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冬梅

李冬梅

(如东县人民医院眼科 江苏 南通 226400)

【摘要】 目的:探究眼外伤早起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口服降压药、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结果发现,经过治疗后本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眼压降至正常范围以内的患者共有38例(占95.0%)。结论:予以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患者早期对症治疗,对于眼压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 眼外伤;青光眼;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154-02

继发性青光眼是多种眼外伤导致的人常见并发症,伤后患者眼压升高,若不及时予以有效的处理措施,将可能导致患者视力受到更加严重的威胁。眼外伤导致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玻璃体积血、房角撕裂、前房积血、视网膜震荡以及虹膜根部断裂等,进一步造成房水分泌及排出受阻,最终形成青光眼。并且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并发症较为复杂,临床中对于房角的检查还很容易忽略,眼压升高的机制也较为复杂化和多样化[1]。因此,临床应该早期对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患者进行诊治,争取治疗的最佳时机。以下是有关眼外伤继发青光眼临床治疗的详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15岁~72岁不等,平均年龄(46.35±6.35)岁,病程在1d~31d不等,平均(8.69±2.03)d,均为单眼患病,就诊时眼压均在21mmHg以上,其中包括眼内出血20例(前房出血18例,玻璃体积血2例),晶状体轻度移位8例,前房角损伤3例(房角挫伤后退2例,化学事故所致房角结构受损1例),粘连增生1例,眼内炎症8例。本组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壁挂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眼外伤早期继发性青光眼采用不同的对症治疗方法。具体:①眼内出血:首先进行止血处理,并清除积血,同时予以降压药物治疗,针对常时间处于高眼压状态,或眼压持续升高的患者,需要考虑予以前房穿刺术,同时采用开睑器撑开上下眼睑并固定好,然后采用镊子固定角膜缘外球结膜,以防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②前房角损伤:本来原因导致的患者病情通常情况下较轻,所以临床一般予以患者单纯降压药物治疗,针对少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考虑实施前房角穿刺术治疗。③粘连增生:该类患者可在降压治疗的同时予以抗生素治疗,并考虑是否需要实施玻璃体切除治疗,做到良好且安全的粘连分离。④晶状体轻度移位:可首先予以患者降压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在根据其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实施晶状体摘除术,或玻璃体切除术。⑤眼内炎症:对于眼内发生炎症的患者,可采用消炎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考虑周边虹膜切除术,并且在术前予以局麻,手术切口在鼻上象限的角巩膜缘处,并采用剃须刀片对周边虹膜膜实施切除,然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分析

观察结果发现,本组患者经过各自对症治疗后,眼压显著较治疗前下降,前后比较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见下表1。

表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分析(x-±s)

时间 例数眼压(mmHg)

治疗前40 39.64±4.62

治疗后40 18.69±1.08

t 10.685

P<0.05

2.2 经过治疗后不同诱导因素眼压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对症治疗后,选取的4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眼压降至正常范围内,占95.0%,详细的分析结果见下表2:

3.讨论

青光眼指的是眼压间断性或持续性升高导致的一种眼部疾病,是由物理性、机械性以及化学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导致的眼部损伤。眼外伤早期继发性青光眼多由突发事件导致,一般起病急、可引起患者视力迅速受到严重影响,病情严重还可能直接导致失明,若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均可导致预后差,还可能造成不可逆性视力障碍,继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

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导致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原因有很多,如眼内出血或积血、房角挫伤、角膜粘连、晶状体脱位、眼内炎症等,不同原因导致的继发性青光眼的病理生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临床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临床中主要集中于对症治疗,其中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均是目前治疗本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是否进一步实施手术治疗,或者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联合应用[3]。眼内出血主要受到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出血形成血凝块,引起小梁间隙以及房角阻塞,继而导致眼压升高,并且出血的性质及出血量也直接关系眼压的变化,若眼内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则血凝块在短时间内填充眼内,造成眼内容物的增多,继而导致小梁网水肿,小梁网内细胞及其结构也与眼压的升高有关。晶状体脱位因素导致的青光眼同时还会造成虹膜玻璃体位置的改变,引起前后房通道阻塞,导致防水增加,进一步阻塞瞳孔,出现闭角性青光眼,通常情况下临床采用晶状体摘除术治疗[4]。外力的冲击会导致睫状肌的环形纤维与纵形纤维的分离,虹膜根部向后移位,前房角加宽、变深。针对该类患者可首先选择药物治疗,针对视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首先控制眼压[5]。眼外伤早期继发性青光眼病因机制十分复杂,大多数患者会发生眼内炎症,主要采用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眼内炎症的持续发展。此外,眼部手术治疗术后难免发生各种并发症,所以针对临床症状以及手术适应症不明确的患者,首先考虑药物治疗,尽量避免手术治疗[6]。

本研究中的40例患者经过玻璃体切除术、口服降压药、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后,有95.0%的患者(38例)的眼压得到有效控制,均控制在21mmHg以下,另外2患者眼压也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本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眼压之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而言之,对于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需要明确病因,早期对症治疗,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在确定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考虑手术治疗,争取有利的治疗时机,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于引鱼.99例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1):427-428.

[2]曹慧琴.眼球挫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7):77-78.

[3]程卓,裴颖,王英等.外伤性前房积血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2):1943-1944.

[4]吴雪青.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146-147.

[5]冯桂强,周淋,邓秋琼等.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7):3588-3588.

[6]张元奎,章富成,刘咏红等.普外科眼外伤继发青光眼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94.

论文作者:李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