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369-01
方剂来源:清-王洪绪《外科全生集卷四》
方剂组成:熟地30克(一两) 肉桂去皮,研粉,3克(一钱) 麻黄2克(五分) 鹿角胶9克(三钱)白芥子6 克(两钱) 姜炭2克(五分) 生甘草3克(一钱)
水煎服
功效: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
原著辑要:阳和汤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如治乳廦乳岩加土贝五钱。
传统应用:阴疽属阳虚寒凝者。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口中不渴,舌苔淡白,脉沉细等。
哮喘
哮喘有新、久、虚、实之分,新喘属实,多责于肺,久喘属虚,多责之于肾。其为沉痼之病,日久属纯虚者 极少,且绵反复,正气溃散,精气内伤,最易招六淫之邪侵袭,而致哮喘频发,六淫之中,又以寒邪十居八九,寒范娇脏,气失升降,痰浊内生,寒痰胶滞,则痰鸣气促,胸中满塞,不能平卧,故《圣济总录》谓:“肺气喘息者,肺肾气虚,因中寒湿至阴之气所为也。”小青龙汤固然为寒喘的良方,但嫌其未能标本兼治,而阳和汤以鹿角胶、炮姜、肉桂以温肺,麻黄、白芥子以宣肺,熟地以补肺,温宣补三法并用,攻补兼施,用治哮喘反复频发,本虚标实者,最为合拍。如治疗王某,男,36岁,患支气管哮喘有年,入冬则发,咳喘并作,痰稀量多,胸脘痞闷,入夜难以平卧,舌淡苔白,脉弦滑。药用灸麻黄4.5克,白芥子6克,熟地15克,干姜3克,细辛4.5克,肉桂3克,葶苈子15克,法半夏9克,炙地龙9克。先后服用20 余贴,咳喘见平,入夜已能平卧,冬季亦未再复发。
顽痹 痹者,闭也,气血为邪闭于肌表经络也。痹症虽是风寒湿三气交杂所致,然每以寒邪多见,寒性凝滞、收引,寒邪侵袭四肢百,导致气血闭阻,不通则痛,故有“寒主疼痛”之说,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痹痛日久不愈,势必出现阳虚阴凝、气血失宣之证。因此治疗顽痹、久痹多宜补阳逐寒,活血通络之剂。阳和汤中既有鹿角壮阳扶正,又有姜、桂以散寒驱邪,麻黄,白芥子以宣畅气血,标本同治,扶正达邪,用于顽痹疼痛剧烈者,多能奏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治疗李某,女,40岁,患风湿性关节炎多年,四肢关节疼痛,天冷频作,遍尝中西药物,效果不显。发作时痛势剧烈,行动需人搀扶,关节处厥冷,舌淡苔白腻,脉沉弦兼紧。药用:鹿角9克,桂枝4.5克,麻黄4.5克,羌独活各9克,川穹10克,白芥子6克,秦芎9克,赤芍9克,伸筋草10克,千年健9克。上方出入服20贴,痛势大减,效果满意。
闭经 曾经治疗11例,停经2—11个月的患者,投阳和汤加味10剂左右后经至,但量少,色黑呈块状,继服20剂左右后,经色正常,后以本方合肾气丸化裁治疗半月余,诸症悉除。
讨论
阳和汤是中医外科临床上治疗的代表方剂。凡是以患处漫肿无而头,痛无热,皮色不变为主要表现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用本方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本方的药物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温热药和扶正补益药两大类。已知道多数温热药物具有镇痛、抗炎、镇静、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机体的能量代谢,振奋生理机能,而补益类药物则能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加速疾病恢复的作用,从而为阳和汤治疗领域的拓宽提供了广泛的药理学依据。
从其总体来说大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多数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慢性炎性改变是其共同的病变所在。二是多数伴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代谢不良。三是虽然有些因微生物感染引起,但在治疗时感染已不再是其主要矛盾,疾病的转归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整个抗病能力有关,从此推测,阳和汤之所以能对上述疾病发挥疗效首先应当是在抗炎、镇痛、改善血液循环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有所作为。
组成本方的药物大多数具有广泛而显著地抗炎镇痛和抗变态反应药理活性,其中地黄水煎剂和醇浸剂对大鼠实验性甲醛性脚肿有显著抗炎消肿作用,肉桂中的桂皮醛皮下注射0.35毫克,可使犬外周白细胞升高150%~200%。麻黄的水戊乙醇提取物且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干姜的抗炎镇痛药理研究并不多,但其所含的有效成分与鲜姜所含成分相似,有人发现鲜姜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经热板法实验还证明有明显的镇痛效果,甘草的抗炎作用则已为众多的实验研究所证实,其抗炎效价约为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的1/10,其抗炎原理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关,或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关,甘草甜素能抑制蛋清所致的豚鼠过敏反应,能抑制组织胺释放剂引起的肥大细胞颗粒阻滞过敏介质的释放,这些在过敏性炎症的治疗中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阳和汤对上述疾病的治疗,与其组成药物所具有的改善血液循环作用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表明阳和汤可使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明显下降。麻黄中的麻黄碱虽然能是肾、脾、皮肤、粘膜的血管收缩,但能扩张冠脉、肌肉血管,从而发挥循环调节作用。总之,本方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张外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保证血流通畅,从而发挥中医所说的“温通血脉”之功用。
阳和汤的研究还很初浅,我们只能依据所及资料进行些分析,无论如何,本方在治疗多种“寒凝”、“血虚”、“血瘀”等疾病方面所呈现的良好疗效是历代医家所公认的,而其不断扩大的适应范围也将会进一步一起医学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义 施怀生 李明奎 《中医名方应用指南》
[2] 颜德馨 《颜德馨诊治疑难病秘笈》
论文作者:郭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7
标签:麻黄论文; 芥子论文; 抗炎论文; 作用论文; 肉桂论文; 血液循环论文; 咳喘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