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九七农场小学 王晶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学生作文一直滞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常常把作文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探讨作文教学的新路子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那么,怎样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把学生从“面壁十年图破壁”式的“苦写”中解放出来,换之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写”?
文章不是无情物,写文章的人动了真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然会像泉水一样从心中流淌出来。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学生的情感总要在作文和作文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现,教师有了解学生情感的机会,就有了在作文教学中能够进行情感教育的可能。为了使学生的情感不断丰富,并逐步走上正轨,从而爱上写作,教师就必须把情感教育贯穿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地走入生活、认识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仅要让学生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而且更要有细微的体悟,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一)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在当代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渠道是很多的。但是当代学生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本该有的多彩世界。这时,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就该为他们创造这样一个机会,引导学生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途径去了解社会中的热点,拉近自身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教师也可以将作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去感悟,去享受大自然的乐趣,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社会的变化,祖国面貌的日新月异,从而加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记录生活,体悟生活。培养学生记录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好习惯。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多记录的习惯,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对身边的人或故事做简单的记录,这样既让他能学会主动地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更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袁卫星老师的一次作文教学让我感悟尤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文的主题是“亲情”,题目自拟,篇幅不限,交与不交另行商量,这样学生写作的压力变小了,而创作范围扩大了,写出的作文自然都是内心有感而发的。
二、挖掘情感因素,积累写作素材。
(一)课外阅读,以文聚情。写作在本质上应当基于阅读。同样,要写好一篇文章,作者自身也离不开阅读。
学生惧怕写作,把写作看作是黄世仁那里的逼租,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在没有克服惧怕之前,教师教学生怎样谋篇、怎样布局、怎样遣词、怎样造句,只能让学生更加惧怕。这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领学生走进这样一个世界——有着太阳的亮丽、炉火的温柔、春风的纤柔、百花的娇艳、绿柳的妩媚、流水的缠绵……那就是阅读。
(二)课内阅读,以情感人。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读是写的基础,是披文感言而动情、悟道;写是读的深化,是情动于衷而言于外,这是读与写的两种互逆过程。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读者深刻感受,进而得到自我体验,这是情感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许多教学实践充分说明,如果教师对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要想启动学生的情感闸门,融他们的情感浪花于教材的情感之潮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分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用自己的心灵去真切地感受、体验、品味,并融于自己的写作中去,这是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情感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创设情感氛围,充实写作过程。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不可等闲视之。要明白“读”是为了“写”,要想在这一园地里有所收获,教师就一定要懂得“以情促智”,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有情可抒。
(一)丰富教师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因此,教师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打动学生,以收到“音美以感耳”“感耳以动情”的效果。
(二)合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教师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即运用语言、教具等为学生创设与作文内容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情感体验的方法,其中设计作文训练题目,音乐、图画的运用往往可以收到难以企及的效果。
教师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联系课本、时代及学生特点设计作文题目,把作文与课文教学、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就能创设某种能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在这种情境的感染和牵引下,学生的已有经验被唤起,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变的清晰、开阔,不知不觉进入积极状态,从而产生写作的热情。
四、实施情感评讲,促进写作热情。
适当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奖鼓励,以促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教师在作文评讲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差生,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和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多鼓励表扬,这样,学生就会视老师为知己,学生的情感得以交流,就可以触发作文的热情。
作文教学过程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交织的过程。积极的情感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和写作欲望,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情感,经常地、有意识地留出师生情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文作者:王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这是论文; 情境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