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论文_高伟1,薛强2

高伟1 薛强2

(1陕西正和医院 陕西西安 710054)

(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中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CHF患者连续治疗半年,包括予以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并指导低盐饮食、合理休息等,对治疗前后的BNP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BNP水平变化与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CHF组治疗前后的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治疗后较之前明显降低(均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发现,CHF患者的BNP水平与LVEF之间的相关系数r=-0.41,说明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CH患者治疗前后的BNP水平变化可一定程度地反映治疗的有效性,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血浆脑钠肽水平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091-0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很多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表现,5年存活率低,危害大,且发病年龄逐步年轻化[1],威胁人们身体健康。脑钠肽(BNP)的主要合成部位在心室肌,正常情况下在血浆中的含量较低,而一旦心室功能不良时则会出现高水平状态,敏感度与特异度均相对更高,目前已成为诊断CHF的一种重要血清标志物[2]。在CHF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BNP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治疗效果做出评价,并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以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其治疗中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2年3月~2015年3月选取于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其中男49 例,女31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8.9±7.4)岁,原发性疾病:冠心病38例,高血压心脏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6例,Ⅲ级49例,Ⅳ级15例,排除肝、肾功能严重疾病、急、慢性感染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同时选择50例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80例患者予以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并指导低盐饮食、合理休息等治疗半年,期间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BNP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报告中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与健康人群相比,CHF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治疗后,BN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5;(2)经直线相关分析发现,CHF患者的BNP水平与LVEF之间的相关系数r=-0.41,说明呈负相关性(P<0.05)。见下表。

3.讨论

目前,CHF诊断主依靠临床经验以及相关检测技术, 但化验检查与物理检查的特异性并不是十分的理想,仍缺乏早期、客观的检测方法,造成CHF的再住院率以及死亡率没有明显降低。寻找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地CHF的手段是治疗关键。BNP是心脏中一种循环激素,具有利钠、利尿、松弛平滑肌以及控制血压等作用,可在心力衰竭病发时因内环境紊乱而出现相应的变化。血浆中的大部分BNP都是由心室肌细胞所合成,所以一旦心室压力负荷过度或是容量扩大时都会敏感性地刺激BNP大量释放入血。研究发现,在早期心理衰竭时,BNP就显现出了一定的水平变化,BNP检测应用于诊断新发CHF患者,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可达到97%、80%、70%[3]。

报道指出,CHF患者在应用较长时间的β受体阻滞剂后,其血浆BNP水平会明显幅度的下降,且还与LVEF的改善有关[4]。另有报道,CHF患者在经ACEI治疗后,剂量依赖性BNP水平亦下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使心肌重构受阻断或是心室充盈减小[5]。本研究结果显示,CHF患者治疗半年后,BNP水平由原来的(589.77±225.17)pg/ml明显降低到(274.07±95.63)pg/ml,LVEF由原来的(34.11±7.85)%提高到(48.05±11.07)%,二者呈现出负相关性。因此,在CHF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BNP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治疗效果做出评价,并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CHF患者治疗前后的BNP水平变化可一定程度地反映治疗的有效性,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

【参考文献】

[1]葛正中,吴永华,王晓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老年医学,2010,9(3):463-465.

[2]余俊,朱武军,杜燕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心钠素、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13(25):296-297.

[3]曾燕坤,吴玮,黄阿环.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11(38):82-84.

[4]蒲宏伟,陈漠水,吴忠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7(3):15-18.

[5]何军.动态监测NT-proBNP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15,24(15):4146-4148.

论文作者:高伟1,薛强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论文_高伟1,薛强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