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体制改革综述_农村改革论文

2006年体制改革综述_农村改革论文

2006年体制改革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从今年来看,宏观经济运行超出预期,其特点为“三高一低”,即“高增长、高效益、高就业、低通胀”,完成了从“‘十一五’良好开局”到“又好又快”的过渡。预计全年GDP增长超过10%是没有问题的。2006年中国经济的上佳表现,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和谐社会,坚持改革开放,认真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结果。宏观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为确保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开了个好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保障

2006年10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中央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并贯彻全过程。关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要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6方面的体制制度建设,这是今后一个时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与百姓利益攸关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尤为社会关注。为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应当围绕三个着力点:一是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二是消除不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是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改革;三是消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是推进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

二、综合配套改革

我国的改革从80年代中期到今年,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艰难、曲折的阶段。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各项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由过去的专项改革向整体推进,正在寻求制度的均衡化,更加关注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更加注重和谐,即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并在有条件的地方组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新一轮改革,重点有三:一是围绕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是行政管理体制、所有制结构和现代市场体系方面的改革;二是围绕消除不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是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围绕消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其重点为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以及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除土地、市政公用事业、收入分配、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改革外,其余综合配套改革内容纳入另行论述。

国家土地制度改革 2006年7月,为加强土地调控,国务院指出,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调整利益机制,完善责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并建立国家土地监察制度:设立国家土地总监察办公室,并派驻地方9个正局级的国家土地监察局。为完善经营性土地出让制度,规范国家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构建符合现代土地产权制度要求的地籍管理体系,国土资源部颁布了两个《规范》和《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2006年9月发布《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调整建设用地有关税费政策,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统一公布制度,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强化监督检查,严惩土地违法行为。

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今年冬季,市政公用事业中城镇供热收费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主要是热费补贴变“暗补为明补”,以专项补贴方式按月发放,由使用者直接向供热企业交费。建设部规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热费制度改革。建设部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在2006年内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监管。完善供水水质督察体系建设;二是完善特许经营制度;三是开展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调研;四是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有关政策。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今年5月份,中央政治局针对分配制度改革指出,要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缓解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的规定,重点做好建立制度,完善机制;严肃纪律,规范秩序;统筹兼顾,缩小差距等三方面的工作,为今后继续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革

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在2005年取得很大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振兴装备制造业、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装备制造业体制改革 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其体制改革,国务院要求从加强领导、实施振兴工程、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制度供给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突出装备制造业的战略位置。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 2006年4月,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并先行开展产业投资基金试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对于提升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动社会工作、农村计划生育和部分行业体制改革

2006年7月,国家正式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职业社会工作者在实施社会政策、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铁道部出台《“十一五”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方案》,主要内容为:扩大合资建路、企业股改上市、扩大建设债券发行、筹建产业投资基金、扩大利用外资、探索铁路移动设备融资租赁,合理使用银行贷款。上海浦东新区设立中国第一个信托登记机构——上海信托登记中心,填补了我国信托制度缺失的空白。经过四年改革,浦东新区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66%。

四、农村综合改革

2006年1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提出了“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农民的意愿”的总体要求。2月21日,中央发出题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全面提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8项内容: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产业支撑;三是夯实经济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农村技术推广体系,改善物质条件;五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新型农民;六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体制保障;七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权建设,完善治理机制;八是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健全五大机制的要求:1、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2、党和政府协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3、引导农民认清形势、自力更生、依靠辛勤劳动建设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4、引导全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5、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机制。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国务院认为关键是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有关部门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提出了许多具体政策和措施。如交通部出台新农村建设8项举措: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2010年,全国农村公路将实现“有路必养”,创建四通八达、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农村渡口改造和渡改桥工程、推进县乡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广泛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交通行业转移就业、继续依托交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商务部、财政部为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开拓农村市场,启动了2006年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农家店”建设给予贴息和直补两种支持。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年初发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严格规范依法用工和农民工劳动管理,尤其是劳动合同签订的监督管理;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岗位技能培训;积极稳妥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特别是工伤保险、大病医疗和养老保险;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特别是民主政治权利和土地承包权益;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

为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务院4月12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并于5月31日至6月1日,召开了《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切实转换粮食企业经营机制;清理粮食企业财务挂帐,做好企业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障、陈化粮定向销售等工作;建设和规划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粮食市场体系;加强优势互补、产销衔接的利益协调机制;改善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五个方面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务院决定,由中央财政新增125亿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

我国决定从2006年起五年内,基本完成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形式并存、责权利统一的集体林业经营体制。并启动林业三项重大改革:一是全面抓好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落实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综合配套、规范流转等政策措施,并在黑龙江省伊春市进行试点;二是深化国有林场改革,逐步界定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三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建立国有林资源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通过伊春市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和重点国有林区6个管理分局试点,推进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国家将逐步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内容是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托,加强组织动员为动力。

五、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

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做好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垄断行业改革力度、规范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快监管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财政部分别发布了自2006年7月1日施行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管理体制、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国务院国资委表示,今年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四大领域集中:一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二是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三是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四是国有企业主业,按照产业链,调整和重组存量资产,减少管理层次,优化竞争力。国资委为推进规范改制,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企业要严格制定改制方案并经过严格审批;要明确保全金融债权,落实金融债务;企业改制要出具法律意见书。国有和国有控股大型企业要严格控制管理层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持有本企业股权,对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的上岗者或对企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者,可以通过增资扩股持有本企业股权。但管理层持股总量不得达到控股程度。为了对中央企业不良资产管理效能进行监察,国资委规定,凡有不良资产的中央企业均要对不良资产开展效能监察,因违法或过错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责任人(不管是否离职),必须严肃追究。

国务院国资委还对中央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及总会计师设置、职责权限等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23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确立了企业有序退出、企业破产程序、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债务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内容,并首次提出金融机构破产的概念、取消了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待遇”。

国务院要求建立健全节能保障机制,发布的《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指出,要从煤电油气各方面改进价格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成本约束机制、抑制高耗能产业扩张(规定限额加价政策)、发展可替代能源;实行节能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推进供热商品化、货币化。

财政部要求2006年重点从“改善环境、支持改革、鼓励创新、促进发展”的角度完善支持企业改革的各项财政政策。做好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组织实施政策性关闭、主辅分离及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等。国资委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监督体系。国务院办公厅12月18日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根据国资委的最新部署,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这一领域国有资本总量增加、结构优化,一些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其中,对于军工、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开发及电网、电信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应保持独资或绝对控股;对以上领域的重要子企业和民航、航运等领域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保持绝对控股;对于石化下游产品经营、电信增值服务等领域的中央企业,应加大改革重组力度,引入非公经济和外资,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同时,国有经济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行业。这一领域国有资本比重下降,国有经济影响力和带动力增强。其中,机械装备、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的中央企业要成为重要骨干企业和行业排头兵企业,国有资本在其中保持绝对控股或有条件的相对控股;承担行业共性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等重要任务的科研、设计型中央企业,国有资本保持控股。根据18日公布的《指导意见》,今后几年中国将推进国有资本向以上行业和领域集中,将中央企业调整重组至80到100家,到2008年扭亏无望的国企基本完成退出,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为实现以上目标,《指导意见》提出十项措施推进国企重组,包括积极支持整体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积极鼓励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等。1999年以来,中国国企改革从搞活单个国有企业全面转入从宏观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为目标,在布局上将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集中。这是国家第一次明确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

成立于2003年的国资委主要监管国有工业企业。因此,新公布的《指导意见》及国资委的部署不涉及金融、铁路、邮政等领域。

六、垄断行业改革在多方面迈出新步伐

在电力领域,今年初,电监会向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厂颁发了全国第一张发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这是电力监管机构依法赋予电力企业从事电力业务的法定凭证,也是政府监管机构对企业所从事业务实施监管的有效形式,标志着电监会对电力企业实施市场准入许可工作全面启动。民用航空改革从2006年3月20日起,国内航线经营许可放宽,由航空公司自行安排,实行登记备案管理;资源紧张、繁忙,飞行流量大或在飞行安全方面有特殊要求的机场,其航线航班仍需民航总局核准。民航票价的调整改革方向是放开管制。机场收费改革方向,一是对业主收费实行一定程度的管理,而非业主收费逐步市场化;二是今后国际和国内航线的收费将逐步统一起来。邮政体制改革按照“一分开,两改革,四完善”的原则,即实行政企分开,重组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革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完善普遍服务、特殊服务、安全保障和价格形成等机制。截至今年9月4日,继天津、浙江、山东、四川、陕西五省设立邮政管理局后,其他省市也陆续跟进。

七、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

央行今年年初确定了2006年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加快推进以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和金融控股公司规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金融体制改革;同时密切关注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及交叉性工具发展状况;防范跨行业、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具体内容:一是积极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三条新举措:调整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服务贸易售付汇以及境内居民个人购汇的管理政策进行改革。二是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促进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国务院要求稳步扎实地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必须坚持国家绝对控股,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1、中国银监会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目标为,“通过股份制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财务实力,在国际通行的财务指标方面,达到并保持国际排名前100家大银行中等以上的水平”。2、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方案年初已上报国务院。先把农行承担的政策性业务损失消解后,再进行财务重组。然后,再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合作金融的监管要与商业银行的标准统一起来。银监会要求将农村合作金融贷款按照期限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并在2006年年底前完成五级分类。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出台并实施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三是维护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测、分析和评估工作;关注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四是加强信贷征信管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在国内首次发行A股,并获香港联交所批准,发行H股。两股总计发行483.91亿股。央行、财政部、劳动保障部2006年1月12日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对于国有企业及其所办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享受城市居民低保一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复转退役军人及劳动部门核发失业登记证明的其他失业人员,自愿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都可以向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同时,央行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银监会统一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证监会、商务部、税总等五部门宣布自2006年1月31日起,外国战略投资者可以购买A股;证监会依法履行职责,被授予冻结、查封违法当事人资金、证券等财产的权力。银监会积极推动银行业金融创新:进一步指导小企业贷款创新;引导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的零售业务(含完善汽车和房地产贷款办法);继续推进以发展中间业务为重点的资产结构调整和盈利模式转变;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此外,央行及时推出了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

为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央行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从5.58%提高到5.85%。个人住房公积金利率自2006年5月8日起,上调0.18个百分点,5年及以下贷款由现行年利率3.96%调整为4.14%;5年以上贷款利率由现行利率4.41%调整为4.59%。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明确引入战略投资者原则,目的是引入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中资银行治理结构的改革,即在国家保持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增加外国投资人和公众投资者。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开办股票质押贷款业务需经银监会受理、审查和决定。央行上海总部决定在2006年争取设立小额外币兑换机构试点。

国务院办公厅年初发布了《关于做好贯彻实施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加强证券交易管理。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地方不得擅自设立证券交易场所或利用现有交易平台提供证券转让服务。从2006年5月8日起,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处于暂停状态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重新启动,逐渐步入实质操作阶段。说明我国证券管理制度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证监会发布规定和办法,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试点和内部控制进行管理和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发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执行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放宽了准入门槛、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规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询价、定价以及股票配售等环节,完善了现行询价制度。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明确上市公司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应对职工、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及消费者等利益各方,承担相应的责任。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交易公司、证券业协会等相继发布规定,进一步规范交易所交易规则和债券交易行为;中国证监会决定自2006年9月1日起,调整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给予收购人更多的自主空间,降低了收购成本。

国务院认为,保险业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是金融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要求保险业近期改革主要做好拓宽保险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深化保险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完善保险制度建设,营造保险发展环境等四项工作。中国保监会还对保险公司和非保险机构设立或投资境外保险类机构发布了管理规定。保监会为推进农业保险强调,一是推进种养两业险等政策性业务;二是农村建安险、农民家财险等非政策性业务。积极发展涉农保险业务。为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保监会发布了指导意见:强化股东义务、加强董事会建设、发挥监事会作用、规范管理层运作、加强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管理、加强治理结构监管等。保监会和外汇管理局还分别发布了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调整了部分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政策。此外,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监会已允许开展试点工作。我国1996年以来获准设立的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2006年2月16日在天津开业。同日,我国水利水电建筑企业发行的第一支企业债券向全社会发售。

八、财税体制改革稳步进行

在财税体制方面,财政部2006年从四个方面深化财政改革:第一,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使用结构,发挥政府投资的调整和协调作用,支持税制改革,加强社会薄弱环节的发展,制止重复建设。第二,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多予、放活”方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在全国取消农业税,提出烟叶特产税替代方案,积极进行农场税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13个粮食主产区省(市)在去年的基础上,直补资金再增10亿元,达到本省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的50%。其他农业补贴资金、范围、品种也要继续扩大。积极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扩大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其范围要扩大到40%的县(区),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补助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第三,2006年,在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上,要责任明确,保障有力。两年内,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促进科技支持力度和企业技术创新。第四,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及相关应用指南组成。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国务院为严肃财经纪律,部署对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工作。财政部明确了“乡财县管”,从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六个方面规范乡镇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

今年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取消农业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构建税源监控平台,将房屋、土地、车船有关情况纳入税务登记管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做好地方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工作、落实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措施、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和办法(从4月1日起,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加快资源税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研究解决房地产评税试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民政福利企业税收调整试点、促进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改造和文化体制改革等的政策、改进税收管理办法,落实公益捐赠税前扣除政策等。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和劳动保障部出台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方面的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认定、审核等程序和检查、监管办法。财政部、税务总局要求机关和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实行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九、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

为维护市场秩序,国务院已通过《反垄断法(草案)》,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教育部等7部门确定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六大任务。一是严格中小学收费行为;二是坚决制止以改制为名乱收费,规范公办学校办学行为;三是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四是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五是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遏制过滥状况;六是全面清理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在价格改革方面,国家采取综合配套措施,调整石油价格,应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强调了整体性和协调性,重点建立了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的机制。农业、文化、卫生、城管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全面铺开。国土资源部采取六大措施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一是从“三查”入手,全面杀风治乱;二是从分类管理切入,全面推进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三是矿业权管理,严格审批变更等程序;四是完善矿区规划,促进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利用;五是从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入手,全面加强开发监管;六是探索建立矿政管理的长效机制。国土资源部要求在2006年内普遍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海南省政府为整治旅游市场,发布了《建立旅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明确将收取回扣视作商业贿赂查处。

十、社会事业改革有序展开

人事部就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发布暂行规定,明确了招聘范围、条件及程序;招聘计划、信息发布、资格审查;考试与考核;聘用;纪律与监督等内容。

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今年4月19日,国务院下达《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和改革意见》,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要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互动,协调发展。

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我国决定对研究生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即在北大等十所高校的2007年研究生招生中,开始包括研究生学费、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方面的机制进行改革。据悉,在北大就读的博士生,可100%获得学业奖学金,最高每年可获24600元。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巩固;围绕调整结构和提高质量,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正在形成;民办教育规模明显扩大,成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举办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落实 “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补贴力度。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

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党中央和国务院与2005年12月23日,颁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开放格局和创新体系。中办、国办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在今后五年,一是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逐步推开的原则,稳步推进;二是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着重解决资产管理、转企改制、人员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障等难点问题;三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不断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增强创新文化能力,盘活存量、扩张增量,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力度加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积极成效;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步伐加快;以国有电影制片单位股份制公司制改革为重点,广播影视事业改革势头良好;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试点继续推进。

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国务院今年2月8日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出指导意见,要求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坚持公益性质;要求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要求利用现有资源为主,健全卫生服务网络;要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西医结合,防治结合;要求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目标是,到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基本建立机构合理、功能健全、素质较高、机制科学、管理规范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居民可在社区享受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东中部地级以上、西部省会城市,要力争在二三年内取得明显进展。卫生部今年已从严控制公立大型医院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控制医院利用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购置大型医院设备,严格医院高新技术准入,抑制医疗规模盲目扩张。卫生部还要求各地区选择公立综合医院进行转换运行机制试点,建立平价医院和药房,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低保进城务工人员和老人、儿童服务。各地要清理和规范公立医院开办的特需医疗服务的项目和内容,控制病床和服务规模,特需服务收入除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外,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以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为解决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一药多名”、药价过高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修订规定,大力整顿药品市场。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还规定,在农村偏远地区要设立经营性药柜,并对设置范围、药品品种、设置条件等做出了规定。卫生部等7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国试点县(市区)在2006年要达到40%左右,覆盖3亿农民。从今年开始,凡是参加合作医疗的中西部农村中央财政将给予每人20元补助,地方政府也将相应给予每人20元补助;2007年达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通知要求,中央和地方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监管和医疗救助制度,县级政府集中力量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立卫生院,并统一管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制度,进一步解决贫困农民就医问题。

国家要求体育主管部门尽快提出公益性体育事业布局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制定出台扶持公益性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经营性体育事业单位改革,整合重组优质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加快出台鼓励民营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一、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国已有24个省建立了工资保证金制度,有效地解决了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劳动保障部于2006年1月19日表示,2006年在总结东北三省将个人账户做实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天津、上海、山西、山东、河北、湖南、湖北、新疆等8省市。对长期发放养老金缺口,中央拟区别情况给予部分补贴:对中西部试点省份由中央财政划拨75%的补助资金,而东部地区则由地方财政解决。

劳动保障部会同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将事业单位的工伤保险分为三类:不属财政拨款范围或者没有经常性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基金统筹;依照或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执行国家公务员的工伤政策;前两项以外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可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也可按照国家公务员的有关工伤政策执行。说明事业单位职工工伤保险正式启动。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在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四川、新疆等省区市实行。新政策变“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为“个人、集体、政府”共同筹资。养老金的提高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凡具有农业户口,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各类人员,均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劳动保障部要求在2006年底前实行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重点确保新老退休人员,尤其是“中人”待遇水平的合理衔接。1997年前退休的“老人”,仍按原来的标准领取基本养老金,并随着养老金的调整而提高;1997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将来领取的养老金部分与缴费年限挂钩;1997年前参加工作但未退休的“中人”,除按照规定领取基础养老金和账户养老金外,还可根据其缴费年限的长短,发给一定的过渡性养老金。劳动保障部要求以省会市和大中城市、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加工、建筑、采掘和服务业、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险工作,争取2006年底突破2000万人,2008年底基本纳入医疗保险。

今年初,民政部表示,我国社会救助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一是经常性救助范围,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和特困户生活救助及城乡医疗等专项救助;二是紧急救助制度,主要是指自然灾害时灾民的紧急救助和应急救助;三是临时性的救助,指对低收入人群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含儿童)的救助;四是通过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的民间组织和群众之间的互助互济活动。目前我国已有5000多万城乡困难群众已经纳入经常性的救助范围。

十二、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不断完善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有关政策:提高了部分外商投资房地产的准入门槛,规定其设立、股权、项目转让等方面的程序;加强了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开发经营管理;严格境外机构和个人在境内购房的管理。明确了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我国与拉美国家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对原产于智利的7391个税目的产品实行协定税率。

十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增强

政府机构改革取得新进展: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工作,强调一定要深刻认识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一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重点为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到责权一致,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二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确保权力不滥用。重点为突出要点,扎实开展智力商业贿赂专项斗争;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和智力腐败;发扬民主,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推行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重点为增强大局意识,确保政令畅通;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切实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正;建立问责制度,开展绩效评估。

十四、各地区自主创新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此同时,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各地区加大了解决本地区突出体制问题的力度,推出了许多更具针对性、更富实效性、更有特色的改革措施,加大了自主创新的力度。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在2006年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做好2007年的改革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中央和地方、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必须站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对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慎重筹划改革思路,科学制订改革方案,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切实规范改革行为,从而确保2007年各项改革继续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又好又快”地向前推进。

标签:;  ;  ;  ;  ;  ;  ;  ;  ;  ;  ;  ;  ;  ;  

2006年体制改革综述_农村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