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下内容主要结合企业财务治理理论,对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和运用进行分析比较,阐述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治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企业管理;重要作用
0 引 言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最重要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协调和优化企业资源,促进企业按照规划发展、协调行动、控制经营发展方向起着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和预警体系是预算执行的有力保障,必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通过考核和预警体系使非正常业务活动控制在萌芽中,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以便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本文主要论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涵义
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回顾管理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和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它与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是密切相关的。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要求,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被以运筹学和行为科学为主体的现代管理科学所取代,以此为基础,产生了以“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要内容的决策性管理会计。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则以它的系统性、全面性、战略性、机制性和整合性等特征,已经逐渐演化成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途径。
2002年4月10日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将财务预算管理界定为: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根据安达信企业“全球最佳实务数据库”中的定义: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认为:财务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因此,可以将财务预算管理定义为:财务预算管理是具有企业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可见,财务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
2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
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性。具体体现为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全员性是指财务预算管理涉及企业各个部门,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益;全程性是指预算管理活动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绩效评价及奖惩均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表现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全方位是指预算管理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各个方面预算。
2)机制性。财务预算管理的根本点是要通过预算来强化内部管理,使预算成为一种管理上的制度安排。而不是临时性、分散性的管理手段。预算以市场为主导,全面考虑市场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等);预算管理是一种权力控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权、责、利必须对等;预算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必须相互分立,以保证权力的制衡和系统的有序运转。
3)战略性。财务预算管理的战略性特征是指:其构建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符合战略要求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对企业战略发展起到全方位的支持作用,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规划。
4)系统性。具体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纵向系统性是指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和奖惩各环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上下环节紧密相连,共同形成预算的刚性;横向系统性是指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某部门的预算目标未完成,会影响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必须经过有权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批准。
5)科学性。与传统的企业计划相比,全面预算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基础资料充实、计算方法先进、执行过程高效。
3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各级领导都要进行下年度预算,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度概括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是由单位根据本身的手段和技术素质确定的方案,是考核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其作用主要是加强计划管理和限额管理。达到强化基础工作,控制投入,增强经济效益的目的。预算管理是传统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预算是企业整体运营规划的一个整体方案,预算往往要责任到各部门各车间各相关负责人。做预算,要参考上年度费用标准,再根据本年度需要完成的指标,预算各种成本费用。
如果每个部门都认真负责的做出有利且可能完成的预算,并能够保证预算的数据和实际全年发生的数据没有太大偏差,那么这个部门就是用心尽责的。如果闭着眼睛随便手一挥就把预算数字随便核定,那么这个预算要来有何意义?所以,如果预算数据压根是凭空猜想出来的,那么还不如不要做预算。
要了解预算的意义,是为了比对真实发生的经营状况是否在原来设定的可控制范围之内:
1)预算是计划的数量化
预算不是简单的收支预计或仅把预算看作财务数字金额方面的反映,预算是一种资源分配,对计划投入产出内容、数量、以及投入产出时间安排的详细说明。通过预算的编制,使企业经理人明确经营目标,工作有方向。
2)预算是一种预测
它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收支情况的预计,预算执行者可以根据预测到的可能存在的问题、环境变化的趋势,采取措施预作准备,控制偏差,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3)预算是一种控制手段
预算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标准,控制是以确定的管理工作标准,对行动的度量和纠正偏差。所以预算管理是过程中的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投资项目或生产经营的规划、预算的编制,详细的描述了为实现计划目标而要进行的工作标准。
事中控制是一种协调、限制差异的行动,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事后控制是鉴别偏差,纠正不利的影响。
4)预算管理是一种协调
公司的总预算是由各分预算汇编而成的,从组织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各相关部门必须协商沟通、相互配合,有利于管理层工作协商一致,导致出更好的计划和执行效果,这也是预算管理的基本目的。
经董事会批准的预算,表述了计划期企业的业绩展望,所有经理人员和雇员一定要努力工作达到计划目标。预算是预算期之煎编制并获得董事会批准的计划,通过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之差异分析,可以评价相关经理人员和雇员的工作表现。
5)预算编制有利于完善企业基础管理
预算编制必须有各项相关的定额,如人员、物料消耗定额等。要求定额合理并随定额条件变化而修正。预算的编制与预算控制对信息要求面广量大,要求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促进信息管理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精益生产的手段
它是即时供产销的生产经营方式,预算及预算控制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配,也是精益生产适行的管理手段。
7)预算是考核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标准
预算是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的标准,其本身具有可考核性,因而可以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来评定工作成效,分析差异改进工作。
预算的编制到执行控制和业绩评价,完整的体现了管理上为实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协调活动。预算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就象纲与网的关系。建立以预算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是由于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4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内容及管理框架
全面预算的编制内容一般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四大类。从内容上看,四类预算相互支撑、相互依赖,构成完整而紧密的系统体系。
财务预算管理框架是组织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所必需的组织、方法以及相关制度安排。该框架的构建包括财务预算管理方法体系、经营指标体系、行为规范与标准体系和考评与奖惩体系四大部分。这四大体系互为并列,相互联系,涵盖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进行了全过程全方位的诠释。
5 财务预算管理与财务治理及其重要作用
5.1 组织结构与财务治理。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治理的基础,是财务治理发挥效力的依据。财务治理结构内容可划分为资本结构、财务组织结构、财务运营模式、财务机构岗位四部分。其中财务组织结构安排是企业财务治理权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权力组织部门间的分配。是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权利机构对企业财务权利进行配置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财务治理结构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分配,以形成一种财务激励约束机制。为了满足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层等基本组织框架下,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各项权力进行细分、授权和监督,将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划分为预算管理决策层、预算管理职能部门、预算管理责任部门三个层次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其中,预算管理决策层由董事会和预算管理委员会组成。预算管理职能部门由预算管理办公室和预算归口管理部门组成。预算管理责任部门是预算管理的执行层,由企业各业务单位和部门组成。
5.2 财权安排与财务治理。“财权流”理论认为,“财权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决策权等权能”,体现了财务管理权与财务执行权的划分与协调关系、收入和支出权限分割关系、不同经营管理层次和利益主体之间的财务权责关系、财务监督约束和薪酬激励关系等。正确处理这些财务关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计、构建和调整财务治理结构的过程。财权流理论阐明了财权与产权深刻的内在联系,从理论上奠定了财务治理权配置在企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伍中信教授认为:“企业财务治理,应该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财务治理作为企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冲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权限划分,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及下属不同层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限界定和权限调整。具体表现在资本投资决策权、经营收入和产品定价决定权、成本费用开支权、利润实现确认权与分配权、注册资本扩张与缩小决策权、对外融资举债决策权等方面的权限划分。可见,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并形成相互制衡和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
5.3财权约束机制与财务治理。委托代理关系理论认为:由于两权分离,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层及内部不同层级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这些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利益目标的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容易引发机会主义行为。因而,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种激励约束机制,在满足个人利益的同时,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财务治理的复杂性,形成了多层次的财务治理主体、多个不同的特定财务治理客体和不同的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共存于一个财务治理结构中的治理特征,其中相互制衡是财务治理中的基本状态。可见,财务治理不仅仅是一套组织模式、一种制度安排,而且是一套决策程序,一种约束制衡机制。建立财权安排机制,其目的是通过这种财权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6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途径
目前各企业都普遍存在种种问题,所以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目标。
1)探索形成有效的机制,保证基础上报的财务预算数据真实、合理。编制预算支出均应以零为基底,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议各种费用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开支数额的大小,从而有效的进行资源分配,提高经济效益。
2)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领导,保证财务预算的刚性。各企业应成立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强化其职能,并对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负责。财务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
3)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指标及定额标准,在制定财务预算标准时,要考虑历史水平、企业内部平均水平和先近水平,使其制定的预算指标及定额标准成为激励和鞭策各单位以至全体职工的目标,并使企业成本得以有效的控制,正常的运行。
4)财务预算的执行必须真正做到事前控制,并有相应的激励制度。预算目标的分解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目标和责任,并使他们拥有了相应的权利,与激励制度相结合,把责任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会更有利于责任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对偏离预算的不利活动进行自我纠正,调动责任单位实行自我控制的积极性。财务预算的完成情况不但对执行者进行考核,而且还要对财务预算编制的的准确性、财务预算批复的合理性进行考核,这样才能使预算管理高效,高质量进行。
5)建立财务预算的分析机制。预算的分析贯穿于预算执行的全过程,是对预算执行者业绩评定及整个预算体系运行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所以要切实地选择分析方法,找出造成差异的因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 结束语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利用市场背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规划、协调、控制与业绩评价职能,是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因此深化财务预算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肖敏.浅析如何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6(21):81-81.
[2] 宋芹.浅析如何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政,2016(26):12-12.
[3] 刘静.浅析如何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中国经贸,2016(17):252-253.
[4] 李夏华.浅议如何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221-221.
[5] 张秀云.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增强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政,2017(8):8-9.
[6] 张安莲.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J].中国外资,2014,(1):17-17.
[7] 李洁. 行政事业单位增强预算管理研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政,2014,(11):64-65.
[8] 段蕾.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政,2012,(8):76-77.
论文作者:张 静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预算论文; 财务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企业论文; 财权论文; 是一种论文; 机制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