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建筑产业化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 101300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建筑工程获得了非常快速提升,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建筑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在施工技术应用水平上不断提高,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在当前比较流程,在这一方面的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就显得比较关键。基于此,文章主要就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对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应用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发展
1 装配式住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装配式建筑行业标准不健全
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就要充分注重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这样才能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施工,才能保障整体的建筑施工质量。但是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行业标准还没有完善建立,当前只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实例,剪力墙结构,在装配式建筑的验收方面缺少针对的规范,缺少了行业标准就很难促进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发展,对建筑的整体发展作用发挥也比较有限。
1.2 生产质量缺陷
预制构件在生产环节的主要质量缺陷包括构件缺棱缺角,表面蜂窝麻面、起砂、孔洞、凹凸不平等。造成这些质量缺陷的原因是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模板漏浆、振捣时间不够或过长,或者脱模剂刷少了、漏刷、刷得不均匀造成粘模,以及预制厂在对构件进行养护过程中,为提高模具周转效率拆模过早,造成墙板缺棱缺角。
1.3 安装尺寸偏差过大
安装尺寸偏差主要表现为安装后构件之间的间隙较大、平面位置与设计中心轴线位置偏差以及标高偏差过大、垂直度不符合要求,主要原因包括施工放线位置不准确,预制构件尺寸误差,现场安装人员与吊装机械配合不协调等。
2 装配式住宅的优势
2.1 高效率
装配式建筑实现了由传统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手工建造方式向集约型工业化建造方式的转变。因为省去了浇筑混凝土并使其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施工等工序,使得装配式住宅施工与传统的浇筑施工相比周期较短,高度的自动化也使得施工速度增快,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作用。现场多为机械化施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资源,从而缩减支出,降低成本。
2.2 高质量
装配式住宅所运用到的材料在隔声、保温、隔热等物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同时,所用建材在抗震方面与浇筑混凝土相比有所增强。其内隔墙较轻,轻质内墙的使用既能减小地震时墙体倒塌的危害,使其自振周期折减系数比浇筑砌块墙更大,从而增加建筑的安全系数。
2.3 绿色环保,资源节约
现代工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装配式住宅在施工过程中所用部件是从工厂运输而来,进行组装搭接后,只需对相应的各个节点进行混凝土浇筑,这就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搅拌所产生的噪音污染。夜间照明时间的减少也降低了光污染。而不采用外置脚手架,减少了扬尘和落灰产生。同时现场不需要对搅拌车、固定泵以及相应器具的清洗,相对于传统建筑施工而言,湿作业较少,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也减少了废水排放。
3 技术瓶颈
目前上海常用的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包括密肋复合墙板体系、全截面预制剪力墙体系、预制夹心保温剪力墙体系、单面叠合剪力墙体系、双面叠合剪力墙体系。以上海浦东为例,市场上已建和在建的装配式住宅选用单面叠合剪力墙体系和全截面预制剪力墙体系的较为普遍。
3.1 住宅产业化缺少完整统一标准体系
近年来上海地区住宅产业化建造的住宅,基本都是从设计到拆分,再到加工制作的过程,预制构件都是为项目自身定制,造成工厂加工模具的成本大幅增加,同时也造成装配式结构的施工进度比现浇结构还慢。因此随着住宅标准化的逐步推进,可以先行将保障性住宅确定标准体系,形成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进而对商品住宅进行相应的规范化,这样装配式结构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3.2 各种专用结构体系的缺点较为明显
当前装配式结构体系推广受限,其结症是各种结构体系不能同时解决满足抗震、施工方便、成本适当、防渗防露、保温节能、集成技术六大问题。其原因在于各生产与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工艺与制作习惯,引进或开发各自的装配式结构体系,而这些结构体系自身优势和问题同样明显。虽然市场需要多种结构体系的发展以适应建筑功能和材料性能的多样性,但也亟需全产业链共同努力对各种结构体系的适用性及包含产业链各环节的标准开展深入研究,加大技术集成力度,培育科技攻关企业,建立技术整合平台。
4 完善我国装配式住宅技术的应用
4.1 做好准备工作
根据该建筑项目所在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进行调查,选择施工过程中最佳的技术与最佳施工组织方案,并以此作为施工的重要依据。并有针对性的组织各个施工队伍和有关人员的准备工作,发挥技术和管理的整体优势,把长期累积的技术、管理及经验,有效性地应用于这项工程。对此工程所需的材料进行事前的严格控制,这是对该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还应要求施工现场人员对材料进厂时质量控制和控制手法等环节的加强,让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满足工程需要,尤其是加强对本工程关键材料及构件的质量控制。
4.2 明确工方案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施工方案的明确,装配式住宅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设计过程中就要充分重视构件生产要素集成,对住宅的水电以及门窗等安装过程中,就可在楼板和墙板构件制作方面进行同时完成。施工中地下基础部分可和工厂构件的制作同时实施,对构件的现场安装就要把预制水电管线有效连接,在构件安装后把连接部分装饰层加以完善,安装好门窗,在这样的施工形式下就能大大节约施工的时间,提高施工的效率。
4.3 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质量的有效控制,要积极借鉴国外技术,和我国的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实际相结合,形成有特色的技术管理体系,增加技术管理的实用性。要能加强相关企业以的了解,对技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理优化,技术的应用并非是顺利的,在对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技术应用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就需要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要加强,在对技术的沟通交流方面做好努力工作,形成完善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体系,对施工技术的资源进行有效整理,保障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4.4 市场推进、政府引导
从多个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产业化进程来看,政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我国建筑的产业化发展,政府可以从统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承建和物业管理上入手,指导相关政策和管理条例,来促进企业对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和投入。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利用批核设计的权利,制定一套审查制度,对装配式建筑设计实施激励政策,并且改革预制构件生产的税收制度。
总之,装配式住宅的应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目前国内的发展形势来分析,工业建筑标准化还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都只是理想化的概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推广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但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自身的巨大潜能与优势深入人心,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必然能在实践中更好地检验完善并推进至市场。
参考文献:
[1]丁永利. 装配式住宅水平构件设计施工与管理研究[D]. 北京建筑大学,2016.
[2]王肖文. 装配式住宅供应链整合管理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16.
论文作者:陈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住宅论文; 建筑论文; 体系论文; 构件论文; 混凝土论文; 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