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_吴健芬 刘 丽

试论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_吴健芬 刘 丽

吴健芬 刘 丽

摘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活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实现社会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有效的途径。 中学课堂是中学教学的主要阵地和场所,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理念和方法,课堂互动将对课堂效果的提升具有极大的帮助,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更好的师生互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准备,做好教学设计

“天下之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也是如此。通过教学设计做好师生互动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师生互动的效果。

1. 备教材

首先,教师要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其次,专研教科书是指教师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点章节等;再次,教师应在专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精选材料来充实教学内容。

2. 备学生

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谈话等方式,与不同层次学生交流,了解他们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些方面已达到了何种程度,学生间的差异又怎样等等。从而避免出现教师认为很简单的知识点,学生却懵然不知的情况发生。设计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思路,知道哪些知识点可以略讲,哪些知识点要详讲。

其次,教师应对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了解,注重引导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但需注意的是,引导不是迎合,对学生的兴趣应发挥其积极作用,为课堂所用,避免其消极作用。

再次,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预习的习惯,使其对要学的内容有所掌握,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实在不会可先询问其他同学,最后再向教师提问,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教学准备必不可少,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做到灵活应变,最大效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改变以往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爱上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二、课堂师生互动的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主场,教师应明确教学活动应是与学生讨论知识,分享成果的过程,而非仅仅是教授知识。教学过程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干,学生的小组讨论、教师评论为辅,实现学生与人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1. 注重导入的趣味性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使用多种形式的导入,例如小故事、视频、图片等。如在《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中,教师使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视频导入,并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么一句俗语,它通常被用来表示一种出人意料的发现。那么哥伦布为什么会发现新大陆,为什么要去发现新大陆,是怎样发现新大陆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追寻探险家们“发现新大陆”的历史过程。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2. 注重师生之间的讨论

教学应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之间能够有效的互动。教师应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其中起到的应是引导作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要提出具体要求、指示和指导,不能使学生漫无目的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因学生人数较多,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如在教授《礼乐文明的确立》一个中,笔者就进行了一次关于探究的尝试,笔者提问学生:周王死后,王位该传给妾室生的大儿子,或是正妻生的二儿子,还是周王最喜欢的小儿子?将学生分为大王子组、二王子组、三王子组,每个组的组长负责本组内的分工和合作,教师从旁指导,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避免少数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同学游离在讨论之外。学生搜集整理了资料,小组内分工明确,讨论课上就会变得有声有色。同时,教师应当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一旦出现“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便会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及时进行课堂反馈

为了使当堂教学能够达到巩固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有效掌握课堂内容,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进一步掌握学习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就必须最好课堂反馈的工作,教师提问,学生反馈,将体现出一堂课是否有效。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考虑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太难则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则没有成就感。既要有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还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回答得出,增加自信心;同时,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要进行梯度设计,通过教师循循善诱,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解决问题,使其感受探究中自身知识得到增长的快乐。比如在《屈辱的岁月》一节中,书上对历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很少,就此可引导学生进行原因分析,比较出鸦片战争前中西之间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政策方面的差异,得出结论,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好时机。

此外,在课堂上有可能出现,教师教学设计的问题,学生们却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甚至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为此,教师切不可气馁,应本着宽容的态度,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得出答案,万万不能泼学生冷水,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如学生的回答过于片面,教师要从全面的角度予以指导,还有时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标准大相径庭,却又有一定的道理,这时教师要加以表扬和鼓励,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激发出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他们反馈自己想法的机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反馈才能够进行下去,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师生互动教学后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在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就应该进行反思,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反思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灵光一现”的教学思路进行总结提炼,使教学效果更加有效。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具体方法可以使用写教学后记、反思日记、拍录像、开设教师论坛、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等等。及时进行反思,就能够提高师生互动的效果,也能够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师生之间心理和行为之间交流的结果,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过程,为探寻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鲁 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高等学校文科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本质的社会学分析[J].课程与教学研究,2000(6).

[4]沙德玉,杨有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南昌高专学报, 2009(4).

[5]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镇第一中学 323903)

论文作者:吴健芬 刘 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6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4

标签:;  ;  ;  ;  ;  ;  ;  ;  

试论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论文_吴健芬 刘 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