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重庆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从重庆看老工业基地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庆论文,工业基地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转变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认真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

所谓老工业基地,按国际惯例通指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对区域经济或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业区域或中心城市。重庆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经过历史上几次大的跳跃式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后“军转民”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建设,形成了汽车、摩托车、重大机械装备、冶金、医药、化工、建材、轻工等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部分行业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一定优势和实力,已成为我国重要重化工业基地和国防工业战略要地,与上海、天津、武汉、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一样,曾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功不可没。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推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转换中,从上到下都应认真总结和汲取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建设的经验教训。应该看到老工业基地无论是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还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仍然主要是依靠外延粗放型经营来扩大其经济规模,依靠资金、资源、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和耗费来维持其数量扩张,走的是一条用高投入保高速度和低效益、低产出的路子。改革开放后,我市虽在“六五”期间重点对轻纺工业、“七五”和“八五”期间重点对冶金、汽车、机电、化医工业进行了改造,在外延扩展中虽也包含一些内涵、集约增长的因素,但从总体看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型增长发展模式。由于经济工作者的指导思想过热和为显“政绩”,在一些产业部门和区县,经济粗放增长的动因强劲,乡镇企业自然也不例外。

长期粗放增长给老工业基地带来的弊端和后果尤为严重:一是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掠夺性开采浪费惊人,资金全面紧张,市场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猖獗,污染后患无穷。二是乱铺摊子,重复建设,盲目引进,重复引进,甚至搞假合资,真逃税,使投资分散,支柱产业实力不强,投入产出率低,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严重,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组织松散,规模不经济,产品缺乏竞争力。三是科技与产业难以磨合,科技含量不高,进步缓慢,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困难,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四是引发通货膨胀,出现大起大落,经济运行在“膨胀——扩张”与“紧缩——整治”中恶性循环,1985、88、93、94年的四次通货通胀和此间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三涨四落”就是最好证明,这对重庆重化工业结构城市发展影响更大。五是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导致财政、货币政策的时松时紧,企业外部环境恶化,特别是在信贷规模、利率、税率、汇率、出口配额等重大经济调节手段都掌握在中央的情况下,我老工业城市面对大起大落几乎无计可施,很难适应。六是加之一些企业管理回潮,整体素质下降,亏损额大面广,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包袱日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以至出现建国以来少有的一些老工业基地部分产业萎缩和城市地位与功能衰落的现象。这一切,虽有老工业基地在市场竞争中某些优势失去、功能被替代、资源枯竭、周边崛起等复杂原因,但从本质上讲,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老工业基地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没有认真解决好“两个转变”问题。

二、老工业基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把握难点

重庆在我国老工业城市中,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认真剖析转换难点,对克服转换障碍,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重庆除存在我国老工业基地共有的国有企业多、资产存量大、资金紧缺、包袱沉重、亏损严重、企业办社会和资产负债率高等制约因素外,其转换艰巨性还在于存有四大障碍:即观念、体制、结构、环境四大难点难以突破,这是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必须认真把握和重点攻克的障碍。

难点之一:突破观念障碍。重庆地处内陆,长期封闭,一些人思想观念上的 计划经济烙印很深。例如,有的人认为“粗放型出高速度,有高速度就有好政绩;”有的等看“上头计划怎么转”;有的行业“效益好、过得去”,认为“转不转日子照样过”;有的称“企业将死,转有何益”,存有畏难情绪;还有的讲“我转(企业)他(政府)不转,空转有何用!”等等。

难点之二:突破体制障碍。从本质上讲,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是发展生产范畴,是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内在要求;而经济体制的转换则是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高度相关,密不可分。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体系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因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滞后,新旧体制下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职能几乎同时在对经济运行和增长起作用,使本该属于企业的市场主体、投资主体、科技进步主体和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地位错位或尚不完全到位,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惯例之要求,无法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无法形成节约降耗、提高效率的企业经营机制,无法形成自主创新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国有企业缺乏追求集约化经营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部门和地方保护及市场分割,使老工业基地的巨大存量资产调整受阻,有限资源和资金难以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难点之三:突破结构障碍。因工业发展的历史局限性,使我老工业基地生产布局导致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不够合理。例如,因工业布局散乱导致“大而全”、“中而全”、“小而全”严重,经济规模效益差。又如,老基地、老企业、老设备、老产品问题突出,使改组、改造、调整面临两难选择——就地改造势必分散吸纳大量资金,且不一定都见效益;集中改造或新建无论是地方财政或企业均无力承受巨大投入。再如,我市固化的巨大存量资产,被分割于中央企业、军工企业、市属企业、区县企业之中,很难合理流动,如不搞条块结合和部市联合之“大合唱”,任何一方的调整都难以产生合理规模效益和最佳结构效益。这些结构障碍,使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迟缓,传统产业改组、改造、改制艰难。

难点之四:突破环境障碍。当前,重庆面临两大不利环境之难题:一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在宏观政策导向上,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政策法律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的。但是由于政府职能和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市场主体没有真正形成,市场体系和运作不规范,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滞后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市场机制对增长方式的调节失效和宏观政策对增长方式的导向作用不明显,使增长方式转换显得格外困难。二是长期的省辖市地位制约,庞大的存量资产和工业体系与行政省辖市地位,形成强烈反差,使“陪都”经济与“抗战文化”等优势和各方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资金融通和国际金融的导入受阻。上缴任务更重,其上交额一度比整个山东省、广东省上缴的还要多。而有关方面在项目布点上,重庆已有基础、有条件,本应布点重庆,可是结果却在别的市地州新铺了摊子。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须优选未来经济增长模型

选择有利于推进和实现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佳经济增长模型和指标体系,是既艰难而又必须做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这需要专门组织专家研究论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重庆是地处西部的老工业城市,选择未来增长模型,切忌照搬别国的模式,而贵在借鉴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更要从国情市情出发,认真总结和汲取自己的经验。建国后,我们有“一五”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成功经验;也有“大跃进”、“文革”和几次大的通胀失控之深刻教训。而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效率高、通胀率低、环境污染小、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竞争实力强。因此,必须在中央关于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间关系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下,选择更加切合国情市情、具有老重庆工业城市特色的新经济增长模型。以便统一思想,协调步伐,避免那些以“抓住机遇”和“发展是硬道理”为借口,村村寨寨搞“大干快上”,给“两个转换”造成新的困难。根据粗略分析,笔者建议我老工业基地选择“中速优质高效稳增模型”对满足上述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其选择的依据和原则为:

一是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这是重庆乃至全国未来经济增长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

二是速度、质量、效率相统一原则。多年来的经验证明,我们不是苦于速度、产值上不去,而更多是苦于超国力和超过财力的高速增长所导致的经济大起大落和高耗、低质、低效。实践证明,没有质量的高速度,往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结果欲速则不达,对经济协调健康稳定增长不利。

三是科技兴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技改步伐,加速科技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整体经济素质,不断提高科技在未来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既是提高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可靠保证,又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缩小东西部差距和重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实现途径。

四是优化结构和发展规模经济原则。老工业基地转变增长方式和重振雄风,要立足现有,靠存量调整和优化投入来产生结构效益、规模效益和名牌效应,这是“中速优质高效稳增模式”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

五是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节省和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控制失业率和就业最大化,抑制通胀和控制货币发行,降低污染程度和美化社会环境,控制人口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国内外公认的重要经济增长原则。

当然,这么多的老工业基地,情况各不相同,就是同一区域或城市,经济增长也涵盖一、二、三产业,又涉及国家宏观政策和世界经济周期性演进规律,选择增长模型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

四、转化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

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关系到“九五”和2010年规划目标能否实现和老工业基地盛衰的全局性大事。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言,它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转变观念、把握内涵、统筹规划、政策配套、协调运作、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并作长期努力方可实现。鉴于尚在深入研究中,现仅提出几点转换的思路和建议:

第一,端正转换的指导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增长方式的转换,同样艰巨和重要。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深刻内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对老工业基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形成、发展、现状、历史经验和转换要求进行辩证思考,从老工业基地跨世纪发展和振兴着眼,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真正从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展规模、数量品种,转变到立足现有基础、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引导增量、优化投入上来,切实抓好“三改三加强”,走内涵发展和集约增长的转换思路。

第二,明确转换的基本内容和现实途径。质量型增长方式能保证我老工业基地经济的持续优质高效稳增。鉴于它与投入质量、运行质量、产出质量和宏观体制及环境质量存在函数关系。所以,把握好转换的基本内容,通过提高投入、运行、产出质量,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实现途径。为此,一是把握投入环节,提高物质资源(含生产资料、工艺程度、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人力资源质量(含职工队伍的思想、业务、技术、管理、操作水平和企业家队伍的素质)。二是把握运行环节,用加快技术改造、强化经济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宏观、中观、微观经济预测、调控、决策、经管技术水平来实现。三是把握产出环节,用优化产品结构、抓好产品开发、实施名牌战略、提高质量档次、降低成本价格、搞好售后服务、提高企业信誉、拓展产品市场来实现。四是把握外部环境,建立起国际国内信息网络和中心城市经济运行的中观和微观经济调控体系,提高整个老工业基地和企业自动跟踪和主动适应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之能力。

第三,要突出重点,选准转换工作的突破口。重庆市具有大农业、大工业、大军工、大流通、大交通之特点,情况比较复杂。就转变工业增长方式而言,其转换工作的重点理应放在立足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整个国有经济上。鉴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载体和市场经济主体,只有通过深化改革、体制突破、抓大放小、结构调整、加快技改、科学管理、提高素质等举措来推动增长方式与经济体制的同步转变。突破口应该选在加快技改步伐和加速体制转换两大问题上。具体讲:首先,要解决政府职能转变,精简机构,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实现政企分开,落实企业“四个主体”地位,建立起企业“三个机制”的问题。其二,瞄准市场,抓住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的关键项目,加快实现“九五”技改目标,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有选择地改组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合力和整体优势,向科技进步和技改要效益,这是老工业基地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其三,“产学研”联合攻关,增强拳头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规模经济效率。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企业经济实力和产品品种质量价格水平的竞争。经验证明,没有结构和规模优势,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本价格的优势地位。因此,针对老工业基地的“结构病”,要充分利用中央给“18城市专贷”等有利条件,通过加强部市联合,突破体制障碍,理顺经济关系,稳妥推进企业兼并、破产和产权交易,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大产品、大市场,推动固定资产优化组合和资源合理配置,壮大支柱产业,促进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合理化、集约化、外向化、高级化。同时,发展具有市场优势的劳动密集产业,扩大就业。以此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实现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再造优势、重振雄风之目的。

第五,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增长方式向国际惯例靠拢。增长方式的经济属性,与国际经济在科技进步、经济结构、科学管理、专业化协作、跨国经营、资金融通等方面必有其联结点。我老工业基地应在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和“幼稚产业”安全的方略下,坚持高起点、有选择、低成本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发展集约化经营,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培植新经济增长点,引资嫁接改造老企业;充分利用我市两大国家级开发区的窗口作用和优惠政策,加快出口产品开发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搞好出口基地建设,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依法强化“三资”企业管理,扩大出口创汇,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第六,强化企业管理,提高队伍素质。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水平和职工队伍素质,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的重要内容和识别标准之一,政府经管部门和企业家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一是遵照江总书记最近关于“三改三加强”(改制、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加强职工队伍和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讲话精神,结合老工业基地实际,要认真研究贯彻落实措施,一抓到底。二是要把我市“管理效益年”和“外学邯钢、内学嘉陵、庆玲”的活动继续引向深入,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三是加强成本、质量、营销、基础、计量、工艺、设备管理,特别是要把企业营运资本的收益增殖放在突出位置。四是切实解决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的问题,发扬主人翁精神,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开展劳动竞赛,降成本、降消耗、堵漏洞、反浪费、当主人、作贡献,为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献计献策。五是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现代企业家队伍建设。同时,国家应改革对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考核的办法,设置更有利于推进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转变的指标考核体系和配套奖惩制度。

五、创造有利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宏观环境

这里有几个问题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重视解决的:一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出台有利于规范市场公平竞争,缩小地区差距特别是东西部差距、有利于促进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法规,在科技进步、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经济立法等方面激励其由粗放型、外延型,向质量型、集约型增长导向。二是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通过关税、非关税措施和动态调控来引导和规范外商涉足的产业范围及进出口贸易,严厉打击走私和假冒伪劣贪,确保我国民族工业和幼稚产业在“两个转变”中壮大实力,三是加速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各级政府和工业部、厅、局机构改革,切忌搞形式主义、“穿新鞋走老路”、行“空转”,必须为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有利的体制环境,即有利于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和工业管理体制;有利于落实企业“四个主体地位”和建立“三个机制”;有利于克服条块分割,加强部市合作,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利于加强行业管理和国有资产营运管理及确保资产增值;有利于增强老工业基地的整体竞争实力,参与国际国内市场分工与竞争;有利于同步推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社会稳定分忧解难。

标签:;  ;  ;  ;  ;  ;  ;  

重庆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