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市中医院 湖北省钟祥市 431900
摘要:目的:探究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重症肺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而实验组采取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经抗生素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中病情的都显效控制的有18例,好转1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的有效控制人数为22例,临床效率为73.3%,两组间进行比较,对照组临床效率要少于实验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将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抗生素;降阶梯疗法;重症肺炎;应用效果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患有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数量也呈增长态势,具有发病急且危险率高等特点。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伴随病情发展,多数患者会出现休克、肺功能衰竭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危害。目前,临床上针对重症肺炎患者主要采用抗感染、纠正酸中毒等方式,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1]。下文就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和基础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
选取我院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30例患者,男性患者12例,女18例,年龄为42-68岁,平均年龄(55.22.8)岁,平均病程(2.3±1.2)年;对照组: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35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54.8)岁,平均病程(3.4±2.1)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检查诊断为重症肺炎患者。本次研究均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进行。
1.2治疗手段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方法如下:选取哌拉西林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236,生产单位:瑞阳制药有限公司)4.5g/次,静脉滴注,一次时间为8小时。而实验组则采取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其具体方法如下:选用美罗培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022,生产单位:深圳华药南方制药有限公司)注射治疗,一次1g;肾功能障碍者则采用美罗培南0.5-1.0g/h静脉注射治疗;待患者治疗3天后,对患者进行药敏和细菌学检验,根据检查结果换用窄谱抗生素治疗;若药检呈阴性,则继续使用头孢菌素类第三代抗生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084,生产单位:南昌立健药业有限公司)治疗,一次2g,时间为6小时[2]。
1.3指标判别
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疗法的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根据患者病情恢复变化分为显效、好转、未起效,其中治疗效率为显效与好转相加之和占例数的百分比。
1.4统计学意义
采取SPSS19.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两组间的临床效果比较用(%)表示,卡方值查验,当(P<0.05)时,统计学差异性有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经抗生素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28例(93%),较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详见表1。
3.讨论
重症肺炎属于临床中常遇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同时伴有休克体征的肺部炎症。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毒性较强的革兰阳或者阴性菌对肺部造成浸润性感染所致,具有发病急且多伴有严重并发症等特点。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突发性休克等症状,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目前,临床中针对重症肺炎患者主要采取平卧、吸氧、抗感染、纠正酸中毒等治疗方式,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应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成为重症肺炎患者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减轻患者痛苦,有很好的临床效果[3]。
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要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对重症肺炎患者采取降阶梯法抗生素治疗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肺部感染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勇.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广西医学,2017,39(7):1098-1099.
[2]晏东.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0).
[3]金小云.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7(6).
论文作者:马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患者论文; 抗生素论文; 肺炎论文; 实验组论文; 重症论文; 阶梯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