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老工业基地的区域生态再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基地论文,再开论文,生态论文,区域论文,简论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借鉴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探索我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可行路径。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和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区域生态再开发是实现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和生态发展的重要途径。
德国鲁尔工业区生态再开发的实践启迪
所谓区域生态再开发,是指在工业区域复兴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政策调整既要实现经济目标,又要实现生态目标,以达到该区域经济和生态的最大聚合效用。德国鲁尔区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区域生态再开发是传统工业区复兴的重要选择。
德国鲁尔工业区是欧洲最大的工业经济区域,面积4430平方公里,人口540万。从19世纪中叶开始,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等优势、把煤、钢、机械制造等作为该区域的支柱产业,奠定了德国经济的重要基础。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鲁尔工业区步入了衰落期。其主要原因一是煤炭开采成本高于同期的其他国家;二是空气污染严重。为此,如何进行鲁尔工业区的整治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此后,通过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派生新产业,如工业文化旅游、物流、服务业等,同时培育新产业,如教育、医药、能源和环保技术等,控制污染,还原生态,走出了工业区最衰退的时期。最为重要的是,“鲁尔河上空蔚蓝色的天空”已成为现实,完全实现了工业区域的生态目标。
我国老工业基地也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区,主要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重点建设所形成的对工业化起步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地区和城市。其中,东北老工业基地被誉为“新中国工业摇篮”。同其他传统工业区一样,随着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老工业基地也步入了衰退期,产业结构单一,调整缓慢,接续产业不足,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对老工业基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调整和改造要求。
比较而言,我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工业区都有着一些相同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最难而又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二是财政支持问题,资金来源、资金安排等;三是大量人口就业问题。如何从其他的传统工业区发展的进程中找出经验和教训,从而缩短其从衰退步入复兴的时间?鲁尔工业区域的改造可以作为参照物。鲁尔工业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进行区域改造,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从政策制定到实施,从结构调整到就业,从环境污染到生态恢复,尤其是以区域生态再开发作为改造工业区域的突破口,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鲁尔工业区的实践启迪我们:我们需要的是实现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只是单一的经济振兴。现在,虽然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很棘手,但是也有着许多后发优势:经济全球化缩短了吸纳先进技术的距离,国际分工可以挖掘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信息流更为快捷,生态意识已成为社会意识。毫无疑问,只要以区域生态再开发为指导原则,我们完全能够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
生态产业是区域生态再开发的关键
工业区结构调整和改造的切入点是产业。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区域改造的进程和效果。鲁尔区最富有成效的是从生态的角度确定产业的发展态势,探索产业发展的路子。其产业的承续和发展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以当时的既有产业为基础,对煤钢产业按照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标准界定有选择性地退出和改造,逐步关闭不符合改造方向的小企业,煤矿基地从1957年的140个集中到2002年的7个机械化程度高的大矿井,钢铁企业也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的蒂森克虏伯公司。这种整合产生的积聚效应成了区域经济的增长点。二是派生承续性的新产业:物流、工业文化旅游、展览经济和其他服务业。对沿河的废弃码头等设施进行改造,使杜伊斯堡成为了现代物流中心。在产业改造中,大手笔的是1989年北威州政府同17个行政区在鲁尔工业区的心脏地带建立了国际建筑博览会。其中,埃森的“关税联合矿井”从以前的煤炭矿井变成现在的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盖尔森基兴的炼钢厂被改造成为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等。埃姆歇国际建筑博览会突破了一般博览会的价值定位和利益取向,成为产业多元化的载体。其派生出的“产业文化路线”由19个点位连接的中心网构成,它们是该区域产业文化的制高点,这些点位之间又形成了25条主题旅行路线。三是培育新产业。培育的新产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技术、医药和大量的服务业。教育产业成为了该区域的替代产业之一。鲁尔工业区的高科技研发,特别是大量具有生态特征的技术为发明创造、新技术和新原材料研究奠定了基础,保证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工业区内总共有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技术开发中心,所有的大学和研究所都有技术转化中心,以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得到新的技术。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虽然现在处于衰退期,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优势,商品粮占全国的1/3,在地理位置上,与俄、朝、韩、日四国相邻,是内外贸易和物流的交汇地,具有较好的区位贸易优势。老工业基地在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政策下,能够进入区域复兴期。首先,要以生态作为衡判标准,进行生态工业改造,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实现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最小化,在生态破坏最低化的基础上发展工业的模式。其次,建立生态产业的多元化,培育接续产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应当在区域产业改造中承担重要角色,在已有的农业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以绿色产品为切入点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冰雪产业所造就的旅游、贸易及服务业等产业链条也可以在产业多元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三,在技术研发上选择新产业。现代区域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区域创新能力,而区域创新能力又集中在核心技术产业的开创性。大力发展符合生态的高新技术,如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既能实现接替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也能缓解就业压力,这也是工业基地衰退期长短的决定性因素。第四,教育产业的培育,不应仅仅放在高校,还应当包括职业技术教育,这可以为工厂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生态理念是区域生态再开发的原则
鲁尔工业区区域发展的事实证明,生态理念在老工业区域走出衰退期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生态化运作,就没有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存在区域振兴。然而,如何在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与经济的和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如果说当时鲁尔工业区对煤钢工业的结构调整是一种主要在经济方面无奈的选择的话,人们或者并未意识到,生态化的区域政策会产生如此丰厚的回报。而现在,生态再开发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其生态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已经拓展到了鲁尔区的各项制度设计和运作之中,在每一季度的区域形势分析、区域市场分析和区域经济促进分析中,都会有生态化的指标数据分析,尤其是每个绿化带的支柱发展产业,必须突出和符合该小型区域的各项生态指标。同时,提出了“在公园中就业”的理念,并贯穿于多行业和部门。
在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生态省”、“生态市”已被列入发展规划。国务院2004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要点中,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服务业、天保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工作。但由于现实生态破坏严重,污染治理任务艰巨,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准备。客观而言,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振兴和生态振兴不可能完全同步,但是,区域振兴应当由经济振兴和生态振兴两部分构成,一个没有生态振兴指标的区域振兴是不可能的,更是与可持续发展不相符的。因此,在制定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时,其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应当是包括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振兴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也要始终贯穿生态理念:循环经济的广泛利用,绿色产品的大力开发,工业耗费的降低和排放污染的控制,新能源的研发,新技术的吸纳和研发等等。
切实具体的制度和贯彻实施无疑将影响着区域生态再开发的进程,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新作法。2002年鲁尔区所在的北威州议会设立了“北威州城市未来”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通过对北威州各城市的现状、未来的经济结构、城市生态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及前景、城市的供给功用进行分析,研究如何调整政策,以达到城市及其居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权利保障和在经济和社会变革中保持和继续发展城镇质量之目的。
我国老工业基地的生态区域再开发,必须首先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大制止和打击力度,违规开采矿山等资源、违规排放各种污染物等行为必须杜绝。借助国家强制力确保生态化的区域经济政策得到贯彻和持续性实施。其次,在对区域经济发展考核、可持续发展能力考核中必须将生态环境纳入考核体系。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基础较好,有条件完成区域振兴的目标。其中,辽宁的GDP排位最高,区域环境排位最低,生态和经济矛盾突出,环境治理问题突出,其生态需求是应当首先花大力气进行的工作。四川和重庆的老工业基地生态基础和经济基础都较差,压力更大,振兴期将更具有持久性的特点,为了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在这方面的区域政策也应当有所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