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联合硝酸酯类药物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评价论文_邓小伟 彭恩菊 刘松

重庆市开州区云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405400

【摘要】目的:评价对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硝酸酯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予以硝酸酯类药物药物治疗,试验组另外应用通心络胶囊,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5%,高于对照组的85.9%(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持续时间均缩短(P<0.05),而试验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通心络胶囊与硝酸酯类药物联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硝酸酯类药;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将出现急性的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1]。硝酸酯类药物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通心络胶囊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的中成药。本次的研究中将分析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硝酸酯类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5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8例。对照组男71例,女57例,患者年龄44-78岁,平均(60.2±5.0)岁,心绞痛(CSC)分级:轻度30例,中度80例,重度18例。试验组男69例,女59例,患者年龄43-78岁,平均(60.0±5.1)岁,CSC分级:轻度28例,中度81例,重度19例。两组的以上资料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予以卧床休息,持续监护心电图、吸氧、抗栓、抗凝及抗心肌缺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使用硝酸异山梨酯片(生产厂家: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7022570),口服10mg/次,3次/d。试验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生产厂家: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19980015)3粒/次,3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8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一周时间的心绞痛发作情况。

1.4 评价方法

治疗效果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显效:心绞痛、心悸等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结果仍异常;无效:与治疗前比较症状及心电图异常无改善,甚至更严重。将显效与有效占比之和作为治疗有效率。询问患者入院前1周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并记录患者治疗后1周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软件作为统计学工具,( )、(%)表示计量和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5%和85.9%,治疗有效率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注:与试验组比较,X2=5.364,#P=0.021。

2.2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治疗前一周试验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9.5±2.0)次,发作持续时间为(6.5±2.0)min/次,对照组分别为(9.3±2.2)次,(6.3±2.2)min/次,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发作次数:t=0.761,P=0.447;发作时间:t=0.761,P=0.447),治疗后一周试验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2.0±0.3)次、(1.0±0.3)min/次,对照组为(5.0±1.0)次、(1.6±0.5)min/,两组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试验组:t=41.957,P=0.000;对照组:t=20.131,P=0.000),发作持续时间均缩短(试验组:t=29.090,P=0.000;对照组:t=23.565,P=0.000),而试验组的次数少于对照组(t=32.510,P=0.000),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t=11.642,P=0.000)。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数为严重的梗阻性冠心病,在心肌需氧量增加或者供氧量减少的情况下即可诱发心肌缺血,若使用血管收缩药物或在有血栓的情况下又进一步加重了管腔的狭窄程度,心肌的供氧量减少,从而造成自发性的心绞痛,出现动脉压力增高和心动过速的情况增加心肌的需氧量,即可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3]。目前药物治疗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治疗方式。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可知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发作持续时间均缩短,而试验组的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对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并可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硝酸酯类药物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可用于治疗各类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和发作,其药理作用为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静脉及外周血管,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通心络胶囊属于中成药,其药物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蝉蜕、土鳖虫、蜈蚣、降香、乳香、水蛭、全蝎、赤芍、檀香、酸枣仁、冰片,其中人参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水蛭、赤芍、全蝎、土鳖虫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再配以蝉蜕、降香、乳香、檀香、酸枣仁、冰片等药物,增加益气活血、理气止痛与安神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能够缓解心肌缺血程度,改善心肌的供血和供养,增加冠脉血流量[4]。因此将硝酸酯类药物与通心络胶囊合用可取得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通心络胶囊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郭雨青, 甄毅锋, 石雁. 通心络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0):1115-1117.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2-25.

[3]孙远南, 陆明荣, 倪慧. 通心络胶囊联合左卡尼汀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35(5):1256-1258.

[4]王淇.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报, 2015,43(5):104-106.

论文作者:邓小伟 彭恩菊 刘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  ;  ;  ;  ;  ;  ;  ;  

通心络胶囊联合硝酸酯类药物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评价论文_邓小伟 彭恩菊 刘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