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众日常的用电品质接取决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由于信息科技的日益兴盛,在系统的运营模式方面社会给电力抛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基础之上,文章探讨了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营模式以及核心技术,先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营模式加以探析,再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核心技术加以研究。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营模式;关键技术
1我国新能源电力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新能源电力系统与以往的常规能源电力系统相比较,其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尤其体现在资源数量和清洁环保方面,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利用,但是也对该系统也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这也是目前阻碍其推广和应用的关键性问题。在当前的新能源电力系统之中主要开发的能源种类有 :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然后将其与能源互联网进行充分的结合,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和掌握,从而促进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同时这也形成了当前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营的新模式。
2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营模式
2.1分散和集中协作模式
在新能源的运营模式中,主要含有能源的创造、能源传导、能源使用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彼此独立却又相互配合,打破了传统的运营模式,在分散式模块中,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使两者不再那么局限化,能够更好的相互配合。发电机的资源和柴油机的发电机一起配合,进行强强联合,争取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高的利润。
2.2广域能源的协同化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分散模式和集中模式的协同互补,由于集中模式的供应量大,经常会用到比较大型的风电组等,然而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集中模式将会变得更加的大范围化,这就表示分散模式的能量互补方面也会更加频繁。
2.3电力企业统一规划新能源电力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形成的新运营模式,能够方便电力企业掌握各区域范围内电力使用信息,然后对得到的信息进行仔细的分析,制定出更加科学、细致的供电计划,使电力系统的供需趋于平衡,既能够有效降低电能供应过程中造成的浪费,又可以更好的维护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具体来讲,该种运营模式主要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的优势:第一,实现对发电阶段的有效调控,提升电力系统运转的整体效率;第二,实现对区域供电量的优化,通过对收集到的大数据信息分析,得出区域电能需求,然后提升电能各区域输送的合理性。
2.4分布式电能供应模式
分布式电能供应模式是新能源电力系统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经营模式,当前在我国对这种模式应用得较多的新能源,主要体现在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上面。该模式主要通过广大居民对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应用,将生产出来多余的电力输送到电力供电单位,然后由其再进行统一的供给和分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过程中由于电能供应来源较为分散,其间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为了能够保证该系统运行的高效稳定性,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统一分析,也因此形成了当前的分散模块交互协作经营模式。
3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
3.1区域范围内协同调度技术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实现不同能源结构之间的相互结合,然后共同来满足当前对电力的实际需求,而区域范围内协同调度就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对能源需求端的信息调查,了解区域范围内的实际需求,然后对得到的数据信息加以分析,合理布置新能源发电,为新能源电力的规划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在该项技术下也能够顺利实现对新能源电能的统一性规划,进而降低能源供应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
3.2广域能源协调化技术
世界上能源众多,有风能电能水能其中又有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系统,它们许多的共同点,在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中我们需要注意发问题有很多骂我们需要注意到能源的长久性和丰富性等特点,要使新能源系统产生一些积极的作用热而不是一味的获取不计后果的获取却没有考虑未来的发展。如果一味只在乎眼前不想以后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遭到威胁,所以广域能源资源协调化技术是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通过未来人们消费的结构进行预测,采用统计分析并收集数据和分析总结,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发展相结合,从而出现一个共同进步的状态,使我国城乡发展和能源构造合理完整的发展。
3.3广域综合能源协同调度技术
电力系统和其他能源系统相似的特点就是“发——输——配——售”,现阶段在各种不一样的能源相结合时需要根据供给和需求来决定。所以根据这一结合点来实现广域综合能源协同调度技术。其中,在供应方面显示,通过各种大数据和科技手段来进行模拟和分析,并得出结果且细致分析结果,便能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更好的掌握和掌控,从而对不良结果进行修改和优化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在需求方面来看的话,同样使用相关科技手段的各种大数据就可以得知消费数据之间的关系,还能通过数据对需求的过程进行模拟,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出所配合的结果进而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提出参考系统。
4结束语
由研究可以获得,新能源电力系统通过广域能源资源协调规划技术以及能源模块信息交互协同技术可以使电力系统更加安全和稳定。期望此文能够为研究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营模式以及核心技术的有关人员提供一可借鉴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韦晓广,高仕斌,臧天磊,黄涛,王涛,李多.社会能源互联网:概念、架构和展望[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38(17):4969-4986+5295.
[2]周海明,包喜春,赵琦.能源互联网结构及其典型应用模式[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22):6619-6626+6774.
[3]曾鸣,程俊,王雨晴,李源非,杨雍琦,窦金月.区块链框架下能源互联网多模块协同自治模式初探[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13):3672-3681
论文作者:方晓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新能源论文; 能源论文; 互联网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模式论文; 电能论文; 数据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