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内容评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内容论文,口语交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尽管受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文本内容制约或影响,教学内容还是会随着学生学情和课堂现场教学情境的变化而不断生成。因此,对课堂教学中实际呈现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听课评教也显得十分必要。这里,我们以一节口语交际课——《婉转拒绝》的教学内容为例,从目标指向性、正确性、合理性、适切性、实效性几个角度对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评议。
1.语文教学内容的目标指向性
主要对课堂教学中预设或生成的教学内容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联系考察,思考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在教学《婉转拒绝》的过程中,安排了这样几个活动:①
1.展示名人婉转拒绝的例子(罗斯福总统的例子、冯骥才的例子),了解什么是婉转拒绝;
2.展示生活中需要婉转拒绝的例子(把干洗过却未能去污的衣服拿去退换、拒绝好朋友来抄作业),练习怎样婉转拒绝;
3.设置几道情境练习,分组讨论,解决如何婉转拒绝;
4.请同学们提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需要婉转拒绝的难题,大家讨论解决。
我们可以看出,本节课从“认识什么是婉转拒绝”的知识入手,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婉转拒绝;并设置情境练习,学习如何婉转拒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碰到的类似难题。可见,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与“学习婉转拒绝”的教学目标联系紧密。教师在预设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显然注意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生成的教学内容也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
2.语文教学内容的正确性
主要思考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在《婉转拒绝》的口语交际学习中,教师首先展示了罗斯福总统婉转拒绝的例子: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好朋友向罗斯福打听海军在加勒比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对方答:“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在这个例子中,罗斯福拒绝了对方的提问要求,但因为运用了婉转拒绝的方法,达到了不伤害对方感情的目的。利用这样的例子来解说什么是婉转拒绝,显然具有代表性,学生从感性认知上了解了什么是婉转拒绝。
但是教师主要以实例展示“什么是婉转拒绝”,没有从理论角度进行阐述,更没有对其适用的范围、应具备的条件加以分析,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凡是拒绝,都要婉转。从后面情境练习的设计来看,教师自己也没有认识到婉转拒绝的条件,在不必婉转的时候也生拉硬扯地强调要婉转,使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变得模糊难辨。
3.语文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主要思考语文教学内容中是否合理利用了语文课程资源,是否恰当安排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呈现方式,使学生更乐意、更有效地学习这堂课的教学内容。
这位教师从名人故事入手,介绍什么是婉转拒绝,非常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名人事例转入生活实例,拉近了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较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设置情境练习,分组讨论解决,进行实践演练,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掌握婉转拒绝;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过的难题。这些环节的设计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广泛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呈现方式有图画、视频,呈现顺序由易到难、由远到近、由模仿到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开心、有趣。
4.语文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主要思考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该班学生的实际需要,包括学习实际需要和生活实际需要。
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这位教师设计了这样几道情境练习题:
练习一:一位担任班长的同学认为做班级工作花时间,耽误自己的学习,感到吃亏,便向班主任提出辞职。作为班主任,该怎样打消班长的念头呢?
练习二:今天晚上全家要为爸爸过50岁生日。你的一位同学却邀请你去看足球赛,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才能不伤害这位同学的感情?
练习三:假设你跟妈妈商谈购置家里的窗帘。妈妈准备用同一种花色的窗帘来布置空间,而你喜欢用另一种花色的布来做自己房间的窗帘。这时,你该怎么对妈妈说呢?
练习四:一位同学想利用父亲出差的机会随父亲去泰山玩,向班主任请假。如果你是班主任,如何拒绝他,才能使他心悦诚服?
首先,我们来对练习一进行思考。这道练习题让学生假设自己是班主任去说服前来辞职的班长,七年级的学生恐怕很难从成年人的、教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所以,尽管经过了讨论,学生的回答还是难以说服人,比如有学生说:“这就好像是一个酸苹果,你咬了一口,让别人来捡,谁还会来吃呢?”后来教师启发,比如应该讲讲做班长的优势,当班长利大于弊等等。学生答:“做班长很有权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显然,这个练习情境超越了学生的经验范围。
练习二是教材内容中的一道题目,但这里设置的情境并不需要婉转拒绝,面对的是自己的好朋友,拒绝又有正当理由,完全可以也应该坦诚相告,并不需要煞费心机地婉转,所以,学生的回答也难以体现婉转拒绝的优势。有一位同学就回答:“今天是我爸爸的生日。”很明确地告诉了对方拒绝的理由。而另一位同学的答案是:“爸爸的50岁生日只有一次,而球赛是每年都有的。”在同学理解拒绝理由的前提下也显得完全没有必要。第三位同学的答案是“这场比赛没有我喜欢的球星”,仔细思考起来,还不如直接告诉对方原因效果好。
练习三,就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生活中也缺少或者说很难碰到这样的实际冲突,一方面,现在家长在进行家装设计时一般会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家庭的装修可能几年才会碰到一次,倒是平日里买衣服的时候,由于家长和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审美眼光各异,产生冲突的机会会更多一些。
练习四,同练习一一样,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说服学生,由于学生缺乏相关阅历,很难妥善解决这样的问题。
倒是学生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提出的问题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我过生日的时候,几个好朋友商量要凑份子,找个饭店大家撮一顿,我想拒绝,不知道怎样说才不伤感情。
经过这样的思考分析,教师很容易意识到教学预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备课、上课过程中应该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以便教学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5.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主要思考课堂教学内容是否使学生学习了相关语文知识,驻留了相关语文经验,获得了相关语文技能。
还是以这节口语交际课为例,尽管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具备明确的目标指向,安排合理,但由于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正确性、适切性上出现了问题,使语文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从学生情境练习的解答过程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并没有有意识地进行恰当婉转拒绝。比如,有的同学直接说出了拒绝原因,例如,练习二中,直接告诉对方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有的则撒娇、耍赖,例如练习三中,明确说出“我就要这一件”;有的同学则强词夺理,例如,在对练习四的解答中,有同学说:“上次中考,语文考了多少分?数学呢?地理呢?历史呢?”由于考试成绩不好,当然不能出去游玩,这种拒绝方式显然会伤害对方;有同学说:“泰山有地震,不能去。”这种拒绝如果没有事实依据的话,显然成了“强词夺理”的“谎言”。这都是不恰当的。对学生提出来的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也没有商讨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种种情况表明,大多数同学都在就事论事,并没有明确的婉转拒绝的意识和方法,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教学分析和研究框架,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教、进行反思,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从语文课程理论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帮助广大教师较快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语文教学回归根本,提升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水平,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援。
注释:
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初中语文培训教材观摩课:《婉转拒绝》
标签:口语交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