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论文_张君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论文_张君

绍兴市中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500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人类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因此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环境监测的数据和结论能准确、及时、全面地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角度出发,探讨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环境监测;水平提升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内容

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得到了极大的革新,环境监测水平不断提升。其中,现场采样工作质量管控的落实就是典型代表。在实践工作中,人们可借助环境监测站,着重培养业务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时制定系统的、极具针对性的管控机制,强化环境监测质量,将环境监测质量全过程管理工作高效落实到实践中。在此管控模式之下,人们可逐步完成存储、技术处理、环境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工作任务,为日后的环境监管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测基础工作薄弱,地区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这个问题一直是制约监测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科研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监测手段落后、拔尖人才匮乏。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数量少,使用频率高和故障率高,几乎没有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仪器设备。由于历史原因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还有所欠缺,区域间能力建设差异比较明显。

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环境监测机构大多通过了计量认证、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评审,初步建立了对环境监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系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但是,部分监测机构仍停留在完成监测业务工作的层面上,忽视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甚至将体系的运行视为障碍,既浪费了人、财、物,又失去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机会。内部审核以及管理评审仅仅满足于文字记录和文件的归档,缺乏对日常监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最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只是为应付外部评审和监督检查,体系运行演变为少数质量管理人员的文案工作,全员参与也成了一句空话。

3.监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环境监测工作一直面临工作量大、人手少、经费不足的现状,监测工作人员疲于应付繁重的日常监测工作,业务范围与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导致QA/QC工作边缘化。由于以往质量管理的局限性,一般比较注重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而现场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历来是薄弱环节。

三、提升环境监测水平的措施

1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过程管理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形势,要从实际出发确保环境监测信息和数据的质量,要加强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将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因素加以控制,使监测的信息和数据能真实的反映本地区的环境现状,达到环境监测切实为环境工作服务的目的。环境监测的质量工作说到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要明确监测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要求,以及监测管理者的具体职责;其次,要按照规范的要求对各项工作进行质量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实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是这个特点,整个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能够通过反馈对质量管理进行自我改进,当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全方位、全程序、全过程、全要素共同展开时,整个企业的质量控制形成一个体系,规范运作使环境监测质量持续提高。

2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规范化的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测的质量,因此,在具体的过程中也要有相应的工艺流程和要求,形成完整的技术文件并对监测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指导。比如对实验的环境和条件的要求、对具体的操作者和环境监测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的要求等,要对环境的监测体系进行逐步的完善,利用内部的评价机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现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实现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一个关键是全面质量控制,要加强质量体系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质量控制的工作,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运行,使环境监测质量得到持续提高。质量控制是一个综合的因素,需要从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共同来提高。外部监督要求监测机构要接受上级部门的质量监督,积极参加有关的监测计量认证、质量管理评审、持证上岗考核、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等外部质量控制活动,通过这些质量控制活动来不断提高检验和监测技术能力,以保证监测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要加强内控提高内部质量管理,从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开始,使监测人员不只具有理论知识,也要具有过硬的技能操作水平,在日常监测工作中也要拓展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使监测工作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进行,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实现质量控制的外部与内部的有效结合

多与上级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联系沟通,积极对自身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加强业务指导,可以推动各级的环境监测机构积极参加诸如实验室对比、能力验证、质量管理评审、监测计量认证和持证上岗考核等外部质量控制活动,通过这些外部力量可以提升检验、监测技术能力,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也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例如:从组织监测人员参加标准采样、操作技能和上岗理论考试入手,着重规范分析人员的操作技能。而监测质量的评价则可以采用留样复测、平行样、加标样、质控样和分析空白等措施进行,特别是要增加不确定度评定、质量控制图和全程序空白分析的重量,分析判断是否全过程的控制监测质量。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强化现场监测和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保障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有效范围,对现场监测人员的操作进行日常的常规性检查,看其操作过程是否符合有关的保证规范的要求,有无误操作,对系统误差要及时发现、及时消除,保障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按照规定周期检定、例行检查和期间核查所有的仪器设备,为了保障监测数据、信息的科学性与公正性,所有的计量值都要保证符合国家的计量基准,使得量值的统一和可靠、准确性得到保证。越来越多的工作实践证明,环境监测机构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必须依赖于加强的质量保证活动,这样才能让环境质量监测得到持续改进和不断的提升。只有让监测工作的技术监督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让客户更加信任监测质量。

4结语: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要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黄海.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7.

[2]万喜喜,吴万秀.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

论文作者:张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论文_张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