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然
日本长崎大学博士生 日本 长崎
[摘要]《三国演义》自江户时代输入日本,在传播过程中,初译本《通俗三国志》应运而生。自此开启了《三国演义》的翻译、改写和再创作的历史。吉川英治改写的《三国志》因其独创性并充分展现了日本的民族性而被奉为国民文学作品。
[关键词]英雄曹操;儒将关羽;名相诸葛亮;国民文学
一、问题提起
在毛宗岗本《三国演义》的首卷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则“读三国志法”。
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
如此看来,在三国时代有三位杰出的人物,毛宗岗本《三国演义》更是将其称为“三绝”。这三人便是杰出的宰相诸葛孔明、超群的武将关云长以及古今首屈一指的奸雄曹孟德。他们在毛宗岗本《三国演义》中更是扮演了引领小说发展的主人公角色。
本稿拟对比原著《三国演义》,重点探究在日本被奉为“国民文学”的吉川英治《三国志》中“三绝”人物形象的改写与塑造,从而在查明日本是如何在吸收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又巧妙的站在本国文化立场上重新审视,并逐渐渗入本国文化特色,使小说作品一步步实现日本化的。
二、吉川英治《三国志》的执笔动机
在日本谈及《三国演义》,第一个浮现在日本读者脑海中的名字必然是吉川英治。其耗时五年之久的著作《三国志》至今仍被奉为日本的“国民文学”。
而说到吉川英治以三国故事为素材进行再创作的动机,则要归结于他少年时代对三国故事的痴迷,以及他在1937年和1938年分别以报社特派员和随军文人的身份,两次前往中国的经历。对当时中国辽阔土地的接触、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感受及对流离失所的中华民族不屈意志的体会,都激发了他对《三国志》的创作热情。
三、吉川英治《三国志》重塑的“三绝”形象
1.英雄曹操
在吉川英治眼中,《三国演义》中一向以残忍狡猾的乱世奸雄形象示人的曹操,其实是一位白皙秀眉、单纯明眸的俊美少年;是一个出身名门的英雄之后;是一个性格直爽、温柔典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吉川英治誓为曹操平反,他通过进一步探究曹操的内心以及精神世界,赋予了曹操爱才如命的“恋人”以及情感丰富的“诗人”等形象。
吉川英治独创“曹操之恋”一章节,将曹操对人才的感情描写成少女般的爱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自己心仪的武将面前,曹操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没有了脾气,甚至失去了自我,完全陷入了一种痴恋状态。而之所以称曹操为一位激情诗人,不仅因为他可以“横槊赋诗”,还凸显于“其战即其诗”这一点上。曹操的战争正是他亲自创作的一首首诗篇,他具有诗人一样的敏锐直觉,在战斗时凭借这种敏锐的直觉当机立断、随机应变。诗人作诗正如曹操作战,两者靠的都是灵感而并非理智。
如此看来,吉川英治所刻画的这样一位具备了贤君资质,且出身名门贵族的俊美少年又何尝不是一名“治世之能臣”、一位热血沸腾的大英雄呢?
2.儒将关羽
在中国,关羽被当做神一样世代供奉,这源于历代皇帝对他的推崇,源于小说对他出神入化的塑造。而吉川英治通过对围绕着关羽的鬼神之事的删除,以及对在遭受挫败时关羽内心的特写,将关羽的神格化变为人格化。同时在吉川英治笔下,关羽也从单单的一员武将变为一个博览群书、重视精神修养的儒将。从一出场就被赋予私塾先生的设定开始,关羽作为刘备最初的军师可以草拟讨黄巾檄文,也可以在刘备遭遇挫折之时引经据典、娓娓开导,更可以借古论今,婉辞张辽。就连日本武士所具备的忠和仁的道德修养也被赋予到关羽身上。就这样,吉川英治《三国志》中的关羽被更多的赋予了儒雅和智慧,这似乎更符合日本读者对古代武将的审美。甚至连关羽的逝去也像极了日本的樱花,由盛转衰,凄美至极。
3.名相诸葛亮
由于《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诸多事迹的渲染,其神仙和魔术师的形象深入人心。对于这样一位神机妙算的名军师,鲁迅也给出了“多智而近妖”的评价。而吉川英治《三国志》通过一系列的改写塑造了一个未被神化的诸葛亮。吉川英治在叙述诸葛亮的突出事迹时随处附加上合理的解释,使诸葛亮的神化变回智慧。是细心观察的科学家借来了东风;是谨慎稳重的治国名相退去五路大军;是人道主义的军师引领蜀军战胜郝昭、曹真。吉川英治《三国志》是让诸葛亮走下神坛,变为普通人的一个最好媒介。另外以诸葛亮之死作为小说的结束的这种使小说整体结构更具有完整性的结构布局也意义深远,被后者效仿。
四、总结
通过分析吉川英治《三国志》,我们可以总结出其独创的叙述观点:其一,吉川英治《三国志》始于曹操、终于诸葛亮。其二,叙述人物的神格化变为人格化。其三,吉川英治《三国志》是长篇叙述诗。在延续了中国版《三国演义》趣味性的同时,吉川英治进一步改写《三国志》,从而创作出了更适合现代日本人阅读的《三国志》。即在塑造主要人物时,吉川英治强调和凸显了武将们所具备的风雅情趣,从而迎合了日本读者对古代武将的审美观点。同时从现代小说的视点出发,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纠葛和心理变化。并且去除了小说中的怪力乱神,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性,从而更容易被日本读者所接受。
如此看来,吉川英治《三国志》具备了竹内好所提倡的国民文学的三点要素。被广泛阅读自然不必多说,同时它不但大量融入了作者的创作,而且还充分展现了日本的民族性。这大概就是它为何被奉为国民文学甚至被尾崎秀树誉为日本的新版《三国演义》的原因所在吧。
论文作者:陈卓然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日本论文; 演义论文; 关羽论文; 武将论文; 国民论文; 中国论文; 儒将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