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开放大学质量的几点思考_大学论文

关于国家开放大学质量的几点思考_大学论文

关于国家开放大学质量问题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质量问题论文,国家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定稿日期:2015-06-15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X(2015)06-0013-04

      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的一所新型大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适应新使命、新任务,应对新问题、新挑战而选择的一种战略转型。转型成功与否,根本标志在于是否适应我国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为社会成员提供更方便、更灵活、更优质的高等教育机会与服务,实现从追求规模扩张向重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转变,核心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对大学质量问题的基本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质量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常识概念,但在研究领域,它却是一个十分深奥复杂的学术概念。在哲学意义上,质量是指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正是这种内在规定性,决定了世界万物之间的差异,无所谓好坏高低问题。当把它纳入价值领域进行考察时,它就演变成了一个评价概念,既存在客观的好坏高低问题,还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主观性内涵。

      由于历史、社会、价值、视角等因素影响,人们对质量的认知、标准、评价等,不仅存在差异,还相互矛盾,甚至截然对立,以至于纷争不断、自我纠结和难以自拔。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爱德华·撒丽斯所说:“质量是个必须小心处理的概念。难以处理是因为这个字意义多变,对不同的人而言指的是不同的事。”[1]1982年美国联合研究理事会的报告也指出:质量是什么,你也知道它,你又不知道它。它就是这样自相矛盾的。[2]

      有研究者认为,把质量概念引入教育领域,对大学质量问题进行讨论并作价值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大学质量的价值评价,主要是对其职能的实现度的评价。一般认为,大学的职能主要有三个,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因此,对大学质量的讨论、评价,主要围绕这三个职能好坏高低展开。从本义或根本性上讲,大学的“天职”或根本任务在于人才培养,其他两个职能是延伸性职能。正是这个原因,当人们谈及大学质量时,指的主要是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也一样。大学的质量问题,由于它的发展性、多样性和价值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主观性和多变性。

      研究大学的质量问题,必然会涉及它的标准问题。没有标准,研究就很难进行下去,更谈不上深入展开。就如同质量概念一样,由于视角不同,人们对质量标准的看法、界定也不尽相同,差异甚大。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完全公认和普适性的大学质量标准。这可以从政府、大学的相关文件,以及学者的相关论文中得到佐证。邬大光就认为,至今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黑洞”,既是研究的“黑洞”,也是实践的“黑洞”。[3]

      比较普遍或得到比较多的人认同的观点认为,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高低还是有相对的客观标准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标准,即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二是个体标准,即学习者对大学教育教学的满意度;三是机构标准,即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其预定目标的吻合度。因此,前南斯拉夫教育家德拉高尔朱布·纳伊曼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中强调说,高等教育只有成功地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时,才能够得到发展。[4]

      当然,衡量质量的好坏高低,也不仅仅只是满意度问题,还取决于其他一些因素,如投入产出比等。在比较意义上,投入很大,产出很小,就很难评判质量。投入大小影响着绝对意义上的质量,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品牌质量是不合适的。对大学质量的评价也一样,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性质、层次、类型的大学,更不能用北大、清华等大学的标准去衡量其他大学的质量。

      这就涉及质量观的多样化问题。自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三阶段论,并明确提出在大众化阶段应确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来,多样化的大学质量观已得到世界范围的普遍认可并成为主流观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指出,要对学校、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予以应有的重视,“以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5]潘懋元也认为:“高等教育多样化背景下,用统一的质量标准去衡量各类高校是不公平的。”[6]秦绍德则将多样化的质量观具体化:由于大学的种类很多,因此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认识和衡量标准也各不相同。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质量观;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就提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基础学科见长的大学很看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工程技术学科见长的大学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高等职业学校则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不同层次的大学对人才培养质量更有着不同的参照系和要求。所以,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应当是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包含多样内容的质量观。衡量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应该是多把“尺子”,而不是一把“尺子”。[7]

      在这样一种多样化的质量观视域中,不仅有利于不同性质、层次、类型的大学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也有利于人们全面、客观和准确地评价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对国家开放大学质量的基本评价

      开放大学是大学历史演进的产物,它们同宗同源,但宗旨、性质、特点等不尽相同。在非价值体系中,它是大学的“另类”。自英国开放大学诞生以后,类似的大学和机构就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范围内涌现,也包括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这些“另类”大学,在存在形态、活动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与传统大学很不相同。它没有围墙,不固守传统,借助技术手段,向一切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机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国民素质。

      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是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内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30多年来,它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开放办学和广播电视等技术手段,以独特的方式解决了特定的高等教育“学历补偿”问题。在其初始阶段,由于强调名师名教,管理严格规范,加上本就卓越的“老三届”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普遍较高,具有相当的美誉度,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以及国外相关认证机构的认可。

      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办学规模越来越大。2000年时,注册在校生不到20万人,到了2014年,迅速扩张到了350多万人,约占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在学生的十分之一。从注册在校生的结构看,70%左右来自基层、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大多为在职学习,其中有近20万农民学生、10万士官学生、7000残疾人学生。这种规模的发展,是在国家财政投入极少,全靠较低学费收入支撑来实现的。在这过程中,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直坚持“名师名教”,坚持“五个统一”,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

      从宏观质量观角度看,这种规模的发展,不仅证明了它的效益,也证明了它的质量。根据国际评估观点,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核心要素之一是它的国民素质高低。而国民素质高低的指标,是一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以及每十万人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据国家统计数字,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生3,500万人,毛入学率37%。在这3,500万学生中,有350万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

      无须讳言,在办学过程中,由于办学历史、条件、体制、机制、理念、模式、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从微观质量观角度,随着规模的发展,国家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并引起了来自社会不同角度、层面的质疑和批评。具体表现为:

      第一,规模发展过快,办学条件跟不上。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开放大学在学生由2000年的20万猛增到2014年的350万,但相应的办学条件却没有跟上,这既体现为数量,也体现为质量。以师资为例,据相关统计,2000年时电大系统的专职教师为31,315人,到2013年时为47,586人。也就是说,当学生成倍、十几倍增长时,教师只增长1.52倍,而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也只达到17%。此外,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很少,学费收入大多用于维持基本生计,没有太多的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保证教学过程质量。

      第二,人才培养目标欠准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相对陈旧落后。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电大系统的学生结构及其学习需求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一直没有进行过必要的修正、调整。它导致了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诸多问题的出现。如教学内容不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过于追求系统性、逻辑性和学术性,一些十年前编写的教材至今仍在使用;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因人设课问题;考试内容、方式过于刚性,缺乏适应性、针对性等。

      第三,办学组织松散,教学管理不到位。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办学系统,但由于体制原因,四级电大的人、财、物各自独立,没有隶属关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级责权划分不够明确,执行也不严格。在教学过程中,似乎谁都在管,但又似乎谁都不管。正是这种状况,引发了许多不应出现的教学质量问题。

      总体来看,国家开放大学的质量是有保证的,但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发展过程中,质量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逐步把重心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通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国家开放大学质量的若干思考

      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也是一个永恒概念。国家开放大学必须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社会需要、学习者需求,以及自身性质、特点、发展状况,不断改革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其前提和基础是转变思想观念。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等教育界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曾掀起过一场横跨数年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大讨论的内容涉及思想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质量评估等。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校长、书记、院长、系主任和广大一线教师,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官员,以及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这三大主体,都卷入了这场大讨论之中。这场大讨论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转变思想观念是先导”。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大学从不同层面、角度对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和成果。国家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的,但它的办学宗旨、定位和办学目标与电大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形成为宗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着力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在推进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既要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又要解决存在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实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没有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是不可能的。

      第一,要确立质量立校的思想观念。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所大学立校之本。没有质量就没有声誉、品牌,就不可持续发展。无论是改革、建设和发展,都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视为国家开放大学的第一观念、生命线和全面建设发展之基础。

      第二,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学生是大学服务的对象,也是大学存在的理由。没有学生,就不需要教师,也不必办好什么开放大学。因此,国家开放大学的改革,包括体制改革、机制改革、模式改革、内容方式改革等,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生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终点。

      第三,要确立保证过程的思想观念。学习是一个有机过程,质量是每一个过程质量的总和。保证质量的核心是保证过程。每一个学习环节的质量有保证,其最后的学习质量就有保证。人力资源是主体性资源,人才“产品”不能容忍“次品”,要强调全面质量管理,通过保证过程来保证结果。

      第四,要确立基于网络的思想观念。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一种模式,也是一种方向、思维和趋势。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国家开放大学,必须基于网络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突破时空制约,为社会成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成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转变、更新思想观念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明确国家开放大学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问题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8]从国家开放大学的实际情况看,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既涉及体制、机制和模式,也涉及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质量标准、评估、监控等。它们之间不但相互关联,还互为前提。因此,提高国家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就事论事,孤立地看待、处理相关问题,必须进行综合改革、全面推进。

      从关联性逻辑和优先次序考虑,第一,要通过改革解决好办学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问题。国家开放大学要在深入研究、总结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批文要求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努力搭建一个参与主体多元,总部、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权责分明,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办学组织体系,探索形成总部和分部两级统筹、分工明确、共商共管的内部运行机制。

      第二,要重新调整、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规定的是一所大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方向、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必须根据自身任务、条件、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国家开放大学应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结合宏观环境变化,适应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主要在生产、服务和管理岗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第三,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没有标准,既谈不上高低,更谈不上保证。而质量标准,必须是一个体系,既要明确办学宗旨、指导思想,又要明确办学条件、培养模式,更要规范人才培养过程的重点环节。要根据质量标准制定各个重点环节的主要观测点,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检查、评估指标体系。为提升社会公信力,应引进社会评估机构对国家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第四,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既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与其他大学保持统一性,保证基本质量标准,又要体现自己的办学性质、特点、定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要全面修订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梳理、整合教学内容,强调让学生学习最有价值的知识。要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着力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要解决教材相对陈旧、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管理方式过于刚性和弱化等问题。

      第五,要基于网络,通过改革创新,探索形成国家开放大学的“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是结果的预设。所谓“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基于网络,以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核心课程、网络教学团队、网络学习支持、网络考试测评和网络教学管理为主体,构成相互支持、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的模式。其中,网络学习空间是基础,网络核心课程是中心,其他四网是支撑。要通过“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习行为发生,保证学习过程支持,实现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的。

标签:;  ;  ;  

关于国家开放大学质量的几点思考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