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执法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绩效论文,外汇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优选了风险类和绩效类11个指标进行说明分析,并运用KPI指标分解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来组织指标、评价绩效。 (一)风险类指标——-主要从规范性、安全性方面考虑 1.外汇执法检查覆盖率。外汇执法检查在一定时期(2年)内是否覆盖了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国际收支、个人外汇管理、内部控制等外汇管理业务的各个方面。在一定时期(2年)内外汇执法检查是否覆盖了所有外汇指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是否开展对企业、个人外汇执法检查。 2.依法行政率。是否制订并执行外汇检查内控制度;开展外汇执法检查的县(市)级外汇支局是否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具有外汇检查处罚权;执法检查人员是否持有国家外汇管理局执法证(检查证或国际收支申报核查证)开展检查业务;是否在规定时间向被检查对象发出《现场检查通知书》;外汇执法现场检查人员是否在2人以上;外汇局作出重大处罚决定前,是否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3.检查完成率。是否按《年度外汇检查查处计划》开展外汇执法检查;是否按外汇执法检查方案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是否及时将执法检查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4.行政处罚率。是否对检查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罚;对检查发现的违规行为经济处罚是否在规定幅度范围内进行处罚,减轻处罚或免予处罚是否符合规定。 5.行政复议率。被检查对象是否对外汇执法检查行政处罚决定提出复议,复议数占外汇执法检查行政处罚数的比例。 (二)绩效类指标——主要从目标性、效益性、经济性方面考虑 1.立案数。与以前年度对比,立案数量的增减情况。 2.结案率。外汇执法检查案件是否全部结案,未结案占已立案数比例。 3.罚没款收缴金额。与以前年度对比,罚没款收缴金额的增减情况;外汇执法检查罚没款占上级局辖内同级机构平均数的比例。 4.检查办案经费。是否能保证外汇执法检查人员办公经费的需求;办案经费使用是否合规。 5.经济指标变动。对被查主体收入、利润等经济指标与检查前三年平均水平、历史最好水平进行比较。 6.市场主体反映评论。对地方政府、外汇银行、企业等涉汇主体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问询对外汇执法检查的满意度;另一方面问询外汇市场环境秩序是否好转。 (三)绩效审计方法的应用 采用KPI指标法,对以上筛选出11个关键影响因素(一级指标)进行KPI指标分解与设计,确定出23个KPI指标(二级指标),分别采取德尔菲法设计相对权重值,进行计算汇总(见表1)。外汇执法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外汇论文
外汇执法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外汇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