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市场格局下我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买方论文,格局论文,重点论文,我国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逐渐告别了以供给严重短缺为根本特征的卖方市场格局,基本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形成了买方市场格局,社会总供给明显大于社会总需求,需求严重不足。虽然,从理论上说,买方市场格局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竞争和经济的发展,但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700多美元, 在世界上排列还很落后,并且尚存在约7000万城乡贫困人口的情况下,出现需求不足,应该说是过早了,是不正常的。因此,扩大内需无疑是当前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而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是否有政府政策措施的协调,其重心在哪里,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认为,在买方市场格局状态下,政府应着重采取以下经济措施来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内需:
一、运用财政政策,积极增加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扩大消费
本文认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一些做法在这里很有借鉴意义。众所周知,1929~1933年美国陷入了空前的经济危机中,工人大量失业,需求不足,经济衰退。而就在这时,刚当上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很快地采取了一系列后来被人们称为“新政”的克服危机的经济措施。其中,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公共工程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使美国较快地解决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复苏,并增加了就业。
虽然前面谈到了当前我国买方市场格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需求不足,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所有领域都是如此。从城市建设、交通通讯、农用水利、环境保护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看,我国的基础设施仍然是明显短缺的;从中长期看,我国仍具有广阔的投资扩张余地和潜力,且这种投资所形成的需求将足以支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为高速的运行。只是必须清楚:这种投资和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都必须要有财政支持!从目前情况看,运用适时适度的财政政策,适当地扩大财政举债和财政支出,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是可行的,不仅可以作为反周期的短期宏观政策,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意义。具体做法为:
首先,扩大公共项目投资规模。
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由于受历史性、体制性因素影响,我国的基础设施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例如,一方面,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供水和环境治理都不能满足需要,一些城市只能定时供水,一些城市的运输效率很低,而全国城市的平均污水处理率只有10%左右。(注:李善同等.《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分析》,新华文摘.1998年第10期,第53页)由此,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上述短缺严重的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对美化城市,还是对加快城市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我国包括小城市在内的城市人口比重仅为30.4%,与世界平均城市人口45%相比差距很大。(注:陈淮.《中国投资需求是否饱和》, 人民日报.1999年7月19日)因此,依靠政府调控,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加快中小城市建设,不仅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由此形成的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和由于生活方式改变而带来的耐用消费品、建筑材料和教育、保险等需求将会不断增大,而受供求关系、经济周期、经济前景预期等方面的影响则很小。
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整体上说,我国铁路、公路的总长度相对于我国辽阔的国土而言,只能说是起步阶段。交通运输设施不能满足劳动要素和物质要素流通的需要,交通的“瓶颈”制约作用依然十分明显。因此,增加投资,修筑铁路、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也成了消除“瓶颈”制约,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增加电力设施建设。由于受供电设施容量的限制,目前居民的部分生活用电的需求还无法得到满足,即使“满足”也是在低用电水平上的满足,我国当前的发电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这样,继续进行电力设施建设,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增加通讯设施的投资,以解决由于信息不灵而阻碍经济发展的状况。
其次,增加投资,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应设立专门机构,下大力气对长江等几条大江大河进行治理,成立植树保土队,加强对大江大河上游植被的保护,这既能减少洪涝灾害,又可增加就业。
最后,发展教育、卫生、国防、警察、司法等公共服务产品,通过公共服务产品的发展,带动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发展,并由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带动整个市场的发展。
总之,以上这些投资的增加,都需要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
二、运用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
中国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其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注意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增强它们的联动效应,既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又要支持经济发展。
首先,通过调整利率刺激消费,增加投资。
利率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灵活运用利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通货状况进行有效调节,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从理论上讲,存贷款利率下调会导致储蓄减少,消费扩张,投资增加。因此,针对当前通货紧缩日益严重的状况,中国人民银行于今年6月9日做出决定,从6月10日起降低国内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降0.75个百分点。这是自1996年5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第7次降息。人民银行这次降息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在通货紧缩、物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刺激消费以扩大内需,激活企业的投资欲望。
其次,增发国债。
1998年,增发了1000亿元长期国债,从一年多的实践看,它不仅对改变基础设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带动了一批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据初步匡算,这一政策效应拉动去年国民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注:《今年将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中国改革报.1999年7月18日)今年,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央决定进一步增加国债发行量,以扩大市场需求,并指出,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既要选择当前急需的投资项目,拉动短期经济增长,也要选择为长远经济发展打基础的有利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项目;既要考虑重点行业的增长,又要考虑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总之,在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下,增发国债,可把沉淀在银行的储蓄转化为投资,除将其用于基础设施的项目外,还可将一部分资金用于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高科技产业的投入,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尤其是随着大规模的设备更新,还可以带动全社会投资的扩张和整个经济循环的加快。
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中小企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具有与大企业不同的特点——更加需要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发达国家除了对中小企业高度重视外,还采取了许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如:成立专门部门对全国的中小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中小企业的权益,给予中小企业从资金税收到研究合作、技术交流等各方面的支持等等。象其他国家一样,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的发展是振兴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国民经济有效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它们当然也同样需要承担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的大力支持。虽然目前我国国家经贸委已经成立了“中小企业司”,但尚缺乏系统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具体措施。为此,中小企业司应当切实承担起专门管理中小企业的职能,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财政、金融和产业支持,提供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此外,政府对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还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给予支持,即:在市场秩序方面,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用人机制方面,以加强管理为中心,以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为保障,促进中小企业的解困和发展;在融资方式方面,为中小企业开辟畅通的融资渠道;在改革模式方面,根据各地区各企业实际,确定本企业的改革办法,不搞“一刀切”。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走出困境,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在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扩大需求、稳定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渠道
有资料显示,1981~1997年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最终消费的比重由67.5%下降到58.7%,居民消费的比重由53.1%下降到47.5%(国际上的平均水平前者为70%左右,后者为60%左右)。(注:林兆木.《拉动下半年经济增长亟待加大刺激内需政策力度》,瞭望.1999年第25期,第5页,第3页)之所以出现这种持续下降现象, 除居民对未来收入与支出的预期出现反差外,还有其深层次的结构性原因,主要是市场供给未能适应不同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消费群体的需要;多年的重复建设形成大量的无效供给;相当多的企业都只把生产的着眼点放在城市居民,而对拥有70%消费者的农村市场却重视、研究不够,产品脱离农村实际。更为严重的是人为地堵塞城镇居民的消费渠道,如:住宅、汽车,城镇居民虽然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和购买意向,但价格过高且配套服务不完善,不少城市对居民购房、购车征收高额税费和采取其他种种限制等,都不利于扩大内需,对社会经济生活危害也很大。这就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政策,采取强制性的有力措施加以调整,改善市场结构,既撤除人为障碍,疏通原有的消费渠道,又积极创造新的消费渠道和环境,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以尽快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在增加投资的同时,促进消费,扩大就业岗位,缓解一些长线产品的供求矛盾,拉动经济有效增长。
如果前面提到的两个比率在今后若干年内“每年分别提高1 个百分点,直到接近国际水平,那么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更大拉动作用就可以持续10年以上。”(注:林兆木.《拉动下半年经济增长亟待加大刺激内需政策力度》,瞭望.1999年第25期,第5页, 第3页)
五、启动农村市场
农村有着占我国总人口70%的消费群体,拉动农民消费,启动农村市场,带动经济增长,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目前农民消费水平仍只停留在城市消费者5~10年前的水平(见下表)。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1997
农村居民家庭133.6 191.3 397.6 686.3 1577.7 2090.1
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343.4 477.6 739.1 1510.2 4283.0 5160.3
可支配收入(元)
我国城乡收入水平的比较(注:陈淮.《过剩经济:挑战中国》,新华文摘.1998年第10期.第49页)
从上表可以看出,农民收入的增长十分缓慢, 总的收入水平还很低。按照一般规律,一定的收入水平总是与一定的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相对应的,这就意味着目前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档次仍然相当低。再加上产销不对路,售后服务差,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以及陈旧的消费模式等,也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的消费。比如,现有农村用于生活消费的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规模、质量、档次等方面,都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市场发展的需要。一些偏远农村连供水、用电、道路和电视信号等问题仍没得到根本解决,更别说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之类的家电商品了。许多解决了水、电问题的农村,亦因其价格昂贵,农民买得起家电却用不起,这也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欲望。
因此,要启动农村市场,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首先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发展“两高一低”产业、鼓励、带领农民利用各地优势,搞科学种养及设立“粮食最低保护价”等措施,使农民尽快致富。同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并使投资重点由以水利设施建设为主转向生产、生活设施综合发展。如制定农村道路计划、农村供电计划、农村通讯计划、农村供水计划,等等。最后,引导农民的消费意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六、努力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及适度健康的经济增长率
据分析资料显示,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从1997年10月开始下降,到今年4月,累计下降5.5%左右,大体回落到1995年末的价格水平;消费价格指数从1998年4月开始下降,到今年4月,累计下降2.5%左右, 大体回落到1996年2~3月的价格水平。(注:林兆木.《拉动下半年经济增长亟待加大刺激内需政策力度》,瞭望.1999年第25期,第5页,第3页)因此,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还要求政府十分注意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应注意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通过增发国债的途径保持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从而大体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另外,还要注意保持一个适度的经济增长率。据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体在11‰左右,从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看,无论是为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还是为加快经济发展以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的长远需要,都内在而必然地要求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能保持在6~10%的区间。为此,政府必须把自身的经济政策、 措施与市场行为紧密配合,力求使经济增长率能保持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以保证就业、消费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健康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