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创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即学生学习语文时最初的大胆想法;创新精神是一种顺着学习初期的想法而去努力探究的精神,也就是勇于实践探索的勇气,敢于质疑批判并提出不同的看法;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及策略方面的素质。如果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了学习创新意识,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抓住并把握好时机进行引导,通过对学习活动的引领来启发其学习思维,产生学习研究的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近年来,本人为了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创新能力,不断地进行教学自我行为的分析、反思。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浅谈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从兴趣与氛围去培养创新
兴趣是创新的前提,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学习。教师要抓好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疑激趣工作,因为好的设疑激趣能稳定学生情绪,诱发情感,引起思考的火花,为打开创新大门作好铺垫。激趣的方法很多,这里谈一种复习旧知、通过设疑来激趣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后,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并主动找出相关答案。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学习兴趣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只要调动情感参与,学生的创新潜能就能发挥出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营造学生敢想敢说的氛围。这样,学生就会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只要质疑,就会拿出解决方案,产生创新的冲动。由于学生思想程度、理解能力不一样,产生的答案也不一样,教师必须常对这种不同于他人的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结合学习内容启发创新
语文是一门语言内涵极其丰富的学科,它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没有唯一的固定答案,不同的语言形式都能表达相同的意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生活经验方面的差异,对同一学习内容的理解表达往往不尽相同,教师在判断它的正误时,只要意思差不多就行了。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准确的、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进行表达。学习新课文之前,要启发学生打破常规,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去预习;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概括,只要表达的意思符合段意即可。或者教师启发学生:还有没有其它更好的说法?认为不完整的可以补充,说错了没关系,想好了继续再说。或说:我们来看,谁表达得更准确一些。学生组词或造句时,要教师鼓励学生多组几个词,看谁组得多,多造几个句子,看谁造的句子更多更美。教师应经常运用假设、举例、比较、替换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在观察事物时,启发学生:谁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的问题最多,解决的问题最多?例如,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的大树时首先带领学生走到大树旁,让学生自行观察,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十分钟后,汇报观察结果,比一比谁观察得最多、最仔细。教师在汇报中提问:是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的?学生回答说,可从树的高矮、大小、颜色、形状、作用去写。老师说还不够仔细,又继续引导:它的形状我们可把它比作什么?学生说,大树像一把伞,可用来遮风挡雨,树叶风一吹,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这样就写得很形象。最后叫学生按一定顺序,将观察所得连起来,即为一篇优美的文章。
三、利用情境在联想和想象中创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一旦具备联想和想象能力,就会有发明创造。有了想象力,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活,语言就丰富。如教学《长城》一课,当学生学习到“站在长城上……”的时候,我就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展开联想:假如我们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会想到什么呢?学生结合课文插图——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会联想到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古代劳动人民用无数的双手、无数的肩膀筑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让人体会到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和智慧,修筑长城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劳动人民的伟大自然而然跃然纸上。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在教学完某一篇文章后,让学生结合先前的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对某一篇课文进行续编,使文章内容得以延伸、更加完整。语文多是一些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的内容,某场景、某个人、某首诗、某事物就好像一幅活生生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勾画在纸上。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和设计,在教师引导下勾画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通过比较谁画得更形象、更富有创意这样的创新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为透彻,思维和思想都得到了升华。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教师着眼未来、释放智慧、大胆实践、创造教学的体现,也是我们的学科教学在素质教育创新的大背景下一个更高更快奇迹般的跨越。
论文作者:罗文高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启发论文; 就会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