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北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北京记者站,北京 顺义 101399)
当下,“上学”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早已不再是一种奢侈,但在一些西部偏远贫困山区,依然存在“上不起学”、“辍学”、“教育质量落后”的现象。这些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到同龄人该有的教育资源和受教育机会,他们的现状亟待解决。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让更多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有一个人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西部贫困山区的助学道路上,给数十万孩子带去曙光,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他就是青海省慈善总会副会长、青海省贫困学生助学基金会副理事长、西藏阿里公益自愿者协会副会长、雪峰慈善公益基金创始人、摄影家、慈善家陈明桂先生。
日前,陈明桂入选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候选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也在北京对他进行了专访。
媒体:陈先生好,首先向您入选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候选人表示祝贺,也为您这些年所做的众多慈善事业点赞。我们通过网络的媒体报道和民政部门公布的消息了解到,您在公益助学这条路上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那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您是如何开始做公益的?你的初衷是什么?
陈明桂:大家好,我是陈明桂,在藏区大家都叫我加羊东珠。2000年我来到北京,成立了东方框业。北京那个时候的文化产业开始繁荣,几年下来我的事业也算是比较稳定了,在业余时间经常会组织一批志同道合的道友一起做公益。至于做公益的初衷,我觉得就俩字: 感恩。
刚才你提到了中华慈善奖候选人的事,其实一开始接到消息说要推荐我参评中华慈善奖的时候我是不赞同的。我认为公益是我们每个公民要承担关爱社会的一种责任,对那些弱势群体,更应该是无条件无回报的去给予帮助。同样,这些年我也只是尽我微不足道的感恩之心,尽我所能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关注孩子,是因为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更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无私奉献,不求任何回报去关爱他们。而且我认为这个中国慈善界的最高奖项,应该颁给那些为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或捐了巨款的大慈善家们,我所做的这些,与他们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后来考虑了很久,我想到这些年在公益事业这条路上从来都不是孤单的,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同我一起把公益慈善事业往前推进,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成果。此次入选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候选人,我觉得也算是对我身边所有支持过我的道友们的一种认可、一种鼓励,所以我就按要求提交了申报材料,至于能不能最终获奖,那就随缘吧。
媒体:可以做的公益事业有很多,为什么您更青睐公益助学方面呢?为什么会把重心放在西部地区呢?
陈明桂:2006年6月,我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这片净土,这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让我看到了人与自然最真实的一面,使我的心灵深受触动,也因此与那里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多游牧民族家庭上学比较困难,对于一些相对困难的家庭来说,孩子家长多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也就造成不少孩子上不了学、辍学的现象。我当时在那边拍了很多相片,回来之后反复看那些孩子们的身影,回想起那里的百姓问我下次还会来吗,就觉得我必须要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就萌生了帮助孩子们上学的想法。
媒体:我们从新闻报道中看到一组数据,你从2006年以来累计志愿服务12960小时,累计捐赠物资近3000万元。这些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如何确认它的真实性呢?
陈明桂:这12年来,公司的日常事务基本上是我爱人在打理。我每年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几乎都放在了关爱西部上,因为我已把那里当作了我第二个故乡。这些年我前后去了36次,每年至少都会呆上个把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爱人常说我,现在头发都白了,原因不是因为别的,因为我的心有一半在青海,另一半在西藏。这个志愿服务的时长也就是这样慢慢积累下来的。我这12年来参加的所有公益活动,基本上是拉动身边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共同参与的。2013年12月5日,我在青海省慈善总会成立“雪峰慈善公益基金”,通过组织的形式开展助学、助老和帮扶弱势群体等活动。我们发起的公益活动,筹集到的慈善资金和物品都在青海省慈善总会统一登记造册,并按照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捐赠款物,整个过程都是合法、安全和高效的。
媒体:这些年来,你们是如何开展助学活动的呢?具体有哪些形式?
陈明桂:只要是跟教育相关的活动,我们都会去做。除了筹集助学金,帮助失学儿童返校,我们还建学校、送文具、买图书,也会给孩子们置办一些学习设施,买些衣帽、鞋袜、棉被等生活用品。比如,在青海玉树州的囊谦县,我们通过“暖心关照西部儿童行动”,在当地筹建了一所学院,协助创办了一所敬老院。在西藏阿里,我们跟随当地的特警深入偏远的中印边境地区,为当地的小学以及贫困户送上一些慰问物资和助学资金。
藏区尤其是较偏远的山区非常缺乏老师。在一些师资力量极度匮乏的地区,我们会安排老师和志愿者过去,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恶劣、支教条件相对艰苦,大部分志愿者都是以体验式的心态过去,呆一两个月就回来了,很少有长期坚持的。我们一直呼吁和鼓励志愿者去那边长期支教。我们也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学校、学生以及志愿者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媒体:您刚才提到的“暖心关照西部儿童行动”是一个什么样的公益项目,具体有哪些内容?请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陈明桂:“暖心关照西部儿童行动”是我与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老师在2013年共同发起的一个公益项目,主要是通过举办一些有影响力的公益慈善活动,号召更多人向西部地区的贫困儿童进行帮扶资助。据可统计的数据,我们已经帮助了上千名贫困儿童,其中有400余名孩子是我们一对一资助的。“众人添柴火焰高”,现在我们每年都会举行一到两次大型的公益慈善主题活动,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我们的行动中来,共同把公益助学这件事做好、做下去。
媒体: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决这些贫困孩子就学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给他们钱吗?对下一步的公益事业有什么样的规划?
陈明桂:我们提供助学资金的初衷也是想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好好学习。我们不仅在物资上给予贫困学生帮助,还在生活中关心、关爱他们。我每年都会在藏区呆上一两个月,把城里的事情讲给孩子们听,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一到寒暑假,我会与其他爱心人士分批组织学生从山区出来,到城市、海边、公园转一转,去北京、福州的学校参观联谊,让大山里的孩子们开拓视野,汲取知识,促进交流,增加自信。我们做的这些对孩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哪怕是我们多付出一点点的爱,都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2016年夏天,我们和福建天联机构共同组织发起夏令营活动,把玉树的12名贫困儿童接到福建参观学习,受到了30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我们的夏令营活动受到了福建天联机构总裁王泓先生的大力支持。王泓先生是一名企业家,也是慈善家,多年来一直与我们合作开展各项慈善活动,并号召身边人以及公司同事一起行动,积极为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献爱心,目前已经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其实这些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地做一些努力,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状况,我们也只是想尽我们的能力再多帮助一些人。我曾经说过,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都多做一点,前面的路还很长,爱无止境,我会继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论文作者:刘新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慈善论文; 公益论文; 孩子论文; 青海省论文; 孩子们论文; 中华论文; 媒体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