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江苏徐州 221011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将其当作研究案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各25例。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实验组、对照组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心理的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33.52±4.25)分]、SDS评分[(42.36±5.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44.36±5.63)分]、SDS评分[(49.62±5.64)分];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15例,满意9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8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7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COPD;呼吸衰竭;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就是COPD,具有非常高的病残率、病死率。COPD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凶险疾病,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1]。临床上为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通常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将其当作研究案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女12例,男13例;年龄52~84岁,平均(58.69±6.12)岁。对照组:女11例,男14例;年龄51~85岁,平均(58.25±5.89)岁。实验组、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无创呼吸机治疗、平喘、吸氧、化痰、生命体征监测、抗感染以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舒适度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脸型、自主呼吸方式等因素,来合理选择面罩、鼻罩的型号,并要认真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以及呼吸节律,合理提高调整呼吸机的支持压力、气流流速等参数,实现人机协调[2];②健康宣教。为了提高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正确认识,避免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与情绪的出现,应根据患者的学历背景、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渠道与方法,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如举办知识宣传讲座的方法、口头讲解、观看健康宣教视频等;③心理护理。针对患者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与情绪,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指导,并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④呼吸通畅护理。患者在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时候,如果产生咽部不适、口干的症状,则可以让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并及时清理气道、口腔内的分泌物,避免误吸的发生。
1.3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采取卡方检验、t检验。
2.结果:
2.1护理干预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护理前,实验组、对照组2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且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若是没有给予及时的治疗,则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气肿、肺心病,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无创呼吸机治疗,是临床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一种机械通气方式,无需气管插管、切开器官,也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也可以起到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良好效果[5]。
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来说,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方便,能够起到控制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血气指标效果,也不会损伤气道防御功能,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及广大患者的接受与青睐[6]。但是,在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患者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从而给患者的治疗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面对这样的问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本研究中,对5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根据本研究结果:护理前,实验组、对照组2组的SAS评分[实验组(56.55±5.21)分、对照组(56.24±5.36)分]、SDS评分[实验组(53.51±6.22)分、对照组(53.44±6.52)分]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的SAS评分[实验组(33.52±4.25)分、对照组(44.36±5.63)分]、SDS评分[实验组(42.36±5.38)分、对照组(49.62±5.64)分]明显降低,且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15例,满意9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8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7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得出如下结论:在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晨.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0):293.
[2]范立文. 简述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6,(08):242-243.
[3]刘松琳,韩姝,胡建华.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对策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6,(06):243-244.
[4]李红赞.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4):271-272.
[5]吴世敏,邓红.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02):230-231.
[6]周怡.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75-77.
论文作者:周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呼吸机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