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向廷吉的家庭、生活与作品研究_全清词钞论文

清词人项廷纪家世、生平、著述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词人论文,著述论文,家世论文,生平论文,项廷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32(2006)01—0080—04

项鸿祚(1798—1835),字莲生、子彦,原名继章,改名廷纪,号忆云、小墨林、忆云楼、睡隐庵、焦琴旧馆,浙江钱塘商籍,道光十二年举人。项廷纪是清道光时期的著名词人,黄燮清的《国朝词综续编》选录其词最多,达64首。谭献不仅将项廷纪列入清词“后七家”,还认为项廷纪、纳兰性德与蒋春霖“三家是词人之词”,“二百年中,分鼎三足”[1](页47),评价极高。一直以来,研究项廷纪及《忆云词》者很少,除了谭正璧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清词人项鸿祚年谱》和严迪昌先生在其著作的零星评论外,仅局限于对其部分作品的赏析。笔者在本文中拟考察项廷纪的家世、生平、著述,尽量提供较为清晰的项廷纪的相关背景,以方便来者。

一、家世

现存较完整的项廷纪的传记是谭献的《项君小传》,《清史稿·文苑传》中项廷纪的传记即据此而来,此外许增的《重校刻忆云词书后》也记载了一些项廷纪的生平事迹。谭正璧先生的《清词人项鸿祚年谱》就是根据谭献、许增的文章和《忆云词》中记载的作者行踪写成的,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容忽视。今天看来,谭献和许增的传记虽有一定的史料性,但是失之太简,而且有些记载失实,经不起推敲。谭正璧《清词人项鸿祚年谱》大体具备,但缺乏新发现的材料,项廷纪的背景情况仍然不清。

关于项廷纪的家世,谭献说“世业盐筴,至君渐落”(《项君小传》),具体的情况一直不清楚。笔者据一些原始资料,考证得出项廷纪的家世情况大致如下:

项氏为新安望族,“始祖项绍于后唐清泰三年卜居歙县水南乡桂溪”。据《莱园先生传》,“大父渭征公始迁杭,以明经声于时。考喜贤公绩学砺行,早世不耀”[2](第六册,页585)。莱园先生是项廷纪的曾祖项守约,其大父是项成沄,“由安徽歙县迁居杭垣,郡庠生”(《清代硃卷集成》[3] 275册项兆骏条,以下简称《硃卷》),其时在清顺治至康熙之初年间。

曾祖项守约,字博施,号莱园,“国学生,营田议叙授州同知,敕授承德郎”(《硃卷》),年七十二以疾卒,有《莱园剩稿》藏于家。

项氏家族起家裕后的关键人物就是项守约,在他手里,项家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这为子孙科举入仕奠定了基础。“喜贤公卒,公年少,弟中字甫周岁,家方中落,母吴太安人保乂中外,公念两世遗绪,一弟又在孩抱,奈何以生计累慈母心,且人亦顾自数耳,白首章句,卒也无裨益于世矣,奚为焉?则慨然弃,维生业,他居有无非其身力不以衣食。及弱冠,业隆隆起。”项守约“居会城东隅,地清旷,引泉种树,错置亭馆”,所筑之莱园“擅林泉之胜,地不广而境甚幽……与皋园并称”[2](第六册,页585、582)。

家资饶富、擅林泉之胜再加上徽商重儒尚文的传统,使得项氏家族由业盐为生逐渐转变为科第入仕。项守约之子“项丰,字文波,号水村,仁和人,乾隆壬午举人”[4](卷一四),“拣选知县,例授文林郎,貤赠通奉大夫, 候选员外郎加六级”(《硃卷》),“文波筑园太平门□石潴池,时与王梦楼、张蓉址觞咏其中,能作青白眼”[2](第六册,页583)。

项丰之子项本立,“字根堂,号莲艇,乾隆丙午举人”[4](卷二四),“拣选知县,例授文林郎,诰封朝议大夫,候选盐运司运同,著有《涵碧轩诗稿》”(《硃卷》)。项廷纪的兄长项名达、项绶章都是科举入仕,项廷纪的后辈也大都腾发于科第,项晋荣、项同寿、项兆骏等皆是举人。

项氏家族起于业盐,转向科举之后也一直和盐业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据《清代硃卷集成》,项本立和项烜都有“候选盐运司运同”这样的虚职,项锦标也获赐“盐知事衔”,项廷纪的从子项晋蕃曾任两浙盐运分司运判,“奏补泰州盐运分司转授通州盐运分司”及海州盐运分司。不管是虚职还是实职,都反映出项家与盐业的密切关系。

项廷纪的父亲项赋棣,“原名棣,字萼楼,钱塘人,郡廪贡(萼楼蜚声黉序,屡踬春闱援例为校官,历署永嘉训导,建德教谕)”[4](卷三三) 又据《硃卷》:“项赋棣,钱塘优廪贡生,历任温州府永嘉县教谕,湖州府德清县学训导,诰封奉政大夫,貤封荣禄大夫。”

项廷纪兄长有项绶章和项禄章(早逝)。“项绶章,字芝生,赋棣子,钱塘人,嘉庆戊寅举人,官福建同安知县。芝生始宦甘肃,摄固原州事,后改闽中同安知县,俗素强悍,好械斗,屡禁弗悛,一闻聚众,飞舆而往,即以身横障其间,百般开导,斗者感泣,咸释械听命,风俗丕变,旋卒于劳,丧还之日,百姓烛香执绋奔走,至数十里犹号哭不忍离吁难已。”[5](卷三九) 又据《硃卷》:“项廷绶……诰授奉政大夫,晋封通议大夫。”

根据《硃卷》,项廷纪的堂兄是项名达,“嘉庆丙子科举人,道光丙戊科进士,即用知县,国子监学正,掌教紫阳书院”,精于算学,“为近世畴人宗匠,有《下学庵勾股六术及图解》传世,与梁绍壬为总角交。间为小词,清思婉转,别具情韵”[6](页302)。其为友人赵庆熺《香消酒醒词》写的序中表达了一定的词学思想。

另外,项廷纪还有姐姐项章、项楚香和姊妹项纫。

章(又名紃),字屏山,号卿、屏山夫人,项赋棣的长女,许乃普继室,“工词赋,善画。有《翰墨和鸣馆集》。笔致轻灵,盖由天分之高”[7](卷六,页613)。《国朝杭郡诗三辑》曾记录了一段逸事:“夫人善画,文恪值上书房,时上以外邦贡纸四张命绘花卉。夫人业画三幅,适外客至,走匿幔中。客去而空纸已被污。文恪懼获谴,而夫人就污纸作一皴石倚败竹数竿进呈,转蒙褒奖。”[8](卷八)

在京师屏山与顾太清结为异性姐妹,相互唱和。《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中顾太清有不少题赠项章之作。道光己亥(十九年)秋天,太清与屏山、湘佩、云林等姊妹结秋红吟社,事见沈善宝《名媛诗话》卷八。许乃普于同治五年去世,屏山于同治八年(1869)扶柩南归,结果死于路途之中,时年76岁。

“项楚香,仁和人,萼楼女,莲生姊,能诗。梦中得句‘五月六月有凉意,三更四更闻雨声’,未几而孀,有诗谶焉。”(《西泠闺咏》卷15《梦诗楼咏项楚香》)

“项纫,字祖香,钱塘人,屏山夫人紃妹,祖香诗文字画皆臻神妙。”(《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八)沈善宝记载“余向屏山索祖香诗稿。屏山云:‘吾妹素不存稿,当写书往问。今仅记其词数阙,子可采摘。’余读一过,芬芳婉转,可与生香颉颃,花帘轩轾”(《名媛诗话》卷六),又说:“祖香倜傥多才,聪明绝世。于书无所不通,口若悬河,胸藏奇气,诚闺中杰士也。”(《名媛诗话》续集中)林葆恒《词综补遗》录项纫的两首词《减字木兰花》和《木兰花慢·蝶》。

项廷纪的侄子为项逢吉(与项廷纪母亲一同淹死),项廷纪也有子项益寿。“项益寿,又名尔寿,字少莲,钱塘诸生,官建德训导。少莲性冷僻,好吟诗句,训睦州,以沈教渝事牵连落职,辛酉与贼奋斗,死于章家桥下。”[5](卷七九) 《硃卷》亦云:“项益寿,钱邑庠生,前任严州府建德县学训导。”

《忆云词》删存稿中有《齐天乐·重阳得小鹤从叔都门信》,其从叔项小鹤为仕进久居北京,生平事迹不清。胡珵有《项小鹤茂才(蝉芝)挽词》,云:“项君小鹤为余同年,芝生大令之叔。性素孤洁,以岁贡肄业成均,屡试京兆不得志,蕉萃以归,归而芝生昆弟相继逝,室庐被火毁,君贫老且病,郁郁不自聊,适海氛又警,既感家祸,兼愤鲸鱼之毒,遂留书别友,自沉于钱江。”[5](卷四五)

二、生平

据《忆云词》兹订项廷纪生平简表:

嘉庆戊午(1798)年五月二十一日出生于钱塘。(据汪远孙《清尊集》中东轩吟社成员生年表)

道光丙戌(1826)年“二月客山阴(绍兴)、三月客禾中(嘉兴)、四月七月一再吴门,遂北渡扬子,游金焦两山,留维扬六日”,返回家中。

丙戌(1826)年夏,过钓台,经兰溪、玉山,过江西瑞洪,到南昌,游百花洲、灌婴城、梅仙祠、铁柱宫、滕王阁、写韵轩、苏翁圃。

己丑(1829)年冬或庚寅(1830)年春“弊庐不戒于火,弱骨成灰,藏书略尽”(丙稿自序)。

壬辰(1832)年,乡试中举。

癸巳(1833)年,立春日过浙江石门,北行经太湖、吴门、京口,元夜到达河北的富庄驿,经鄚州至京师应考。重阳怀归,在此后南归,过淮安有词记之,到家“已逼岁除”。(丁稿自序)

甲午(1834)年人日编订《忆云词》丁稿。

甲午(1834)年春,“葺烬余老屋数椽,偃卧其中”。

乙未(1835)年正月再次赴京应考,“留京师五十日而去”(丁稿自序),南归弊庐。

乙未(1835)年闰六月二十一日编定丁稿讫,当年卒。

关于项廷纪的生平,曾有豫章之行与许乃普同行说和仕宦闽中说,然而皆经不起推敲。

(一)豫章之行与许乃普同行说

据谭献的《项君小传》和《忆云词》中词序的些许线索,项廷纪大多时候居杭,20多岁时曾来往苏南、浙北,1833年和1835年两次赴京应春闱。其中丙戌年(1826)有江西之行,对项廷纪的影响很大,《忆云词》中作者也多次吟咏这一段经历。

谭献《项君小传》:“姊婿许文恪公视学江西,君偶从之,一日游百花洲意有所感,轻舟径归,不以告也。”又郭则沄《清词玉屑》卷五:“项莲生为许文恪妻弟,性倜傥不羁。文恪视学江西,偶从之。一日游百花洲,意有所感,轻舟往返,亦振奇人也。”[9](页667) 据《忆云词》中《三犯渡江云》词前小序:“尘衣未浣,又为豫章之行。登舟惘惘,叩舷而歌,弥觉旅怀之凄黯矣。”项廷纪的江西之行是在丙戌年,又据《清史稿》卷四二一许乃普传:“五年,督贵州学政,任满回京,仍直南书房,累迁侍读。十三年,复以大考二等擢侍讲学士,督江西学政,三迁内阁学士。”项廷纪去江西是不可能和许乃普同行的,许当时还在贵州当学政,江西之行与许乃普同行说疑是以讹传讹。

(二)仕宦闽中说

丁绍仪的《清词综补》里项廷纪的小序记载他曾“官福建盐大使”[10](页726),又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鹾尹名鸿祚,钱塘人,曾官闽中。杨卧云中翰藏其《忆云词》,为人假去,屡索无还,嗣经钟仲山观察觅以见示。”[11](页2615) 《硃卷》却记载项鸿祚“道光壬辰科举人,候选知县”。《硃卷》中项兆骏对族人先辈的官职爵位记录甚详,以显示家族荣耀。项廷纪是项兆骏的叔祖,相去时间不远,项兆骏的记录应该是可信的。另外,仕宦闽中说也与《忆云词》中反映出项廷纪的行踪不相符合。

三、著述

(一)《水仙亭词》之争

项廷纪为世人所熟知的是其《忆云词》甲乙丙丁稿,经许增(迈孙)增订为5卷,历来被认为是《忆云词》较好的本子。

叶恭绰《全清词钞》中项廷纪的小序提到项氏有《水仙亭词》2卷, 而先于《全清词钞》的词总集(如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和丁绍仪《清词综补》)均无此记载。有意思的是,《全清词钞》中又记载与项廷纪同时的项瑻有《水仙亭词》2卷。项瑻,浙江瑞安人,字礼瑳,号芝石、水仙亭、集云山馆。《两浙輶轩续录》卷四九载项瑻“为雁湖子,幼承家学。喜吟咏,尤工诗歌,孙琴西太仆为之序,所著兼有《癸辛词》二卷”。《清词别集知见目录汇编》提到《水仙亭词》2卷为项瑻撰,而《癸辛词》为项琨撰。新出版的《东瓯词徵》项琨的个人介绍中,编者按语:“《水仙亭词》一名《癸辛词》。”[12](页194) 莫衷一是。

项廷纪以词名道光朝,为何其同时人都没有提到他有《水仙亭词》?后来也只有《全清词钞》这么记载。另外,项瑻号水仙亭,《水仙亭词》很有可能是他的集子。但《水仙亭词》之争还需更充分的证据来判定,以期来人。

(二)项廷纪的诗文集

项廷纪以词名,他写过多少诗文,有没有诗文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国朝杭郡诗续集》卷四○收录了项的《感怀》诗4首,徐世昌的《晚晴簃诗汇》收录了项廷纪3首诗。许增(迈孙)增订的《忆云词》一共辑项廷纪11首诗, 后人无出其右;他认为项诗歌无专集,“近更无可问津”[13]。其实吴庆坻在许增之前就记录了项廷纪的其他作品集:“今崔磐石方伯得其《小墨林诗钞》、《小墨林杂著》手稿凡四册。诗曰《焦尾琴》,以其家不戒于火,诗稿尽毁,追忆得之者;曰《枯兰集》,则以丧其姬人,多幽忆怨断之音。《杂著》为骈散文及箴铭之属。”[14](页218)

近年来,李灵年、杨忠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和王绍曾主编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都提到项廷纪的作品除《忆云词》外还有《小墨林诗钞》、《小墨林杂著》和《枯兰集》,皆是稿本,藏于扬州。

(三)项廷纪与《柳梢青·题疏影词》

丁绍仪《清词综补》中除项鸿祚外又另列项廷纪,“字忆云,嘉兴人”,并录词一首《柳梢青·题疏影词》:“楼倚晴霞,几生修到,红袖乌纱。东阁诗清,西湖梦冷,福慧输他。双心同证梅花,更不数,寻常画家,淡墨冰绡,黄昏月榭,一样横斜。”[16](页834)

《疏影楼词》是姚燮的词集。姚燮字梅伯,号野桥,是当时浙东诗群的领袖,与叶元墀(项廷纪的好友)兄弟交好,经常唱和;姚燮也经常往来杭州,与杭郡诸诗人皆交厚,这首词完全可能是项廷纪本人所写。《清词综补》另列项廷纪,其人又恰好字忆云,应是编排错误。

(四)项廷纪词补遗一首

章黼的《西溪梅竹山庄图题咏》[15] 有项廷纪一首《三犯渡江云》,不见于今《忆云词》5卷中,原作如下:“雪销溪路净,梅深竹窈,篱落两三家。冷云随棹转,咫尺幽香,占断水西涯。野沤导我,认过桥几树查牙。似翛然,身行画里,诗思入昏鸦。横斜,梵钟破暝,渔笛吹香,月又明林下。凭唤取,天寒翠袖,同倚霜华。提壶惯负经年约,最撩人,还有芦花。君知否,梦游空赋蒹葭。”

章黼,“字次白,号息翁,浙江仁和人,嘉庆十五年优贡,官松阳县教谕”[16](页849)。章氏有梅竹山庄在西溪,“城居奉亲,力于学,心乐之”,奚铁生、高迈庵为之作图,与章黼友善的人相与咏歌,这2 卷题咏集中也录有项廷纪兄长项廷绶的一首长诗。

《全清词钞》录章黼词《齐天乐》一首,词前小序:“夜宿紫阳别墅南宫舫,喜项莲生来访,出示忆云生词,并题此阙,予亦继声,兼怀令兄芝生及许青士、玉年、滇生。”按今《忆云词》中不见与章黼唱和的《齐天乐》词,待考。

收稿日期:2005—05—08

标签:;  ;  

清代向廷吉的家庭、生活与作品研究_全清词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