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经营与现代期刊的集团化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刊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回顾刚刚走过的1994年,中国的期刊之路可谓艰辛而又坎坷,对于各类期刊而言,在真真实实的1995年发行量(邮局征订数字)面前,真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虽然各家期刊的编办人费尽了心机,以变革为途径的扩版、改开本、增加彩插、定价保持不变、封面覆膜、内文彩印、订阅有奖……等形式手段“精彩”纷呈,该做的也似乎都做了,可发行月的热“叫卖”过后,仍是一片沉寂,不争的事实是:发行量(等同于商品的销售量或订销量)下降已成大趋势,现代期刊真是歧路彷徨。
那个让当代办刊人一直未能准确定义的“老”问题再次出现:
期刊是什么?
——是商品?!
期刊是商品。那么,它是由谁生产的?办刊人该怎样面对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营销手段的脆弱性?期刊是否真正纳入了经营的轨道?期刊是否真能在这个商品社会里,拥有和其它商品一样的运转原则?!
人——生产商品,也消费商品、需要商品。从“需要原则”来论证,埃斯库罗斯说得好:“需要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
我们是否倾听到这“需要”的呼声?
我们在生产“垃圾”还是在制造“精品”?
我们,做为“商品”的生产者——人,的的确确是该好好考虑一下“需要”这个词组了。我们是否满足了读者(也可以称为消费者或购买者)的需求?
做人要有人格,办刊要有“刊格”,信誉靠什么建立起来?美国有本《好管家》杂志,在读者、消费者中享有极高的信誉。在他们的办公大楼下面,就有个设备完善的实验室——为对读者负责,凡杂志推荐的商品,都必须在这里进行实际检验才可刊登广告。而于1922年问世的《读者文摘》杂志,以17种文版,每期累计3000万册的发行量,向全球传播,几乎成了美国家庭的必备书。该刊从1958年开始刊登广告以来,至今不接受香烟之类被认为是不良产品的广告。美国的优秀期刊《国家地理杂志》每期均有世界各地的亲历探险,生动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图片,都是第一手资料,杂志社经常花费高昂的代价为记者提供必要的条件,互炒来炒去的东西相比于这样刊发出来的作品,真是不可同日而语。难怪多少年来这本杂志一直发行上千万册,在同行乃至世界期刊林中都独领风骚。
这表明,生产者,期刊的编办人素质——成为首要问题。
人——已不容置否地直接影响着这个产品的质量构成。
《纽约客》的大换血,似乎向我们证明着“人的因素第一”这个客观事实:
作为美国知识分子一块保留地的《纽约客》杂志,自30年代就已成为铸造美国文人的熔炉。由于近年销售不尽如人意,杂志社董事会更换了主编,曾在《名利场》谋有高职的蒂娜·布朗女士,一进《纽约客》,便大刮变革风,杂志的广告容量大增,内容也更直面生活,结果仅一年时间,《纽约客》订量已涨到每周80万份。
而蒂娜为了人才,又专程跑到英国,请来《格兰塔河》的老编辑比尔·比福,让他担任文学部的主持。
《纽约客》曾是20世纪美国一些大作家的摇篮,当年的海明威、亨利·詹姆斯等就是由此走上文学这条不归路的。《纽约客》以文学、评论为主,同时还刊登专栏作家们的电影、戏剧作品。用文学的语言追踪报道天下大事,以社会和人文为主仍是《纽约客》不变的特色。
这位刚上任的、一直主持属于世界级文学季刊《格兰塔河》的比尔·比福,雄心勃勃地许愿说:在21世纪到来之前,《纽约客》将致力成为新一代美国作家的论坛。
《纽约客》给办刊人证明的是——人,是决定一切的。
而在人的因素里,人的超前意识、人的职责觉悟、人的道德、人的知识结构、人的文化修养、人的敬业态度、人的奉献精神、人的功利虚荣、人的卑劣欲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操作着的这本期刊的质量、品位和档次。
还有办刊人对期刊的热情和投入精神、对期刊主旨(办刊方针)深入骨髓的透悟理解,对读者参与目的、需求脉搏的准确把握,对文化环境、社会人生、人文心理的敏锐感应和思考……都在触动着期刊读者在购买瞬间那左右徘徊的脚步。
买与不买——绝对取决于办刊人的业务水准。
所以说,人的因素第一。
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有了能让期刊发行量上100万的人(主编、编辑、记者、经营者等相关人员),才可能有100万发行量的期刊。
我们要是真的爱杂志,爱它的读者,我们就会站在读者的角度、利益上去思考、去工作,我们就会尽心尽力地把优质的服务,渗透到期刊编辑、印刷、发行、服务的每一个细小入微的环节上。
而期刊读者的意见、不满、指责,杂志上出现的错误、失误,发行量的上涨或下降,都是人的因素造成的。
读者的怨言是有情有理的——
来函数月得不到回音,期刊文章华而不实,无病呻吟,颓废心态弥漫,编辑文字功底差,自身素质不够,小玩闹哄骗大读者,编校不认真,错别字满篇,期刊纸张粗糙,印刷简劣,漏页缺张,广告假冒伪劣,坑蒙欺骗消费者……这一切,都是由我们编办人的因素造成的。这种不负责任的恶果必然是期刊发行量的急剧下降。
人,决定着一切。
商品(这里着重指的是期刊)是靠经营走向市场的。
经营——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它包括推销、广告、宣传、市场分析、市场预测、营销技巧、商业认知……
传统的中国期刊,太多的是把经营交给了邮局,期刊广告几乎为零。以后是自办发行,有了自己的发行员,广告捎带搞一点,但这个作为期刊的商品,从现代经营者的角度来说,的确显得单一了些。
被誉为当今报业巨子的马克斯韦尔,在二次大战后创办了帕加蒙公司,到1961年就拥有了600万英磅的资产。1981年他又买下了连年亏损的英国印刷公司,不到两年就使其扭亏为盈,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出版商,但马克斯韦尔的真正成功,不仅仅是那雄厚的22亿美元的资产,而是为我们验证了一条经营之道,即:在创办报纸的同时又兴办实体,这就是:“报业加实业”的经营模式。
女友杂志社也始终把期刊的经营放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上。
从《女友》刚刚创刊开始,杂志社就成立了美化生活服务部、出版发行部、广告信息部等机构,很注重为《女友》读者提供配套的服务。其实,服务就是一种经营活动,因为有利润可赚,所以有它存在的必要与可能。我们正是通过这种初级的实业经营尝试,从咨询、邮购、大赛、函授开始,到为指导文学青年写作而编辑的内部小报《结友内参》(后来成为公开出版发行的《文友》)建构了女友杂志社的主要经营项目。又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如今拥有的不再是《女友》这个单一的名牌商品,而且还拥有了和《女友》、《文友》杂志密切相关的人友公司、惠友公司、广成广告公司和好友公司。这些由一本小小的《女友》杂志派生出来的四个友好经营伙伴,终于逐渐形成了以女友杂志社为主体的“富润德”(Friend)经营联合实体的雏形。
如今,女友杂志社拥有着以编办期刊为主的《女友》编辑部、《文友》编辑部、友情系列出版物这样的编辑实业,编辑部专职专责,在刊社经营的总体经营策略指导下,保证期刊、丛书的正常出版,按要求提高出版物质量。
另外,还有惠友公司——它承揽了为广大《女友》、《文友》读者的诸多公益服务——函授、岗位培训、邮购、咨询、人才交流乃至婚姻介绍,从实际需要入手,为广大读者排忧解难,在处理来信、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这一点上,把编辑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了出来,使他们能一心一意地办好自己的刊物。
人友公司——承揽了《女友》、《文友》等期刊的照排、制版和小型印刷,为《女友》、《文友》在版式革新上提供了方便,把期刊排版作为一种科研项目的实验,为期刊的上档次、上品位提供了较好的先决条件。
广成广告公司——在探索《女友》、《文友》等期刊的版式设计上,较为成功地使期刊避免了传统期刊操作中由一位美编把持风格的局面,从而实现了集体创意的设计构成,使期刊设计兼容了不同风格的美编创意,显得新潮、活泼、变化。集体的智慧使期刊品位上升,档次提高。而广告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为期刊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使其它的工商企业产品、商品介入期刊市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需求和了解商品的窗口。
好友公司——在搞好服务、婚恋家政、咨询、劳务介绍、人才库等各方面创收的同时,还为期刊社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
期刊界似乎都在真真假假地研究这所谓的“女友现象”,但那只是期刊《女友》的表皮现象。这真真实实存在的、和我们人密切相关的一切,才是“女友现象”真正的“实质”,《女友》并没有真正成功,我们的漫长之路才刚刚起步……
在1994年12月5日的女友杂志社编辑记者整顿会议上,《女友》的主管上级、省妇联主任张秀绒同志说:希望《女友》的年轻人为办好《女友》准备奋斗一生……《女友》的年轻人要多学科技知识,锻炼和提高自己适应不同角色的能力。办文化期刊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政治的、伦理的、科学的、技术的、文化的、艺术的,只有你的知识面宽了,才能写出好文章,才能编发好稿件。还要能适应不同角色,能写稿、能编稿、能当领导、能策划、能当美编、能搞推销、能制作广告、能公关等等。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能够称得上多面手的人才。
是的,在未来的期刊事业中,那种单纯以编辑一本期刊为目的的期刊社会越来越少了。编、印、发一条龙的期刊集团化,将会成为未来期刊走向的大趋势。而经济效益和经营策略将成为今后办刊人致力追求的目标和主修课目。
未来的期刊编辑策划,必须摒弃那种传统的、狭隘的、以编辑杂志为主的传统模式,走近经营。而中国的传统期刊传统操作传统文人,能否在这个时代的全新意识下,舞动这柄经营的利刃,开拓广阔的读者市场和经济效益,全要看他的悟性和能力。
未来的期刊操作运行,必须把编辑的职责觉悟、职业道德和市场意识、读者意识渗透在每一个编辑、制作环节,要克服只重视期刊的编辑出版,忽视其它工作的偏向,树立大经营管理思想;要增强商品意识,树立市场观念,自觉地抓好期刊的优质、高效、服务三个环节,增强刊物的竞争能力,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受考验,站稳脚跟,不断发展;要增强企业意识,树立经济效益观念,为经营创造有利的条件。
未来的期刊经营发展,我们必须把服务、发行、广告宣传、编辑、读者参与都放在一个公平、平等的重要地位上,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编办人必须牢记期刊是商品这个原则,开发出期刊、文化系列产品。在拓宽经营内容的同时,把业务分得更细、工作做得更完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长期、有效地拥有自己的订户(读者、消费者),才能在管理和经营的有机结合下,蓬勃地发展我们的期刊事业。
正如新闻出版署期刊司蔡建光司长在《推进期刊改革、改善期刊经营管理》一文中所论述的:当前期刊工作要建立以提高期刊质量为中心,增强经济实力为重点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刊物质量上,刊物质量上不去,经营管理水平也难以上去。提高刊物质量就是要适应时代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大改革开放宣传的份量,为促进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服务,用科学的理论、高尚的情趣、健康的格调感染吸引读者,坚决抑制庸俗、格调低下的东西侵蚀刊物的版面;努力改革版面设计,在用纸、印刷、装帧方面逐步向高档次发展,要改变同一类刊物面貌雷同的毛病;努力创办结合本身业务和社会需要的经济实体,积极探索开展其它第三产业活动,扩展经营领域。
二是要积极稳妥地进行期刊社内部管理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处理好主业与多种经营的关系,坚持以办好刊物为本、不可轻视多种经营的思想。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努力做到两个效益同步增长,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力争双丰收……
美国学者认为,杂志“在技巧性地介绍一种生活方式并使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方面,它的作用无可替代!”
当美国的《读者文摘》以鲜明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宣传、影响了一代美国人的时候,中国期刊能否行使塑造一代中国人的形象的功能,能否兼收中外文化精品,成为向读者提供社会主义文化的“精品屋”?
如今,这种初级的期刊模式正在以《家庭》为范本、《黄金时代》为样板、《女友》为楷模,日见成形。这种以期刊制作、经营为主,用实业发展事业,事业促进实业,用实业服务获得效益的企业集团——已是现代期刊发展的必行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