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市场运行和消费的升级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_消费结构论文

宏观市场运行和消费的升级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_消费结构论文

宏观市场运行消费升级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升级为论文,强劲论文,中国经济增长论文,动力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0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了做好04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与重大问题。会议还从八个方面具体部署了04年的经济工作。其中,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是重点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前经济回升的拉动力量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有很大关系。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已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高成长产业,正在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也扩大了市场化投资的空间,进而支撑了我国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把握消费升级的动向,调整消费政策,消除消费梗阻,不仅有利于形成新的国内市场空间和经济发展空间,也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消费升级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1、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从我国经济运行与消费结构升级的轨迹看,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转型,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助推器作用。

第一次消费结构升级出现了粮食消费下降、轻工产品消费上升的趋势,这一转变对我国轻工、纺织产品的生产产生了强烈的拉动,带动了第一轮经济的增长。

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的表现是,家用电器消费的快速增加,耐用消费品向高档化方向发展,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电、大容量多开冰箱、空调器、微波炉、影碟机、摄像机成为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这一转变对电子、钢铁、机械制造业等行业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动了第二轮经济增长高潮。

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升级转型正驱动着相关产业的增长。在消费结构转变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与之相联系的消费,尤其是IT产业相联系的消费在一定时期内增长最为迅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800万,在半年内增长了89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2572万台,WWW网站数473900个,分别比半年前增长23.5%和27.5%。因此,从很大程度上讲,居民网络消费的剧增,大大推动了我国IT产业的腾飞。

住房、汽车的消费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据有关资料,汽车业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服务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住宅业能带动45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可见,汽车、住房消费的拉动作用范围大、层次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可以真正产生突破一点、收获一片的效果。

2、消费升级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崛起。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方式、内容以及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消费总体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城镇居民对服务性消费(服务性消费指居民家庭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支出)需求不断上升,居民消费支出逐步向服务性消费领域分流,家庭服务社会化趋势更加明显。2002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为1650元,比上年增长25.3%,远远高于消费支出的增长幅度。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24.8%升为27.4%,提高2.6个百分点。据测算,“九五”期间,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水平大约增加0.8个百分点,居民的旅游支出增加2.2个百分点。生活方式的变化,个性化的时尚生活带来了第三产业层级变革。新兴的文化休闲产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3、热点商品消费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经济运行看,消费需求的升级变动一般首先对建筑材料、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通讯设备等制造业形成较强的需求拉动作用,而后通过产业传动的效应带动建材、机械、石化等行业的发展,成为保持这些行业平稳运行和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另外,消费结构的升级还体现在环保、健康等新型消费观念渐趋主导消费行为,使得环保设备、新型材料能源、医药生物制品等行业逐渐兴起,并展现了勃勃生机。

从目前消费市场看,消费结构的升级最为明显的是,住房与汽车两大消费热点的形成。而住房与汽车产业的增长,又直接带动了钢铁、机械加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汽车:

近几年,私人购车占整个市场的份额迅速提升,进入私人购车阶段。2002年私人购车比例首次超过50%,达到70%左右。其中,汽车市场最活跃的北京市私人购车比例已达90%。据调查,2003年9月底,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为1.3辆,比1992年底的0.2辆增加1.1辆,反映出轿车正加快进入普通家庭。

而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也表明,汽车消费对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是它的产业链长,辐射面广,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服务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它的发展要求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因此可对高科技行业起较大的推动作用。再次,汽车类商品对货币的吸纳量不可低估,尤其是在它们刚开始商品化的时期,吸纳量尤其巨大。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可见,汽车对经济确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测算,汽车工业产值与相关产业的直接关联度是1:2,间接关联度则达到1:5,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链的产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0%左右。随着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大量采用,电子系统已可以占到一辆高级轿车总成本的70%,普通轿车的30%,信息技术与汽车工业的结合,将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和汽车工业的共同发展,是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标志。

此外,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使得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金融等汽车服务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这个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将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吸引庞大的社会资金并产生大批新的就业岗位。

可以预见,只要汽车消费政策趋于宽松,各项不合理的价外税费能让消费者基本接受,我国汽车市场的潜力将是巨大的,并将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住房:

由于住房商品化的推动和居民投资意识的增强,消费不断升温,对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专家测算,住房产业对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建筑业每生产1亿元产品,需要直接消耗0.64亿元的工业产品,还可以带动0.04亿元的商品销售;每投入100元的住房资金大概可以创造相关产业170元到200元钱的需求;每销售100元的住宅可以带动130元到150元的其他商品销售。根据计算,住宅建设如果增加10个百分点的话,有可能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个百分点。另外,住宅行业每吸纳100个人就业,可以带动相关行业200个人就业。

随着房改和住房商品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用于购买房屋方面的支出将会大量增加;农村居民逐渐富裕后也将会继续改善居民条件。城乡住房消费热将不仅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也将推动建材、装饰装璜、家具、家电等商品的销售,继续充当扩大内需的重要角色。

总之,住与行消费结构的升级不仅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4、消费升级对投资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消费是投资的前提。经济增长如果长期过度依赖投资,会造成生产能力放空,银行呆坏帐增多等问题。因此,必须有意识地更新思想观念、改善宏观调控,更多地让消费拉动发挥作用,使投资需求的扩大同第三产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消费结合起来,使消费逐步成为社会投资的“引路人”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从投资与消费看,一方面投资增加所形成的供给,可以为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所消化,即投资提供的产出可以顺利地实现其价值,不存在产品积压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可以满足企业新增投资所提供的供给,即不存在被动储蓄。如此一来,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就能顺畅进行,国民经济就会实现良性循环。在这种模式下,投资的粗放型扩张因消费需求的约束而受到抑制;而消费需求所引导的市场竞争的作用,将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率和更为集约的使用。

制约消费升级的主要因素

1、收入因素。由于收入制约或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良,导致居民收入未能转化为即期消费而被储蓄起来,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弱化。目前,由于投资和消费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导致了许多产品和服务不能获得价值实现,投资效应弱化,就业困难,职工收入受到影响,进而阻碍居民消费的增长和升级的加快。此外,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对消费升级有较大限制。

2、消费政策。由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能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一些居民有能力消费,愿意消费,但是难以消费或不敢消费,其中有些是由于不合理消费政策的限制,使居民在用电、买房、购车和教育等方面的消费门槛较高;有些是由于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要,消费服务落后。

从消费信心看,在现阶段,影响居民消费信心进而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假冒伪劣商品、坑骗消费者、虚假广告等非诚信现象充斥市场;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欺诈消费者现象时有发生,抑制了消费欲望,对消费结构升级产生了梗阻;二是售后服务不到位,这一点在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消费技能看,部分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技能偏低,直接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内容和实现程度。

3、消费者的主观阻隔。现阶段,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信心和消费技能都影响和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实现。从消费观念看,“量入为出”、“节俭第一”、“无债一身轻”等观念仍在起主导作用。从消费心理看,在居民对未来收支预期没有得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即期消费的欲望不可能得到彻底的释放。此外,消费者受“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影响,当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呈下降趋势时,会推迟购买此商品,商品价格的不断下降,会强化消费者的等待心理。

4、服务消费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使居民服务消费需求难以满足。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部门发展不平衡(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地区不平衡(沿海快于内地、城市快于农村),结构不平衡(高档服务供给过多,需求不足,中低档服务供给不足,满足不了广大服务消费需求);二是服务业社会化、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低影响了居民消费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服务价格持续上涨制约了居民的服务消费。

消费升级加快为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空间

在各国的总需求中,消费需求一般占60%以上。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还是偏低的。1996年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8.6%,日本占66.4%,韩国占64.8%,印度占71.7%,德国占72.0%,美国占82.8%。近几年来,我国消费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一直在60%左右,既低于一些发达国家,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我国与美国消费率相差近20个百分点,主要是发展性消费不足,大多停留在生存性消费的水平上。如果我国消费占总需求的比例达到日本、韩国1996年的水平,消费可以大幅拉动经济增长。

今后几年,拉动经济增长的热点商品和主要服务支出有:

1、汽车。从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到10000美元时,将进入汽车消费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广州、上海、北京人均GDP均超过3000美元,因而汽车消费率先在这些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2002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961美元,汽车尤其是家用轿车销售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3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000美元,这会有更多的城市和地区人均GDP陆续达到3000美元以上,汽车消费热潮将在更多的城市逐波掀起,形成从大中城市到中小城市直至城镇的波浪式消费,汽车消费热在我国将至少持续10年以上。

今后几年汽车市场将有更大的拓展空间,汽车消费热将逐步克服地域和价位上的局限性,在更广大的领域掀起。

2、住房。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2.8平方米,与1990年代高收入国家平均30平方米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初步测算,按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基本达到中等收入国家1990年代平均水平,2003-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将年均增加1.15平方米,平均每年由此多建居民住房0.84亿平方米。按每平方米住房投资1000元测算,2003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投资需求将年均增加约840亿元,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高速增长在前两年已有所显露,前两年住房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旧公房和成本价房,而目前高收入阶层即买即付和年轻中低收入阶层信贷购新房热潮正在掀起。住房消费热能持续多久?由于目前我国居民住房条件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可以说,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有多强烈住房消费热就将持续多久,但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表现形式。调查显示,北京居民对现住房的满意率不到20%,约有48%的居民提出在几年内愿意换购住房,已购公房户中有67%希望通过换购住房来改善环境条件。因此,住房消费将进入购买新房和以旧换新并存的新阶段,以20%左右高速度增长的商品房消费热在我国将会持续5到6年。

3、家庭耐用品。城乡居民家庭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加快,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尽管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耐用品消费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总体上都有提高的空间。2002年我国每百户农村居民彩电、洗衣机、冰箱的拥有量分别为48.1台、31.8台、14.8台,分别相当于每百户城镇居民的38.1%、34.2%和16.9%。按照农村居民彩电、洗衣机和冰箱拥有量2005年分别达到城镇居民50%(其中彩电达到70%)进行测算,今后几年(2003到2006)将年均增加消费需求约130亿元,相应拉动经济增长0.12个百分点。

2002年,我国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微波炉、家用电脑和汽车的拥有量分别为51.1台、30.9台、20.6台和1.3辆。如果这四种商品拥有量继续以2002年的速度增长,今后5年将年均拉动消费需求增长650亿元左右,拉动经济增长约0.6个百分点。综合考虑,因提高城乡居民耐用品消费,2003到2006年将年均创造需求780亿元左右,推动经济增长0.72个百分点。

根据现阶段消费特点,在今后15年里,基本消费趋势将是持续的消费升级,居民消费热点将发生如下变化:一是从基础的吃、穿、用类转向以居住、交通、通讯为主要内容的住行类消费;二是从简单的商品性消费转向包括各种服务在内的复杂性的商品及服务消费,如餐饮、教育、文娱、旅游、家庭服务和医疗保健;三是大量的普通性商品转向注重选择、追求时尚的个性化消费,商品的质量、品牌、款式、包括和售后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城乡来看,今后几年内逐步形成的消费热点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住房、电子信息产品、服务消费、教育、旅游、小轿车、新型食品等,农村居民——住房、家电、农用车和摩托车等。

4、服务性消费。服务性消费占总体消费的比重日趋扩大。我国居民在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促进下,今后几年居民消费将向个性化、多层次化拓展,提高精神质量的发展性消费也将继续快速增长。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服务性消费在总体消费中所占比重大幅提高。西方国家服务性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较高,我国已走过温饱消费阶段,处于以发展性消费为主的阶段,但目前服务性消费所占比重仍很低,因此发展空间相当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服务性支出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尽管增长较快,但因基数小、比重低,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促进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空间十分巨大。按2005年将城镇居民服务性支出比重提高到30%测算,2003到2006年将年均增加消费需求约190亿元,拉动经济增长0.18个百分点。

标签:;  ;  ;  ;  ;  ;  

宏观市场运行和消费的升级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_消费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