,国营军工企业将从40%减到30%,国家参与的股份公司将从30%增至60%,私营企业将从30%减至10%。

90年代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军事经济的现状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揭示出未来军工企业的走向,值得我们认真注意,密切观察。

首先,世界各主要军事大国都在努力适应深刻变化着的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军工企业的改革旨在提高军事经济的作用和效能,高科技武器的研制和生产将进一步加强,以争占军事科技的制高点。军工产业的高度集中和垄断化将进一步加剧,全球100 家最大的军火生产公司1998年销售总额总计1560亿美元,占世界军火生产总量的75%。其中发达国家占了武器和军事技术出口的95%以上。

由于武器市场容量的减少。新的出口商的出现。引起军火生产厂家销售的激烈竞争。许多国家的军工公司为弥补国内定货的减少,愈益参与并深入到国际商场的竞争之中。各国政府、立法机关和军事机关都积极支持本国公司的出口。自90年代以来,在武器出口的竞争中,美国的武器出口一直占世界的60%左右,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其次,美国和北约其他国家一直在竭力维护其军品贸易的主导地位,并通过企业的兼并实现垄断化,以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在世界各国军费普遍调低的情况下,美国却增加军费,支持其庞大的军事经济。美国防部2000财年国防预算及2000~ 2005 财年国防预算规定比原计划高出1120亿美元,并以此大力推动军事技术革命,利用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加快以信息系统、先进武器平台和新型精确打击弹药等为主体的新一代兵器的研制和生产,以服务于美国的强权主义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美国一改过去反对美欧在军工产业方面的合作与合并的一贯做法,开始热心支持“美欧合作”,目的在于在美国主导下推进“军工产业的全球化”、通过提高武器和技术的共有,为未来的美欧共同军事介入做准备。为此美国国防部设立了研究21世纪军事技术、军工产业和国防政策三个委员会,进行推进“全球军事化”的研究,并与英、德官员频繁磋商。当然,互为敌手的美欧军工业的合并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双方各有打算,其成果还难以预料,但无论如何,此举将会对21世纪的军事——政治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虽然军费和军队员额在减少。但90年代主要常规武器的贸易却出现了若干回升的迹象,武器出口的地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这间接反映出世界并不太平(见表3)。

主要常规武器销售情况表3 (以1999年不变价格,单位:亿美元)

1990

1991

1992 1993

美国106.48 125.68 141.87142.70

苏联/俄罗斯 104.59 46.57 29.18 37.73

德国 16.56 25.20 15.27 17.27

英国 15.09 11.43 13.15 13.00

法国 22.20 10.71 13.02 13.08

荷兰 2.67

4.53

3.33 3.95

意大利2.87

3.60

4.34 4.47

30家大出口厂家总计 308.91 258.19 248.40264.44

1994

1995

1996

美国120.29 109.72 102.28

苏联/俄罗斯

7.63 35.05 45.12

德国 24.48 15.49 14.64

英国 13.46 15.68 17.73

法国 9.71

7.85 21.01

荷兰 5.81

4.30

4.50

意大利3.30

3.77

1.58

30家大出口厂家总计 218.20 231.89 229.80

资料来源:《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年鉴》(1993~1997年)

常规武器的出口也发生了地域性的变化,80年代末欧洲军品出口占到全世界的六成以上,北美为三成多,而到90年代中期,北美大大增加,欧洲则下降了一成,亚洲占2.9%、中东占0.8%、非洲和大洋州还不到0.1%。

发展中国家为建立自己独立的军事工业体系,对军事技术的引进更为重视。由于其资金有限,预计今后对原有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改装和武器的技术服务贸易将会进一步增长。

第四,作为军事工业大国的俄罗斯将会进一步推行军火出口的政策。1999年俄罗斯国防预算为937亿卢布,约合39亿美元, 仅及美国的三十五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近年来以外汇为主要收入的军火出口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势头。近几年俄罗斯的出口仅次于美国而占据世界第二位,许多厂商都预计俄将会继续保持出口的增长。俄罗斯的武器和技术出口已遍及世界51个国家,其中包括印度、阿联酋、越南、科威特、塞浦路斯、土耳其等国家。俄罗斯同有些国家军品贸易将跨越2000年,甚至到2010年。显然,充分利用和发挥俄罗斯的军工潜力,对维持并发展俄之军工企业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签:;  ;  ;  ;  ;  ;  

世界武器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