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把握三个“度” 打造语文高效智慧课堂论文_黄红丽

散文教学把握三个“度” 打造语文高效智慧课堂论文_黄红丽

——以米心熠老师教《故都的秋》一课为例

黄红丽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兰炼一中) 730000

摘 要: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样式。在课堂散文教学中,把握课堂设计的共鸣度、教材内容的迁延度以及教学的灵活度,引导学生把握作家思维个性,品味散文魅力,体会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中“悲凉”的意味。作为主导的教师,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段充实、愉快且高效的学习之旅。

关键词:散文教学的三个“度” 把握和打造 高效课堂

前不久我校承办的兰炼教育集团“践行双育六环节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进行的优秀教师展示课中,米心熠老师执教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这一堂课在散文的教学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给了我一些启示和思考。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一单元的第2篇课文,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取景细腻又亲切,语言清新淡远,表现出了故都秋天独特的色彩、韵味和意境。米心熠老师在教授这篇散文时把握了以下三个“度”,给大家展示了一堂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课堂设计的共鸣度

好的散文就是触动人心的情景交融的名曲,学习散文的过程就是一场真情交融的旅程,就是师生感情的共鸣和作者情感的共鸣。好的语文课是有温度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以一个普通文化人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境都笼罩着浓厚的主观色彩,把故都的“清”、“静”、“悲凉”表现得细腻而深刻。但由于本文的写作年代距离今天已七十多年了,学生要充分感受文中的意味和情味的确有些困难。“清、静”相对好理解,“悲凉”就不好理解了。米老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三大模块:看秋象——读秋章;赏秋景——品秋味;写秋景——感秋意。逐步推进来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忧郁而优美的情怀。先让学生看兰州的几幅有特点的秋景图片,初步直观感受秋景的静美、萧瑟的特点,然后品读体味作者笔下的带有主观色彩的秋景和秋意,最后再来探究郁达夫笔下何以有这样独特的秋声秋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自然地参与到景与情和谐交融的文本中去,学生与作者及其文章没有了隔阂,学生的参与度高,自然就没有畏难情绪,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顺畅了。

二、教材内容的迁延度

好的语文课也是有深度的。我们一直都在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米老师这节课对知识的迁延度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学内容的预设从直观表象到内在审美再到素养的提升,层层推进,逐步领略散文的精髓。最后的实践环节——写出自己眼中的秋天,让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更深的体悟,对散文的学习也有了新的认识。遗憾的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没能完成,作为作业去课下完成,如果教师能跟进品评学生的习作,教学内容的迁延就是完整的。其次,在教学过程某个知识点的延伸和补充,米老师简洁又清晰的扩展很到位,比如在讲到五幅故都秋景图之一的“秋日蝉声”图时,及时补充古代诗歌中蝉的意象的理解,又扩展到“寒蝉”的意象的使用。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预设拓展还是在某个知识点上的延伸,完成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使语文课有了高度和宽度,对郁达夫,对散文,对生活中所见之景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课堂容量大,节奏紧凑,可操作性强,既走进文本不是太浅,同时走出文本又没有太远。

三、课堂教学的灵活度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呈现万紫千红,风光不与他人同的特点,但是课堂上教学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不会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评价一节课,但是一节课是否高效,我们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获得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米老师以诵读——品评—写作为流程贯穿这堂课,井然有序,通过巧妙的设问,激起了学生探究作者情感的意识,时而站在高处宏观把握,引领学生;时而俯下身来细微处点拨,与学生一同前行。作者在文章中对故都的秋尽情描摹之后,笔锋一转,来了一段对“南国之秋”的速写,以映衬“北国之秋”的特色。“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运用多种修辞,短句和整句结合,物象具体,生动形象,饶有趣味。米老师对这一段的解读,是一个亮点。能根据学生反应的节奏和掌握的程度来淡化显性的教学流程,增加一些灵活度。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尊重学生思维变化,启发学生读出质疑,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学生需要时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这样的学习,学生是主动的,是积极的,是高效的,是契合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米老师亲切大方的教态,干练流畅的语言,从容淡定的气场,给在座的听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设计出与学生的共鸣点,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迁延度和课堂教学的灵活度,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段充实、愉快且高效的学习之旅。

论文作者:黄红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散文教学把握三个“度” 打造语文高效智慧课堂论文_黄红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