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严建平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严建平

宁波市慈城古县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城市建设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中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承担着城市雨水、污水排放以及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任务,如果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不达标或设计深度不足,将会对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直接的影响。近些年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得到了广大工程设计人员的喜爱,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于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设计;海绵城市

引言

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各种建筑、道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城市下垫面不透水面积持续增加,一旦出现暴雨,极易出现内涝问题,直接威胁城市的正常运行。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逐渐得到了广泛重视,其强调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1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

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道路建设质量,因此市政给排水的设计规划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标准制定。首先,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之初,应结合城市道路及给排水管网的整体规划进行详细分析,以市政道路管线的布设为对比研究内容,在不打扰到居民居住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给排水设计;其次,要按照相关的经验统计每年城市的雨水量、污水排放量等,合理的规划目标道路的给水和排水管线的直径,确保管线达到使用的需求。此外,应重点分析工业用水量,并作出整体性的用水规划,从根本上保障城市工业用水的持续化,并维护城市给排水设计工程能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利好;最后,应按照给排水设计的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行之有效的设计思路,结合目标城市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协调好给排水设计与环境保护的适应性发展。

2海绵城市的概念与建设要素

2.1海绵城市的概念

所谓的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也叫做“水弹性城市”,在国际当中则被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在下雨时,海绵城市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而在有使用需求的时候,则能够释放蓄存的水并对其进行应用。

海绵城市的材料有优秀的渗水、防滑、吸音等特点,因此,海绵城市的应用,也能够使得“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得到实现,其应用能够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得到有效的环节,保证城市路面不再发热。要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首先就需要扭转观念。在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当中,主要是应用的是硬化路面,一旦遇到大雨,则主要需要依靠渠道等设施来排水,其主要的规划设计理念为“快速排除”以及“末端集中”,经常会造成逢雨必涝的情况。而海绵城市理念当中则强调对植草沟、雨水花园等设施的应用,其主要的规划设计理念为“慢排缓释”以及“源头分散”,不仅能够使得洪涝得到避免,还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

2.2海绵城市建设的要素

2.2.1渗

在传统的城市化建设过程当中,主要通过硬面铺装对道路进行建设,这会破坏原有的自然水温,而海绵城市的理念则是通过低影响的措施对原有的硬化路面进行替代。从而使得海绵城市的“渗”能够得到实现,雨水在落下之后,能够通过低影响开发措施向地下水当中渗透,使得地下水的不足得到补充,与此同时,在渗透过程当中还能够净化雨水,而将绿地安放在屋顶上,还能够将净化之后的雨水收集成为生活水,从而使得节水的目的得到实现。

2.2.2蓄

所谓的蓄,其实就蓄积下落的雨水。但是,对于雨水的蓄积并不能够对原有的产生破坏,否则就会导致积水成灾情况的出现,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要对原有的自然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

2.2.3滞

海绵城市当中的滞,其实就是滞留雨水,使得雨水的径流量能够得到减少,例如通过改变地形地貌条件,使得雨水能够在流经设施的过程当中减少自身的流量以及流速。

2.2.4净

每一处低影响开发设施都会净化流经的雨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得储存的雨水在经历净化之后最终返回到用水单位当中,根据不同的收集区域,净化体系往往会划分成为居住精华区、工业净化区以及公共区域净化三种类型。而从净化方式的角度来看,也能够将其划分尘给土壤净化、生物净化等几种类型。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分析

3.1 路基的排水设计

为了提升城市给排水设计的实际效果,需要在对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之前先对道路的路基进行合理的设计,然后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区域路段的要求对该方案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如果市政道路的路基透水性不强,需要采取措施提升路基的排水性能,例如使用换填技术对路基进行处理。此外,不能够仅考虑路基的排水性能而忽视路基的稳定性,还需要使用夯实、碾压等方式对路基进行处理。

3.2 人行道和车行道设计分析

我国传统的人行道和车行道路面铺装设计中使用的都是透水性差或非透水性的材料,这样就会导致雨水量较大的季节路面湿滑,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出行,还阻止水分进入地下,从而大幅度提升城市的温度。在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应用于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人行道和车行道设计中,通常将透水铺装路面的方式对路面进行建设。这样的设计能够促使路面积水快速的渗入地下,从而有效的调节市政路面的温度和湿度。不仅可以补充城市地下水位、调节城市环境,还能够降低路面积水对路面的破坏。尤其是对车行道进行设计时,使用在路面部位的透水性较强的沥青混凝土可以加快雨水的渗透,使用在下层和基础部位的材料为不透水性的材料,可以有效的阻止雨水或污水对路基的破坏,促使雨水能够顺着已修建的斜坡进入绿化带或检查井之中。

3.3 绿化带设计分析

在对绿化带进行设计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3.1对雨水收集进行设计

路面材料使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促使雨水能够渗透到地表层,然后留到预先设计的绿化带雨水收集口出。因此,绿化带的高度不宜过高,应设置在路面下方15到20cm范围之内,并且不得低于绿化带中土壤的高度;

3.3.2对水质进行过滤设计

对城市道路上积存的雨水进行过滤设计有助于提升地下水的清洁程度和避免地下水污染,促使所收集到的雨水能够用于多种地方。为了进行水质过滤设计,需要在工程施工中先铺设一层种植土,在种植土上层铺设一层砂石层,再埋设渗透管。这样的设计方案能够提升雨水的渗透量以及水质的清洁度;

3.3.3进行滞蓄缓排设计

对绿化带进行滞蓄缓排设计指的是在对绿化带整体结构了解清晰之后对导流系统进行更深入的设计工作,促使雨水能够更好的渗透到地下。主要的设计工作有:在雨水的设计口处设计明沟,明沟的作用是对雨水进行沉淀,对雨水进行天然的过滤;在明沟的两侧进行出水沟渠的设计,出水沟渠的作用是配水;

3.3.4进行雨水排放设计

雨水排放设计是指对溢流系统进行设计,即将地势较洼的位置的水进行导流等。

3.4 附属设施设计分析

市政道路附属设施设计有:路肩边沟设计、路缘石设计等。在对路肩边沟设计时不得使用混凝土材料,应使用植草沟。植草沟能够在增加美观性、降低堵塞几率的前提下通过植被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净化。

结语

为了更好地做好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需要政府、市场以及社会民众的共同努力。在海绵城市的起步阶段,我们应不断积累经验,对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引领我国“海绵城市”的构建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燕.“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8(20):133.

[2]王家未.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9):153.

论文作者:严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严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